时间:2024-05-04
孔德徽
内容摘要:教师的提问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期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从课堂提问的方法等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 提问艺术 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应该成为每个语文教师必备的技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途径及方法。
一.提问方式要灵活多样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感到语文课堂是生动的充满乐趣的,增加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达到学习语文知识增长技能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设置各种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提问。如:我在课堂教学中也注意提问的方式。诸如基础型提问,理解型提问,深究型提问,开拓型提问,诱导型提问等等。在教学中我时刻讲究提问的方式,采取多样的提问效果较好,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提问内容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精心设计提问要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认知特点,以及所学内容的深度广度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力图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那么授课者必须由浅到深、具体到抽象的提问。例如:在教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的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理解范仲淹当时的心情,我精心设计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紧扣,好如剥笋一样。我是这样提问的:想一想,范仲淹在什么时候写《岳阳楼记》的?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其主旨句是什么?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思想抱负?作者的两句名言对我们今天有用吗?这样的提问能更好地使学生由浅入深,一步步去体会归纳,最后领悟文章的主旨。达到了解课文及其作者的意图。
三.提问时机要抓住学生“愤”“悱”之间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指学生对某问题心里想弄明白却没有弄清楚的时候,“悱”是指学生口里想说却没有说出来的样子。在学生“愤”“悱”之时发问能较好地启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然后自主解决问题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以上情况,提问的良好契机大致有:首先,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时提问,有利于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如:我教《登上地球之巅》时,同学们已学过《伟大的悲剧》,大家都被期科特等勇敢者的悲壮之举感动不已,在我们中国有没有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探索者?这样一问,凡是预习过的同学都知道登上珠穆琅玛峰的中国探险队员也有此壮举。这种从已学知识引到新授知识的提问,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其次,在过渡转折处提问;过渡转折处也是学生感到模糊不清无法把握好的地方,可以从学生的神情,学生认识问题、回答问题知道学生的情况,这时及时发问效果更佳。如讲述课文各部分之间,或在教学环节转换之时,或在不同教学内容的更替之机,这时的提问,可以起到搭桥铺路、钩连衔接的作用。让学生把零碎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提问对象要面向不同层面的学生
提出问题的方式,也因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情景而异,也因不同层面的学生而异。这就要求授课者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做到心中有学生,精心设计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但是全体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怎么办?这就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度而进行提问。可以采用:第一,特指式提出。即对一个特定的学生直接发问。第二,泛指式提出。即不明确指定某一个人回答,向全班学生发问。第三,自答式提出。即不期望学生回答,采用自问自答式。以上三种提问方式,可以顾及到不同层面的学生。使程度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问题可想,有事情可做,使他们从不同程度上有所收获。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只要我们有针对性地,交叉使用或者综合使用好各类提问方式,就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使“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雪峰《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2]汪钰明《要讲究课堂提问》
[3]陈凤春《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平田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