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鲁培长
内容摘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重点。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充分认识新课改的艰巨性;立足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打破常规,引导学生创新;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实施创新教育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客观要求,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重点,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特别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独立地认识、分析问题,使学生全面而又主动活泼地发展,将来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笔者对高中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从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充分认识新课改的艰巨性
高中新课程改革虽早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但是一些语文教师对教学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还存在沿袭保守教学方法、教师凌驾于课堂和学生之上、极度追求升学率、急功近利等现象。在寄希望于目光短浅的改变教学现状的简单做法没有成功后,就陷入了语文教学课改的死胡同,并产生了畏难心理。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精神,灵活地探求新的教育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仅要系统地掌握基本技能技巧,还必须学习教学科研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
二.立足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创新性教育就在日常教育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之间的能动交流。教师还要注重学法的指导。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的把知识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创新性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师要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灵活巧妙的调节课堂气氛;每节节课都应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启迪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拘泥于现成的观点和结论。
三.打破常规,引导学生创新
人们在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如果一味地遵循单一性的思维方式,时间长了便会形成思维定势,结果是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不时地被疑问所困,思想进入“死胡同”如果变换一个角度或多个角度,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智慧的火花就会迸发出来,问题也会随着角度的变换迎刃而解。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打破常规寻求变异,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广阔的天地。长时间进行这种训练,会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视野宽广。例如:作文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时,要求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合理创造,在独立活动中打破思维定势,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尽可能找出新、多、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思维丰富,有个性。
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会给学生带来疲倦,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兴趣是构成学生心理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力潜能,使之处于活跃、兴奋状态,能使学生的认识和意向活动全身的投入,从而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敏感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在语文和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己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素材的基础上,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创新意识。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是注重创新的时代,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教学特点,联系实际实施创新教育。
(作者单位:河南省扶沟县韭园高级中学)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