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戴逢红
说实话,对于咚咚锵锵地敲打、红红绿绿地晃荡古戏,至今我都没有正正经经地看过一回。虽然家乡就有这样的一支戏班,而且如今挑梁的都是我儿时的伙伴,自己也曾为进戏班哭过闹过挨打过,但是终究是没有如愿。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天,正在疯耍的我们惊奇地发现大人们从房椽上,屋梁里,夹壁中拆下、抬出一根根、一箱箱黑漆漆挂着蛛丝烟尘的竹竿与木箱,打开来里面全是一丈多长的野鸡毛、花花绿绿的绫缎衣服、挂满珠宝的大帽子;更让我们惊奇的是那些鞋,底部的雪白且有二三寸高……从大人的谈笑中,我们得知这是家族戏班的行头,那个声音能飞过三个屋脊的九叔就是班主,我的一个伯伯也是戏班的演员。演员那是电影里才能见到的人物啊,顿时,这些与我们朝夕相处、貌不惊人的泥腿子叔伯们,形象异常地高大起来。
不久戏班就招齐了学徒,我的伙伴中就有几个,每天去祠堂里拿扁担练空翻、用板凳压腿、随二胡吊嗓,羡慕得我们直流口水。
过年时,第一场戏在老家的正堂前上演,借了四个屋场的大门搭的台。那场演出可谓盛况空前,人是水泄不通,台上咿咿呀呀地唱,台下口舌不齐地叫,我们则在人堆里没命地疯。从那时起,每到春节前后,老戏班就被东接西请,忙个不停。在那文化饥渴的年代里,看戏啰,成了我们童年生活里欢悦的大餐和心灵深处涂抹不去的印记。
八十年代初,我上初中的时候,县里成立了剧团,却不会画脸谱,特地派人来请老戏班的师傅画脸谱。这事轰動了全乡,我和几个老家的伙伴则成了同学中的人物,每天课后在公社大门前晃来荡去,在同学们的恳求下神气地讲述着戏班的点滴。大了之后,渐渐知道,家乡称之为“太公戏”的老戏班,正名叫“凤舞班”,属汉剧剧种,演出地一般在湘鄂赣三省边界,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演员全是业余,农忙务工,农闲演出,技艺则口传身教。演资大多数由请的屋场家家户户相凑,吃住由地方分派,为了喜庆或了愿而一家独请的也有,但不多。戏班演出的剧目很多,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而且能随时代的发展编剧入戏,今事古唱。剧目分正本和插戏,印象中好像插戏更能调动观众的情绪,每每是喝彩声动、高潮迭起,而一到正剧则全场松弛,喝茶聊天,舒适闲逸,似乎等待着下一出插戏的到来。
看全一本戏,于我只有一次。母亲生病,父亲请了一场戏,在祠堂演的,因为是自家请的,我坚持看完了。那晚人很多,气氛很好,场面也很热闹。名堂自然是看不出来的,只是至今还记得剧目叫《宝莲灯》,那也是散戏后班中演员、幼时伙伴在回家的路上告诉我的。因为他还说,最后沉香成功地救出了母亲,所以我印象特别深。
现在想来,老戏在营造欢乐气氛、抒发喜庆情愫的同时,又能表达傩舞的内涵,帮助人们了却某个心愿、寄托某种希冀,这是否是民间艺术传承的必由之路,抑或老戏能在这块土地上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原由与根本呢?
色 难
父亲病了七年,瘫了四年。
由于母亲谢世过早,我们姊妹有了痛失亲情的体验,因此侍奉父亲格外尽心、特别用意。但饶是如此,还是难免有在父亲面前怄气作色,使父亲不高兴的时候,心下甚是愧疚,每每念及,难以释怀。
父亲想吃鸭,但他不对我讲。我的朋友来了,他问朋友:“能帮我买只鸭么?”
朋友目光狐疑但坚定,盯得我心头火苗乱蹿。父亲一生独立特行、鄙视世俗,这我清楚,但别人不可能都理解。可以想见,我的脸色一定不会赏心悦目的。
在病的头两年,父亲对药的效果非常怀疑,逢人就说药不好。这我能理解,盼病好呗。但后来慨叹:好药吃不上。就很为我招来了许多异样的眼光和“心照不宣”式的规劝,但我都泰然处之:为父治病又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再者,我了解我父亲,他文学功底很深,对鲁迅很有研究,向来是说话带刺的,所以没当一回事。
但父亲的脾气是既躁且犟的,不达目的轻易不罢休。他先是不吃药,甚至当着我的面把药摔在地上,继而不吃不喝以“绝食”威胁我。没办法,谁叫他是我父亲呢,每次我都耐心地说服、哄劝直到他把药吞下去。而且几次请来医生向他“郑重说明”,但效果都不大,往往过不了几天,又旧“病”复发。说实话,他服的药都是在住院时经医生反复观察、再三斟酌后定下,轻易不能更改的。我们都恨不得能替他生病,还会有舍不得让他吃的药?
但父亲不理这一套,一招不成又出一招,他开始用电话向其他儿女们“投诉”了。顺带说一下,我姊妹众多,而且在父亲坚强的脊梁支撑下,一个个放飞得不远也不近。所以每次在他“投诉”之后,我都要在电话里解释大半天。久了,姊妹们将信将疑起来,开始责备我了。这也难怪,两地相隔者,向来是互相报喜不报忧的。父亲这么“有讳”世情,姊妹们自然很着急,自然疑心我打“埋伏”。一次两次三次,我都忍了,但次数多了,我也有心绪不佳的时候——何况这样腹背受敌,“六亲皆叛”本就不是个滋味——难免出现控制不住的情况。
一次弟弟打电话来,我将话筒递给父亲,就去为他冲豆奶,待我端着豆奶回来时,但听“好药是有,可没人去买呀……”
莫名地,一股怒气冲冠而起,我将豆奶重重地往桌上一顿,转身夺门而出……可我又能向谁诉说呢?我只有披风而立,仰望苍天无语、任凭星星讥笑。
父亲爱叨唠,使性儿,甚至有时蛮不讲理,我都能理解,这是老人的通病。何况父亲还久病在身,瘫痪不能动呢,有气不使向儿女使向谁去?再说老人自有老人的道理,只是不设身处地不知晓罢了。所以每次脾气之后反省时我没有不后悔的,心底总想对父亲好点好点再好点,想不论什么情况都脸色愉悦、态度和善,让父亲高兴,但每每事到临头,心里一急,又功亏一篑,很难做到。
《论语》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说得太好了,无论情况如何,在父母面前一直和颜悦色真得太难了!久病无孝子,指的就是色难吧!我想。
这不,姐姐来看父亲,问想吃什么。
“吃肉。”父亲冲口而出。
许是生理的需要,我真惊诧老人能吃肉。父亲病后是不吃蔬菜的,包括水果,一日三餐除了饭就是肉,而且尽挑肥的。但父亲开始健忘了,他补充说:
“好久没吃肉了哟。”
说者一脸苦相,听的我一脸苦笑。
乾隆皇帝用“色难”征联,纪晓岚随口应对“容易”,竟成绝对,细思之下,不觉哑然:
色难,当真不容易!
责任编辑|李 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