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邵洵美:文人中的性情中人

时间:2024-05-04

王吴军

在民国时期的文坛上,邵洵美是一个真诚待人的性情中人。

先说说邵洵美在英国剑桥大学求学的一段事情。1804年,英国书商戴维在剑桥大学附近的摆了一个书摊,这个书摊销售的都是正儿八经的有着浓厚文化气息的旧书,价廉物美,因此,深得当时剑桥大学师生的欢迎,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剑桥的书摊”,一有空闲,剑桥大学的许多师生就会光顾这个书摊,选购自己喜欢的书。当时,剑桥的爱书人谁都知道戴维的这个书摊。

戴维在剑桥摆了四十年的书摊,又在剑桥旁边的小巷里开了两家店铺。在四十年的时间里,不知有多少剑桥的著名学者成为他的书摊中的常客,并且成为他的亲密书友。一九三六年,戴维去世后,剑桥大学出版社破例为他出版了一本《剑桥的戴维》,把他誉为“影响二十世纪第一年代剑桥人最深刻的少数人之一”的平凡而伟大的书商,并进行纪念。

二十世纪早期留学剑桥的中国学人,大多是戴维摆的那个书摊的常客。1925年,邵洵美到剑桥求学,爱书如命的他就经常光顾戴维的书摊,戴维见到邵洵美,总是问他是姓许、或是姓徐、或是姓苏?许、徐、苏这三个中国姓的英文发音差不多。戴维对邵洵美说,三年前有一个和邵洵美同样面貌的中国人曾经怀着要翻译拜伦全集的欲望回到他老家黑龙江去了。戴维说的那位和邵洵美长的同样面貌、准备翻译拜伦全集的黑龙江人究竟是谁呢?

说起来这件事,要从1925年春说起,当时,邵洵美赴英留学,读的是剑桥大学,爱读书的邵洵美常常去戴维的书摊看书、买书,戴维一见邵洵美的面,就说三年前有一个和邵洵美同样面貌的中国人,说是要翻译拜伦全集,后来就回他黑龙江的老家去了。邵洵美听了,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他只知道当年在剑桥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中,有一个姓许或姓徐或姓苏的人,长相几乎与他一样。那年夏天,邵洵美去了巴黎,遇见徐悲鸿,徐悲鸿和他的一班朋友都说洵邵美太像徐志摩了。只是,徐志摩是浙江海宁人,为什么那个卖旧书的戴维会说他是黑龙江人。过了几天,邵洵美见到了徐志摩,闲谈中才知道,徐志摩在剑桥读书时常去戴维的书摊上买书,因而认识了卖旧书的戴维,徐志摩说过要翻译拜伦的诗,但没说要翻译拜伦的诗歌全集,徐志摩那次回国走的是西伯利亚,说到了中国还要经过黑龙江,没想到戴维竟以为徐志摩的老家在黑龙江。

其实,邵洵美和徐志摩两人贴在一起就是一个人,他俩长得太像了。1928年前后,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在上海住的时候,家里有一个精美的册子,是专供朋友们来了随意写写画画的。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将这个册子编进了《志摩日记》一书中。这个册子中有一幅画,是邵洵美画的一个长长的脸,旁边是他题的字:“长鼻子长脸,没有眼镜亦没有胡须,小曼你看,是我还是你的丈夫?”就凭这几句话,可以知道邵洵美和徐志摩两人都是长鼻子、长脸,只是邵洵美没戴眼镜却有胡子,徐志摩戴着眼镜却没有胡子。邵洵美在《儒林新史》中写道:“我们(指邵洵美和徐志摩)的长脸高鼻子的确会叫人疑心我们是兄弟;可是他的身材比我高一寸多,肌肉比我发达,声音比我厚实;我多一些胡须,他多一副眼镜。”这下就知道邵洵美和徐志摩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了。

邵洵美在剑桥大学依曼纽学院研修的是英语文学。戴维在书摊上跟他说的那个和他长的同样面貌、准备翻译拜伦全集的黑龙江人就是徐志摩。正是因为在剑桥的书摊上听了戴维的那番话,才让邵洵美下决心要找到那个和他长的同样面貌、准备翻译拜伦全集的黑龙江人,后来他终于找到了,并因此而和徐志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邵洵美离开剑桥,回国多年后,他依然忘不了戴维在剑桥摆的那个书摊。1937年,邵洵美在上海的报纸上连载他的回忆小说《儒林新史》时,就是从戴维在书摊上说出的这个疑问开始,介绍他在英法留学时的见闻的。

1930年春,鲁迅出席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大会,正式成为左翼文化阵线的掌门人,他开始不停顿地向上海的右翼文化阵线的如新月派的作家发起了论战。此时,上海新月派文人一个一个像候鸟似的飞走了。胡适1930年11月回北平任北大文学院长,梁实秋在1930年秋去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徐志摩在1931年初去北京大学任教授。新月派是鲁迅论战的死对头,既然新月派的头面人物如胡适、徐志摩、梁实秋之流都远走高飞了,那么作为新月派小字辈的邵洵美就水落石出,一下子暴露在鲁迅的论战范围之内了。

在上海,鲁迅和邵洵美的关系原本是很正常的。1933年2月,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来上海,邵洵美自己出钱,在上海功德林饭店订了一桌素菜席,送到宋庆龄的府上,宴请萧伯纳。当时,参加这次宴席作陪的就有鲁迅以及蔡元培、林语堂等人。宴席结束后,又举行了一些活动。活动结束后,见鲁迅回去时没有车,邵洵美就用自己的汽车把鲁迅送回了家。然而,这次事情过去半年后,邵洵美发表了一篇题为《文人无行》的小文章,鲁迅开始就邵洵美的这篇《文人无行》的小文章而持续写文章对邵洵美接连大加呵斥,说邵洵美是无耻的“富家儿”,“开一只书店,拉几个作家,雇一些帮闲,出一种小报”,就自以为是文学家了。

鲁迅写文章直指邵洵美的这场文坛官司,好多人都写过,而且,鲁迅写的这些直指邵洵美的文章都收到了他的文集里,很容易看到,而邵洵美写的那篇《文人无行》的小文章,现在也可以看到了。邵洵美的《文人无行》是奚落当时上海滩上的左倾文人,比如“……游学几年,一无所获,回国来仰仗亲戚故旧,编张报屁股,偶然写些似通非通的小品文。……离开学校,没得饭吃,碰巧认识了一位拔尖人物,一方面正需要宣传,一方面则饿火中烧:两情脉脉,于是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办个刊物捧捧场。”

不过,对于鲁迅接连著文的呵斥,邵洵美并没有做出什么激烈的反应,其中的缘由不得而知。

鲁迅没有经历抗战,他于1936年秋天去世。而邵洵美是经历了抗战的,在这场全民族抗击外敌的战争中,邵洵美表现的并不是如鲁迅说的无耻的“富家儿”的模样,他手里的钱,主要用来创办文化事业了。

抗战前,邵洵美就办过金屋书屋、时代图书公司和第一出版社,先后有《狮吼》《金屋月刊》《时代画报》《时代漫画》《时代电影》《文学时代》《万象》《声色画报》《论语半月刊》《十日谈旬刊》和《人言周刊》等11种杂志,还有新月书店出版的《新月月刊》和《诗刊》。关于这些刊物,老画家黄苗子说:“《时代画报》《时代漫画》和《万象》对中国漫画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漫画的发展也影响到绘画的发展。如果没有(邵)洵美,没有时代图书公司,中国的漫画不会像现在这样发展。”

抗战开始后,邵洵美先是出版宣传抗战的刊物《自由谭》,后来,邵洵美又在英文版的《直言评论》上刊发了毛泽东《论持久战》的译文并出版单行本。更为可贵的是,邵洵美的弟弟当了汉奸后要拉邵洵美下水,邵洵美义正辞严地拒绝了,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解放前夕,胡适曾劝邵洵美离开上海,他没有听从。叶公超提出愿意帮助邵洵美将他的时代印刷厂整体搬迁到台湾,时代印刷厂是邵洵美在1930年斥巨资向德国购买的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全套影写版印刷机而开办的。对于叶公超的美意,邵洵美也婉拒了。邵洵美在等待着新中国的成立。

上海解放后,夏衍代表政府与邵洵美商谈,将他的影写版印刷机卖给国家,连同工人全部迁到北京,印制即将出版的《人民画报》。邵洵美痛痛快快地答应了。是邵洵美的这套机器,运到北京后成为印制《人民画报》的机器。如果鲁迅泉下有知的话,仅邵洵美的这一功劳,鲁迅当初接连呵斥邵洵美也是有失详查的。

其实,邵洵美的为人并不是鲁迅想的那样,可以说,邵洵美和鲁迅一样,他也是一个无愧于世的文人。

1925年夏天,邵洵美在法国巴黎遇到了徐志摩,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然而,就是这第一次见面,使邵洵美和徐志摩一见如故,成了好朋友。当时,邵洵美已经到剑桥大学求学,徐志摩问到了邵洵美在剑桥的学业,邵洵美说他想学政治经济,对此,徐志摩志对邵洵美说道:“真奇怪,中国人到剑桥,总是去学这一套。我的父亲也要我做官,做银行经理;到底我还是变了卦。”徐志摩和邵洵美谈的很投机,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这时,旁边的一位朋友提醒徐志摩还要去买船票,徐志摩这才和邵洵美分手。原来,徐志摩明天就要动身回国了。二人只得依依惜别。

令人惊奇的是,就是和徐志摩这一个多小时的谈话,竟然改变了邵洵美在剑桥大学求学的志向。回到英国后,邵洵美进入了剑桥大学依曼纽学院,他放弃了原来想学习政治经济的打算,转而研读英语文学。邵洵美的这种改变,无疑是受到了徐志摩的影响。

邵洵美和徐志摩一样,他也喜欢诗歌,不同的是,邵洵美最初喜欢的是古希腊唯美派诗人沙佛,为此,邵洵美还写了一出短剧,并自费出版。遗憾的是,却一本也没有卖出去。正是在剑桥大学研读的专业的改变,使邵洵美回国后,很快成为了中国唯美派诗歌的健将。

1926年5月,因为家中有事,邵洵美提前回国。这年秋天,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后也来到上海。徐志摩和陆小曼先是回到徐志摩的浙江硖石老家住了一段时间,恰逢战火烽烟,徐志摩和陆小曼匆忙又回到上海,并且从此在上海住了下来,直到1931年春天徐志摩北上教书。这五年的时间里,徐志摩和邵洵美有了更多的交往,也有了更深厚的友谊。

徐志摩比邵洵美大十岁,出名也比邵洵美要早,邵洵美一直把徐志摩看成自己的大哥哥。徐志摩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总是带着邵洵美一起参加。徐志摩发起组织国际笔会中国分会,也邀请邵洵美参加,邵洵美曾经一度出任这个笔会的会计。可以说,邵洵美在文学事业上的发展,与徐志摩的支持和引导是分不开的。

但是,在生活中,邵洵美又常常帮徐志摩的忙,尤其是在资金方面,邵洵美总是对徐帮志摩热情相助。邵洵美出身世家,他一人继承了两家的资产,家境富裕。徐志摩主持的新月书店到了后期的时候,因为资金短缺而维持不下去了,徐志摩和邵洵美说了此事,邵洵美就接手新月书店并投入了资金,使得新月书店又延续了一个时期。

胡也频遇难的时候,沈从文要送丁玲母女回湖南老家,没有路费,沈从文向徐志摩借钱,徐志摩当时手头也很紧张,就转求邵洵美,邵洵美如数拿出了这笔钱。正因为邵洵美时常接济朋友,当时上海的文人圈子里送给他一个“沪上孟尝君”的美称,把邵洵美比作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慷慨助人的孟尝君。

徐志摩和邵洵美的关系,是惺惺相惜又相互帮助的、亲如兄弟的关系,在民国时期的文坛上,留下了令人羡慕的佳话。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