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傅聪聪 陈戎轩
本来,马哈蒂尔在其8月下旬对中国的五天正式访问,在中国媒体和民众中赢得一路喝彩。然而在离京之际举行的记者会上,他却突然表示,因为国债问题,取消中国投资项目东海岸铁路计划和两项油气管道计划。正在两国媒体各种指责、分析与辩解交锋之际,马哈蒂尔在9月1日的“土著与国家未来”大会上又表示了对碧桂园“森林城市”发展计划与中国人移民的担忧。这些都给刚刚表示了“长期友好”的中马关系似乎蒙上了一丝阴霾。
马来西亚是“一带一路”倡议沿线重要国家,在中国周边伙伴关系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中马两国既是全面战略伙伴,也是务实合作伙伴。如何看待马哈蒂尔成功访华后的这一系列变化?
马哈蒂尔此次访华,是他再次就任总理后首次正式出访东盟外的国家,也是他作为马来西亚总理第八次访华,距离他1985年首次访华已经过去33年,距他上次任总理期间最后一次访华也有18年。几十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都经历了巨大的发展与改变,这对马哈蒂尔而言是一次重新认识中国、回顾友好历史、规划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旅程。五天中,他从杭州经上海到北京,访问企业、体验高铁、参加论坛,与***主席、李克强总理举行高层会晤,取得了令双方都满意的访问成果。
马哈蒂尔是中马两国关系在上世纪80年代的破冰者,现在又在接续大马新政府与中国传统的友好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他很可能是惟一一位既曾代表国民阵线政府、又代表希望联盟现政府访华的大马政府首脑。上世纪90年代他曾坚决驳斥“中国威胁论”,而今他再度表示,中国今天的发展对马来西亚不是威胁。在访问前后他多次明确表示,马来西亚对华友好的政策不会变化。
在他访华期间两国签署的《联合声明》,将双边关系定义为“全面战略伙伴、务实合作伙伴”,这是自2014年中马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的再次升级。双方在政治安全、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三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是将继续提升两国在防务、执法和反恐领域的交流合作水平,这意味着双方在安全利益上有了更多共同之处。同时,双方再次明确了两国合作的主要方向和领域。两国将就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对接,共同编制两国《经贸合作五年规划(2018-2022)》,在新起点上做贸易投资的伙伴、产业合作的伙伴、创新发展的伙伴。人文交流是增进两国相互理解的重要路径,两国还宣布2020年为“中马文化旅游年”,共促文化交流和社会经济和持续发展。
此次访问还是马哈蒂尔重新了解中国之旅。在“中国四大名著马来语译本”发布会致辞中,他坦言自己受英国教育长大,对中国文化与思想了解不多。马哈蒂尔表示,诚如马来谚语所述,“不相知则不相亲”,唯有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与价值观,马来西亚才能与中国人民相知相亲。此次访问中国高新企业、乘坐高铁,也让马哈蒂尔对中国的自主发展,以及在产业、商业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倍加赞叹。基于对中国发展的重新认识,在近日媒体访谈中,他再次表示大马的“向东看政策”包括了中日韩三国,马方愿意借鉴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
“东海岸铁路计划”和能源管道项目的取消、“森林城市”发展计划的审查,在两国媒体、学界引发了对项目本身与双边关系的激烈争论。事实上,马来西亚国内朝野两党、各家媒体也是争论不休,巫统党报《前锋报》和当地华文媒体不断质疑究竟“东铁”建设成本几何,分析此举将对马中关系带来的消极影响。有学者认为,两国友好关系的大方向诚然不会发生改变,然而从马哈蒂尔竞选时对中资项目的批评,就职后对项目的搁置与审查,两次非正式赴日访问,再次提及南海问题,以及近期再次对两国项目采取的举措均表明,从国阵政府到希望联盟政府,马来西亚对华政策已发生了变化与调整。
作为对外政策的制定者,马来西亚新政府要面对和处理国际体系中的大国、周边国家以及跨国行为体等不同关系。马哈蒂尔要在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两个棋盘上同时进行政治博弈,其考虑往往纠缠在一起,不断相互影响,最终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在国际体系层面,中美两极化呈现越来越强的趋势,大国实力变化改变了地区格局。为保证马来西亚在大国竞争中保持自由与独立,缓解来自国际格局的压力,马哈蒂尔就职后改变了原政府追随中國的策略,采取与主要大国都保持良好关系的“等距离外交”。随着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推进、中美贸易战的发展,马哈蒂尔的调整愈发明显,包括两次访问日本、重提东亚经济核心论坛、倡导东盟团结一致等。
在面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同时,国内政治对马哈蒂尔新政府的对外政策制订至关重要,他必须要面对选民与执政党联盟内的各政党。马哈蒂尔执政思想(又称“马哈蒂尔主义”)的核心之一是马来民族主义,其对内是追求马来人领导权。他在竞选期间批评中资项目、“百日新政”时期提出重审重大项目,成功吸引了民众并一定程度上引发当地社会对华忧虑。而今他必须以行动落实承诺。同时,大马宪政结构和政治文化也决定该国对华方针要基于马来人式的协商,经过内阁讨论来制定。马哈蒂尔在访华最后一天即8月21日宣布取消东铁计划及两条管道计划,回国后又于8月24日表示“这三项计划未来可能取消、延期或以其他方式解决”,但马来西亚内阁却随即予以否认,声称还没有决定是否取消,政府只是“暂停执行”东铁计划;在对华特使陈国伟委任问题上马哈蒂尔与外长赛义夫丁的言论矛盾。这都反映了在对华问题上新政府尚需加强协商,完善机制。
马哈蒂尔本人一大特点是在国际舞台上敢怒敢言,批评美英强权,为弱小国家打抱不平,这使他在上世纪90年代成为国际知名领袖、“亚洲价值观”的代言人。这是马哈蒂尔外交风格的体现,为他在国际社会赢得了赞誉。而今在对待中资项目等问题上,尽管他一再表示自己并非“反中”,但行为上依然展现了自己的直言不讳的本色。
站在各自国家发展的新历史起点上,中马两国要考虑如何将睦邻友好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推进新时期务实合作,妥善解决两国合作间的问题,推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要认识到马来西亚政权更迭不会改变马来西亚多年来基于其地理、历史、族群构成、权力平衡等因素确定的国家利益和对华政策大方向。中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马制造业最大投资来源国、马工程施工承包最主要合作方、马外国游客最大来源国之一,马中两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双边合作能够助推马来西亚的发展。
要看到马来西亚虽然在大国平衡上有所倾斜,但是对华友好政策不会变化。作为中国重要的海上邻国、海上丝路沿线重要国家,马来西亚在中国周边外交伙伴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哈蒂尔作为东南亚地区具有政治影响力的领袖,在对华的表态和言论方面,具有一定示范效应,对其他东盟国家对华经贸、海洋合作上是重要参考。马哈蒂尔反复强调希望中国理解、缔造双赢局面、追求“公平”和“平等”合作,也是中国在周边外交中一直倡导的。由此,在解决双边合作的问题上要从两国友好和双边关系长远发展出发,友好协商,谈判解决。
当前中马关系处于新的重要历史方位,中国崛起、国际格局和马国内政治的变化要求双边关系发展要有“新模式”,对中国海外投资和双边经贸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中国优化和完善“一带一路”下的海外项目提供了机遇。基建项目只是中马友谊中的插曲。中国在成长为全球性大国的过程中,必然会兼顾周边国家的诉求,与马来西亚良性互动、相互适应,建立利益共同体,使中马两国利益共享、共存、共同做大做强,推动双边睦邻友好,并借此推动中国—东盟合作提质升级。
(作者傅聪聪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戎轩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