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开周
【适用话题】气节 励志 艰苦奋斗 节俭
范仲淹两岁丧父,他母亲带他改嫁到一户姓朱的有钱人家。两岁大的孩子,当然没有记忆,他在朱家长大,在朱家的家塾里读书,一直以为自己就是朱家的子孙。直到二十岁那年,他劝朱家的两个同辈兄弟不要铺张浪费,人家非但不听,还嘲笑他:“吾自用朱家钱,何预汝事?”听闻此言,范仲淹大惊,开始调查自己的身世,才知道他不姓朱,而是姓范。知道了身世以后,范仲淹不愿寄人篱下,背上书箱离家出走。他来到当时的南京应天府,凭借优异的成绩考进应天府的府学。那一年,他二十三岁。
范仲淹在应天府的府学昼夜苦读,打瞌睡就用冰冷的井水来提神。他脱离了朱家的供养,断绝了经济来源,所以生活上十分节俭,一天只吃两顿饭:每天睡前熬一锅粥,第二天早上,粥会凝结,他切成四块,用布包起来,带到应天府学,上午吃两块,傍晚再吃两块。冷粥寡淡无味,他只能用咸菜疙瘩下饭,天天如此。
二十六岁那年,范仲淹得到应天府学的推荐,进京参加礼部考试,顺利通过;第二年又参加殿试,金榜题名;第三年参加“铨试”,也就是国家公务员选拔考试,再次通过,获得了做官的资格。后来范仲淹当上大官,用积攒的俸禄在祖籍苏州买下几千亩地,为苏州范氏家族创办了一所义学,让所有该入学的范家子弟都能免费入学。
范仲淹的故事非常励志,現在我们来估算一下,范仲淹这个自费生在应天府学就读时能花多少生活费。范仲淹每天只吃两顿冷粥,用咸菜疙瘩下饭。那时候,他正是能吃的时候,按照宋朝成年男子的正常饭量,每天大约要吃掉两升米,把咸菜算进去,总共相当于三升米。
北宋中叶正常年份,一升米售价三文钱,三升米就是九文钱,一个月三十天,吃饭这方面的开支总共不到三百文。考证北宋中叶铜钱的综合购买力,一文钱相当于现在人民币八毛,三百文就是两百多元。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其他开销的话,范仲淹每月生活费两三百元就够了。
当然,范仲淹除了吃饭,还要穿衣、看病、购买纸笔。这些开支过于琐碎,很难统计,不过我们可以间接推算。查宋神宗在位时建康府学的补贴标准,每名“上舍生”(在籍学生当中成绩最优异的)每月可以领到三百文的生活补贴,每名“内舍生”(在籍学生当中成绩中等的)每月可以领到两百文的生活补贴。如果范仲淹能领到“内舍生”的补助,在每月两百多文的饮食开销之外再加上两百文钱,总共也就是四百多文而已,折合人民币大约四百块钱。
(摘自《北京青年报》2019年10月11日)
素材任意门·范公堤
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范仲淹为兴华县令之时,发现当地的堤坝受损严重,百姓受灾。于是范仲淹开始着手修建堤坝。修坝的时候,刚好遇到大风暴,征调的农夫有一百多个被卷入水里丧命。百姓认为是老天不允许重修堤坝。范仲淹身先士卒。每次大潮来临之时,别人都害怕得退后,他和同事好友站在最前列。范仲淹用这样的方式告诉百姓,风浪并不可怕。受到范仲淹的鼓励,大家都拿出干劲,修建堤坝。堤坝修建完成之后,百姓再也不用遭受洪灾了。为了纪念范仲淹,当地百姓为这个新修的堤坝取名“范公堤”。
(特约教师 马顺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