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内容丰厚集中,主题鲜明深刻

时间:2024-05-04

周远喜

导语

翻开各地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内容、主题、结构与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四大件”。而内容集中丰厚、主题鲜明深刻更是高分乃至满分作文必不可少的要素。所谓内容集中,就是必须围绕中心选材,每则素材都全心全意为中心服务;就是在“向心性”和“典型性”基础上,力求材料丰富多样。如何让材料丰厚呢?“材料丰厚”不是同类材料简单相加,更不是事例简单拼凑。就像请客吃饭,如桌上十几盘菜,全是同一类菜,就会单调;相反,如果种类多样、花样繁多又各具特色,就一定非常丰盛;变材料单薄为丰厚是指设法增加材料的立体感、层次感、厚重感。

“千古文章意为先。”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立意鲜明深刻与否直接影响和决定文章的成败。主题鲜明就是赞美歌颂、抨击批评一目了然;而深刻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化大为小,纵向挖掘,以由表及里。要做到主题深刻,办法有二:一是在对同一问题或事件的认识上,要做到比一般人高远;二是对同一问题或事件,一般人往往停留于“是什么”“有什么”,其认识常常停留于事物表面,然而要做到主题深刻,就需要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抓住结果追溯原因,才能开掘出深层意蕴。

作文真题

梁启超与陈寅恪在生活中是好友,但在一些学术问题上却常争吵不休,一度成为“好事者”的说词。梁启超和陈寅恪的“争”与“不争”展现了他们的君子风范,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过这样的“争”与“不争”的经历,回想这些经历,或许是学习上的力争上游,辩论中的据理力争,赛场上的谁与争锋……“不争”,或许是矛盾冲突中的主动示弱,荣誉评比的随意安排,素淡日子的快乐满足……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我的“争”》或《我的“不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①先将题目填写在横线上。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2015年湖北宜昌考区)(50分)

试题解析

2015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一则材料两个命题:《我的“争”》《我的“不争”》,供考生自由选择,便于考生展示才情,尽显人文关怀;命题引导学生明晰“争”与“不争”的内涵,“争”与“不争”,竞争展风采,不争显风度,以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一、“争”与“不争”,立意要鲜明。梁启超和陈寅恪在学术分歧上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定要“争”个高低与曲直,而在工作上和生活中却相互提携,彼此尊重和信任。作为学生,在学习、辩论、赛场上,一定要争先恐后,因为竞争会带来活力与生机;生活中,在矛盾冲突面前、荣誉面前、生活享受等问题上,则要多一些大度、淡然与随意。“争”与“不争”,立意要鲜明、高远。

二、选材向心,议论点睛。“争”与“不争”,一旦确定主旨,就要选取能体现“争”或者“不争”的典型材料,切莫在“争”与“不争”之间游离,如此,只能模糊主旨,或向心力不够。行文中,要注重对人物语言、神态和心理刻画,在描写之中凸显主旨。另外,适时灵活地在文章前中后等关键部位穿插议论句子,以画龙点睛,深化文章主旨。

原文展现

我的“争”

□湖北省宜都市一考生

窗外,太阳毫无保留地将它的温度献给大地,风也似乎变成一阵阵的热浪翻涌而来。墨绿的树叶轻轻晃动着,簌簌作响,除此之外,天地间静得没有一丝声音,空气中凝结着一股浓浓的紧张。(景物描写,渲染了考试紧张焦虑的气氛。如果开头能有一两句点题的句子,亮明文章的主旨,一定会更出彩。)

窗内,几十个人深深地埋着头,手中紧握着笔,不断地在试卷上写着,听得一片沙沙的声响,偶尔划过一声响亮的撕胶带的声音。我身为其中一员,自然也不例外。全然不觉握着中性笔的手渗出了汗水,额头上布上了细密的汗珠,可大脑却还在飞速地运转着……(“埋着头”“紧握着笔”,几笔勾勒,就烘托出考场的紧张气氛。如果有一句议论点题,亮明主旨,会更好。)

连续的考试让我的大脑有些混乱,可还是绞尽脑汁去答题。因为我不喜欢“输”这个字。在学习上,我总是拼命地争,争取好的成绩,好的名次。“争”的信念,让我有了无穷的动力。(这则素材只是粗粗几笔,虽然是议论点题,不过牵涉到考试争名次,功利性太强,立意不高。)

窗外传来一声清脆的鸟鸣,我的思绪也随之飘远。

同样在一个烈日高照的日子,学校运动会正式拉开了帷幕,鲜红的跑道被阳光炙烤得烫人。我站在起跑线上,手心里紧张得出汗,腿也不住地颤抖。

发令枪响,我撒开腿向前冲去。我平时不爱运动,缺乏锻炼,速度和耐力远不及对手,跑到一半便觉力不从心,脚有些发软,心脏也跳动得厉害。但是,为了班级的荣誉,我又怎能停下?于是,只能忍住腿的不适,继续向前跑,向前冲。我必须要争,争一个好的名次,为班级而奋斗,为集体争光!(运动场八百米赛跑,从另一个角度叙述“我”之争,但赛跑结果与“争一流”主旨相悖。不妨换一则素材。)

虽然我的成绩不佳,但在争夺名次的过程中,我却感受到了为班级而努力冲刺的快乐。(虽是议论之笔,但缺乏回归主题的语句,感觉很突兀,而且前一段应该把描写重点拉回“争一流”的主题上来。)

“争”,是我蓬勃的青春中的主旋律,我在“争”中成长,在竞争中长大。(最后两段议论,虽为点题之笔,但使主题泛而模糊。如此,不可取。)

诊断报告

这是一篇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的考场作文。文章层次明晰、结构严谨:文首景物描写,渲染六月炽热的气氛,巧妙引出考试,中间用“窗外传来一声清脆鸟鸣,我的思绪也随之飘远”,巧妙过渡,引出运动会八百米比赛现场,结尾借用议论点题,语言流畅且不乏诗意。

之所以没评上一类文,就在于:虽然写了两个“争”的场面,但由于“争”的内容过于宽泛,而且学习上力求“一流”与在八百米竞赛中“争一流”而不得,“向心力”不够,导致主题不够鲜明;虽有两个竞赛场面,但材料过于单薄。

升格建议

一、适当增删,凸显主旨。与其详细叙述“我”在考场如何咬紧牙关,凝思运算,不如选择为了凸显“我”的不甘落后,平时怎样积累,怎样努力学习,只为了考试能够轻松一搏,精彩绽放。如此,思想会更深刻,主题会更鲜明。

二、多样描写,适时点题。行文中,灵活增加对“我”考试时,动作、心理描写,也可以增加几笔老师对“我”的关爱眼神、语言等侧面描写,还可以几笔勾勒“我”早上、晚上是如何用功学习的几个镜头,如此,不仅人物形象会更丰满,内容会更丰富,主题会更鲜明。当然,还可以在文章前中后不同地方,灵活穿插简短性议论句子,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升格佳作

我的“争”

□湖北省宜都市一考生

窗外,太阳毫无保留地将温度献给大地,风,似乎变成一阵阵的热浪翻涌而来。墨绿的树叶轻轻晃动着,簌簌作响,除此之外,天地间静得没有一丝声音。期末模拟考场,空气中凝结着一股浓浓的紧张,也夹杂着急于展示自我精彩的丝丝愉悦。(与原文相比,只增添了一句,但这诗意的语言,不仅淡化了紧张的氛围,也亮明了主旨,提升了文章层次。)

窗内,五十多位考生深深地埋着头,手中紧握着笔,时不时地在试卷上写着,又时不时在草稿上演算,耳边是一片沙沙的笔与纸摩擦的声响,偶尔划过一声响亮的撕胶带的声音。

我不时皱着眉,在大脑中快速搜索思路与答案;时不时低头凝视,仔细谨慎地审视题目,唯恐有一丝闪失;还时不时快速瞄一下表,看看时间的多少。偶尔抬头,看着和我一样在题海中皱着眉、咬着笔的同学,他们和我一样,全然不觉握着中性笔的手渗出了汗水,额头上布上了细密的汗珠,可大脑却还在飞速运转着……紧张一刻,为的是精彩展示,霎时,内心就释然了许多。(增添了人物的神态、心理描写,淡化了只争分数第一的狭隘与功利,着眼于展示自我,展示精彩!主题更鲜明,更亮眼。)

持续的高速运转让我的思维有些混乱,老师走过来,俯身对我说:“孩子,喝口水吧!舒缓一下,时间还多呢,来得及!”我感激地看了一眼老师。放下手中的试卷,喝了一口水,望一眼窗外的美景,一瞬间,大脑清醒多了。我赶紧拿起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的,考场上的每一个考生,都是为了绚丽地绽放,精彩展示。“功夫在诗外”,平时细心的积累,扎实的训练,只求考场轻松一搏,书写人生最美的华章。(增添了老师善意的提醒,细腻的人物心理刻画,几笔简短的议论,使情更浓,意更明!)

窗外传来一声清脆的鸟鸣,我的思绪也随之飘远。

清晨,阳台上,琅琅书声。

黑夜与白天还在厮打,我便早早来到阳台上。拿起语文书,开口大声彻读:“走向广场的路不只有一条……”天,出奇的冷,狭窄的阳台上,我不停地迂回打转,可嘴角读书声却没断过,寒冷的天气百般地阻挠我的脚步,琅琅的读书声却从窗里飞出。

深夜,课桌上,笔耕不辍。

睡神不止一次地向我招手,频频地抛媚眼,但我不曾理会。台灯下,我依旧笔直地坐着,笔的影子一次次闪过,我的眼神中充满坚定,再攻克一道难题,坚持!别输给自己!(删除了八百米竞赛跑而失败的素材,增添了“我”清晨朗读,傍晚笔耕不辍的镜头,文章材料更具有向心力。)

考试过后,老师目光中闪出少有的赞许。我赢了,我成功了!没错,我的逆袭完美成功,我又一次完美地展示自己!当试卷接到手的那一刻,整片心海五味杂陈:有激动,有欣喜,更有收获。

考场轻松一搏,精彩绽放:来源于平时的勤奋,扎实的训练。(诗意的点题,完美收官!精彩!)

升格启示

一、材料向心,主题鲜明。修改后作文,模糊了“考场上争第一”的功利,将主旨定位为:考场轻松一搏,精彩绽放,这来源于平时的勤奋,扎实的训练;另外,在关键处点亮主题,立意深刻、鲜明。

二、删增材料,厚实主题。文章第四段中增添了考场中,监考老师对“我”的提醒与关照,“我”对老师提醒关爱的感激外,同时删去运动会八百米竞赛的素材,增添了“我”清晨朗读,深夜战胜“睡神”诱惑等具体内容。如此一来,材料更丰富,内容更向心,主题则更鲜明。

三、细腻描写,生动形象。在第三段中增加了对“我”考场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第四段增添老师对“我”的提醒、关照语言、神态细节刻画、写“我”内心的感动,如此,情感更真实,人物形象更逼真,可以说,细腻的描写使语言更形象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呼之欲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