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勇军
点击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我们有时候会站在分叉路口,面对选择。
《散步》中,儿子选择有意思的小路,而我为了母亲选择平顺的大路;
《未选择的路》中,我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人迹更少的路,虽然一直怀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但绝不回头;
《故乡》中,鲁迅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告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条从未被开辟的道路,自己去创造。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
要求:(1)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2)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3)不少于600字。(4)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名师真题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但与别的材料相比具有鲜明的不同之处在于,命题者所提供的三则材料都来自课文:分别来自莫怀戚的《散步》、美国作家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和鲁迅的《故乡》。也就是说,材料是考生所熟悉的,再加上命题者还在开头加了一句概括语“我们有时候会站在分叉路口,面对选择”,便于考生确立写作方向,抓住写作关键词。“面对不同的分叉路口,我们需要认真选择”,这样的情形,我们谁又不曾遇到过呢?很显然,这道作文题与考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利于考生发挥个性优势,写出佳作。
1.审题支招:通过阅读材料,我们不难看到,这三则材料不约而同地都指向“选择”,而恰恰是不同的原因,导致了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又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不同的选择结果又表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或人生追求。而且,所有的选择都有一个前提,这就是“我们有时候会站在分叉路口”,也就是说,“选择”是在有多种选择情形下进行的。这也启示我们,在构思及写作中,我们并不能只写“选择”,更多的还是要根据材料对“选择”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演绎。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把握了材料的内涵。
2.立意支招:不论是选取材料中三个“选择”角度中的哪一个去写,考生都可以从自身经历和他人经历两个角度来写,从而反映自己或他人思想的变化和心灵的成长等主题。
立意一:不论站在怎樣的分叉路口前,都应当努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不同的选择往往会导致不同的结果:错误的选择会让人后悔终生,而正确的选择则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迎来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灿烂与精彩。
立意二:站在人生的分叉路口前,通过选择,展现不断重塑自我,提升自我的心路历程。如学业和娱乐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分叉路”,沉溺于游戏或娱乐,给人无尽的虚幻与空虚;转变自我,选择学业,在不断挑战中,自己的精神面貌将焕然一新,收获多多。
3.选材支招:首先可以从自己的经历着手,阐述自己在“选择”中的所思所想及所悟。但要避开庸俗无味的选材,如“父母让我吃饭还是吃面”等没有实际意义的材料,文章读来就寡淡无味。但如“若在亲人中做出取舍,会选择舍弃谁”“多次失败后是放弃还是坚持”“学习中是照搬别人的学习方法还是另辟蹊径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等材料,就能达到发人所未发的效果。其次,还可以写别人特别是名人面对人生“分叉路”时选择的故事,如为振兴中华而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的钱学森,初入高中时被踢出校队却始终不弃梦想终成一代球王的乔丹……在人生分叉路口旁,他们走了少有人走的路,做了不一样的选择,也因此成就了更加非凡的自我。
4.表达支招:在具体的写作中,我们要把握好三点:一是摆明选择的情形,在什么情况下进行选择;二是交代好原因,为什么要进行选择,选择的原因是什么;三是选择的结果及影响。至于哪种该详写、哪种该略写,我们就得依据所要表达的主旨来做具体的决定。
立意关键词:选择与人生;取与舍;得与失;拒绝诱惑;坚持
考场得分名言
1.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常常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2.人要成功一定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但当你学会放弃的时候,你才开始进步。——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马云
3.选择你所喜欢的,爱你所选择的。——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4.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美国哲学家J·E·丁格
5.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俄国作家 车尔尼雪夫斯基
6.在下决心以前,犹豫也许是必要的。然而,一旦下了决心,就应该一直往前走。——日本小说家石川达三突围角度一:不同的选择拥有不同的人生
选择决定未来
□一考生
我们在一生中会经历无数个岔路口,会面对无数个选择。而亲爱的朋友,你知道吗?当你作出选择时,就决定了你的未来。
正确的选择可以使人生存下去。
从前,有两个人去野外冒险,当两人食物吃光后,上帝给他们一人一个礼物——一个钓鱼的竹竿和一筐鱼,两人接到礼物后不是选择继续合作,而是各奔东西。最终,得到竹竿的人还未到海边就饿死了,而另一个人则是搂着空筐饿死了。后来,又有两个人在野外冒险,上帝还是给了他们与前面两人同样的礼物,只是这次,这两人并没有分离,而是选择了继续合作,他们每次吃饭只煮一条鱼,终于他们成功到达了海边,开始新的生活。如果后两个人也像前两个人一样,他们也会一样饿死。只是,后两个人没有选择离开而是选择合作,这是他们生存的关键。
正确的选择亦可以使人成功。
大家都知道越王勾践吧。当他率领的军队被吴国打败后,自己被吴国捉走当俘虏,还给吴王当仆人。当他被吴国放回到自己的国家之后,他有两种选择:一是去当普通百姓,不再惹是生非。二是去找吴王报仇,打败吴国。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卧薪尝胆,训练自己的军队,终于在几年后打败了吴国,报了仇。如果他当初选择了前者,那他还能灭了吴国,替自己报仇,获得成功吗?
而错误的选择却会使人失败。
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在诸葛亮北上伐魏时,他每天吃喝玩乐,不思进取。最后,魏国灭掉吴国后,继而灭了蜀国。刘备辛苦打下的江山也就这样被断送。如果刘禅在诸葛亮伐魏时,选择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每天处理政务,蜀国的江山也就不会这么容易断送。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未来。今天的生活是过去的选择,而现在所做的选择将决定我们未来的生活。朋友,当你面对选择时,请慎重!
【高分权威解读】
1.文体突出,论述充分。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从选择可以使人生存、使人成功、使人失败三个方面具体地论述了选择的后果,从而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选择决定未来。
2.安排精当,布局巧妙。在结构上,主体部分采用先总后分的形式,段与段之间显得非常协调、匀称,有一种特别的整齐美;全文整体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整体紧凑,浑然一体。
阅卷现场评分:内容25分+表达25分+发展10分=60分
同题佳作突围角度二:在选择中感受亲情
艰难的选择
□佚 名
那天,张老师让我们做一个游戏,内容是这样的:在纸上写出你最亲的四个人,然后依次将这几个人从自己的生活中删去,你会如何选择?
一开始我以为这十分简单,便十分轻松地写出了我最亲的四个人:姥姥、妈妈、爸爸、姨。可是当老师下令要我们一个接一个删去时,我才意识到这个游戏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先“删去”哪位呢?爸爸?没有他,谁辅导我学习?谁又来支撑这个家呢?绝对不能“删去”爸爸!妈妈?没有妈妈,当我伤心时,谁来安慰我?当我无助时,谁又来帮助我呢?我的生活怎能没有妈妈呢?……就这样,我手中的笔,在亲人的名字上来来回回地周旋,迟迟落不下去。此时,笔似乎有千斤重,我拿不动了……
我不禁抬头看看周围的同学们,他们有的在叼着笔思考着,有的紧锁眉头……没有一个同学动笔。哦,大家也都不知从哪下手。
渐渐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当老师下令交答卷的时候,我们全班没有一个人写完!没有一个人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下课了,同学们聚在一起,一个同学说:“真是难以取舍,难以选择!真是不知该先‘删掉哪个!”一旁的同学也跟着附和。
是呀,谁说这不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呢?可再想想,平时,我们不是都讨厌家中这些亲人那没完没了的唠叨吗?只是,真当有一天让我们来选择让他们“离开”我们时,我们却无法割舍,难以选择。因为我们知道,他们不仅是我们离不了的亲人,也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
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有一天,亲人们真像我们所做的这个选择题一样,一一离开了我们,那时,我们才知道珍惜,就已经晚了。
幸亏这次只是一次关于“选择”的游戏,亲人们也都在我们身边好好地活着。我們还等什么呢?更好地珍惜我们身边的亲人吧!更好地享受与亲人们在一起的时光吧!
【高分权威解读】
1.叙述生动,跌宕起伏。不仅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过程,还详写了事情发展变化过程中,人物的心理感受变化,注意了场面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再加上设问句、反问句的灵活变换,叙述富有变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叙议结合,主旨鲜明。在叙述的基础上,通过结尾部分的议论,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阅卷现场评分:内容25分+表达25分+发展10分=60分
【往年真题链接】
(2008中考·四川乐山)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以“选择”为话题作文。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自己及学校的名字。
60年前,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30年前,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十五六年前,父母选择了结婚生孩子;今天,中考语文选择了我;明天,我将选择我未来的前途……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