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肯尼亚最高法院的“惊天一判”

时间:2024-04-23

殷悦+王磊

9月1日,肯尼亚最高法院宣布8月8日举行的总统选举结果无效,并要求于60天内重新举行选举。这是冷战结束以来非洲历史上首次由一国最高法院推翻大选结果,有舆论欢呼这是“民主法治在非洲的光荣胜利”,但也有人认为此次裁决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不仅使肯尼亚政治不稳定期被人为拉长,更让非洲各国生存艰难的反对派欢欣鼓舞。对肯尼亚来说,二度大选带来的是劳民伤财还是公平正义?对非洲民主政治发展进程来说,这次判例意味着进步还是倒退?这些争议短期内难有定论。

史无前例

肯尼亚独立选举和边界委员会曾于8月11日公布总统选举的最终计票结果,现任总统、朱比利联盟候选人肯雅塔以54%的得票率赢得连任。反对派国家超级联盟候选人奥廷加得票率为45%,他拒绝接受选举结果,并在宪法规定的七天时限内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奥廷加指出的争议主要有两个:一是计票结果出现矛盾;二是电子计票系统遭黑客入侵。9月1日,肯尼亚最高法院七名大法官中的六人(一人称病)以4∶2的投票结果通过裁决:选委会所宣布的肯雅塔胜选结果无效,自当日起60天内重新举行大选。这四票中包括首席大法官马拉加和副首席大法官姆维鲁。最高法院的裁决依据有三个:一是大选的组织和实施不符合宪法和选举法相关规定,主要责任在肯尼亚选委会(最高法院并未明确指出选委会如何违规,外界分析认为,这与选委会计票方法、统计结果有关,因为8月大选是选民对中央与地方选举合并投票,但总统选举计票总数却超出地方选举计票总数50余万票);二是大选中确实存在违规和违法行为,选委会也承认这一点,最高法院对此表示满意,但经审查并未发现肯雅塔及其领导的政府在大选中有不端行为;三是大选中的违规和违法行为已经影响到了选举结果的完整性。肯尼亚最高法院据此作出了大选结果无效的裁决。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评价称,这是非洲历史上首次出现司法机构推翻总统选举结果的情况。9月4日,肯尼亚选委会宣布将于10月17日重新举行总统选举,且将只有肯雅塔和奥廷加两名候选人,不再接受新的总统候选人提名。无论第二次大选结果如何,肯尼亚最高法院的裁决已经创造了历史,成为非洲政治发展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这次肯尼亚最高法院的“惊天一判”,与肯国内权力架构密切相关,凸显了司法机构与法官的独立性。肯政治架构套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现行宪法于2010年实行,授予司法系统高度独立性和制衡政府大权。根据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最高法院是唯一有权裁决大选争议的机构,其裁决即为最终判决。而且总统无权推翻最高法院裁决,无权解除最高法院法官职务。依据宪法第167条规定,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年满70岁退休,首席大法官最长任职不得超过十年;如果首席大法官在年满70岁之前就已经任满十年,可以辞去首席大法官之职,继续担任最高法院大法官。2013年大选后,败选的奥廷加不承认选举结果,也曾诉至最高法院,時任首席大法官穆通加领衔的最高法院裁决肯雅塔胜选,奥廷加只能接受。此次最高法院公布裁决后,肯雅塔选择服从,也是因为他不能“抗法”。

独立的司法体系为最高法院的裁决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而一位个性独立的首席大法官则提供了现实上的可能。穆通加退休后,2016年10月马拉加接任首席大法官。马拉加上任后竭力捍卫司法独立,向外界营造“刚直不阿”的法律守护神形象。据媒体披露,仅在最近12个月内,马拉加已至少三次发表声明,回击肯雅塔和国会的“轻视”,强调“司法权是肯尼亚政治中的独立一极”。今年初肯雅塔在竞选时曾呼吁马拉加故乡的选民投自己一票,理由是他任命了“当地之子”为首席大法官,这样的言论让马拉加非常不满,公开呛声称绝不会成为“政府的应声虫”。

或喜或悲

西方国家从维护民主、法治之名的角度出发,原则上大多表态支持裁决,但实际上也担心裁决会引发肯尼亚和周边局势不稳,打乱欧美既定的地区反恐和安全部署。西方主流媒体都发表评论赞扬肯尼亚最高法院,欧盟赴肯尼亚的选举观察团主席沙克也认为,通过法律手段而不是街头抗争来解决选举争议是一种进步,是“肯尼亚历史上的光荣一刻”。但其实欧美曾在肯雅塔胜选后积极为其背书,并赞扬选举“自由、公正和可信”,因此这次裁决也令欧美大跌眼镜,颇为尴尬。美国一些分析人士还警告,重新大选将给肯尼亚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增加了引发暴力冲突的可能。

在肯尼亚,执政的朱比利联盟和肯雅塔批评最高法院的裁决“带有政治性”,他个人虽不同意但“接受并尊重”裁决,并呼吁民众保持和平与冷静。奥廷加则非常兴奋,称裁决为“法治和民主的历史性胜利”。在社交媒体上,民意也分成两派:挺大法官派认为这是非洲民主、宪政、法治进步的表现;挺肯雅塔派则认为这项裁决是大法官私心的表现,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肯尼亚最高法院的裁决也在整个非洲掀起“涟漪”。冷战结束后,在欧美推动下,非洲国家纷纷推行多党民主制。但西式民主在非洲频频出现水土不服现象,既有布隆迪、刚果(金)、刚果(布)、卢旺达等国领导人推动修改宪法,更改任期规定,也有乌干达、津巴布韦、安哥拉等国“巧妙设计”,使执政党和领导人长期在位。在一些非洲国家,反对派的生存空间有限,在大选后控诉执政方“舞弊”“操纵大选”等已经成为常态,但几乎从未有过成功的案例。肯尼亚反对派在大选后“例行公事般”地提出抗议,却“破天荒”地获得翻盘机会,使其他非洲国家反对派深受鼓舞。例如,津巴布韦反对派领导人茨万吉拉伊声称“由法院推翻大选结果的事能在肯尼亚发生,也能在津巴布韦发生”;坦桑尼亚反对派受肯尼亚最高法院裁决的启发,提出修改宪法,要求给予本国最高法院同样的权力;乌干达反对派领袖贝西杰称“乌干达法官应向肯尼亚同行学习”。

前路坎坷

肯尼亚最高法院的裁决太过突然,对肯经济发展、部族关系和政局稳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8月的大选已经花费了肯尼亚158亿肯先令(约合10亿元人民币),二次大选的花费仍将不菲。裁决公布后,因为担忧重选带来的金融风险,投资商已经从内罗毕证券交易所撤出1300亿肯先令(约合82亿元人民币)。此外,大选期间的安全管制、企业停产等已经影响了肯经济,据相关机构预测,今年肯尼亚GDP增速已经因大选下降至少一个百分点,二次大选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

8月大选结束后,肯尼亚未发生类似2007年大选后的大骚乱,肯尼亚及国际社会松了一口气。但9月1日裁决公布后,肯尼亚发生局部冲突,造成数十人伤亡。奥廷加领导的国家超级联盟在裁决公布后多次表示,鉴于此前选委会部分成员的违规操作,应撤换该机构工作人员,并根据法律对其治罪。然而,肯雅塔明确拒绝选委会重组的要求。双方因此相互攻讦,加剧了政局紧张,给二次大选增添了变数。肯尼亚选委会根据肯尼亚现行宪法于2011年成立,有八名成员,一届任期六年,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全国大选、议会选举。选委会成员由总统任命,议会表决确认。依据法律规定,选委会成员不能加入任何党派,以保证独立性。

在8月的大选之前,肯雅塔和奥廷加的支持率极其接近,一些媒体甚至用“史上最胶着”的大选来形容当时的选情。两人再次较量,双方都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竞选拉票的机会,胜负难以预料。总之,重新大选明显增加了肯尼亚政局的不确定性,如何和平、理性地表达诉求,既考验着肯雅塔和奥廷加等肯尼亚政治人物的智慧,也是对肯尼亚公民现代选举素养和责任担当的锤炼。

(作者均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所助理研究员)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