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简大狮蒙难处”的石碑前

时间:2024-05-04

林小文

漳州的新華西路有一座古厝,要不是正门口的石碑“简大狮蒙难处”,时刻提醒路人,这是一个装满故事的房屋,大概没有几人会对它产生兴趣的。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有着硬山式的屋顶,正门生生被彩绘纸挡住,展示给世人的只有东面和北面的围墙以及那屋顶。我是从高楼往下俯视,然后慢慢勾勒出它的全貌:条石墙基,三进土木结构的明清古建筑,前厅、过水廊房、大厅,占地约660平方米。硬山顶落满岁月的沧桑,重重围墙仿佛锁住了不为人知的故事。古厝是那么质朴,又像一位年迈的老人,在岁月风尘的熏染浸透下,老得只剩下两种色调——墙体黯淡的黄和屋顶褐色般的橘。我常常对它充满感激之情,是在尚未知晓它的故事之前,我的电动车每天早上能够免受夏天太阳的直射,全仰仗它东面高达四米的围墙。

提及古厝的身世,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年前,旅居印尼的南靖县长教人简番忠,发动海外简姓侨胞捐资兴建这座房屋,主要用于简氏家族往来南洋、台湾时在漳州的投宿之所。简氏侨馆,离不开一个人,简大狮。如果没有简大狮这一历史人物的出现,恐怕这座古厝将与它周围的民居有着同样的宿命,早在多次城市改造和征迁中灰飞烟灭无可寻觅。

富有传奇色彩的简大狮,他沉沉浮浮的一生与素有“海滨邹鲁”美誉的漳州息息相关。

台湾与漳州血脉相连,简大狮的祖先从漳州南靖梅林出发往台湾,翻山越海,最后在台湾淡水安家落户。简大狮骨子里流淌着漳州人的血液,漳州人特有的正义凛然与不怕牺牲,在他身上演绎得淋漓尽致。有一次,在厦门街头,有洋人正在欺凌中国人,旁边站着另一中国人,面带微笑,看得津津有味。简大狮一见此景,火冒三丈,快步走向前去,大声呵斥围观者:“看自己同胞被洋人欺侮不感到羞耻还笑,你这种人简直无耻到极点”。洋人一见简大狮来者不善,摸摸鼻子灰溜溜地走了。

当简大狮还不叫简大狮的时候,年轻的简忠诰跟随族人回漳州南靖祭祖省亲,在简氏宗族的圣殿面前,他与人比赛,表演了一场大力神功,轻松举起祠堂门前的两头石狮,并围绕圣殿走一圈,面不改色,引得族人们拍手称好,都说他的力气大于狮子,于是“大狮”这一名号从此与他如影相随,以致极少有人记得“忠诰”这一最初由父母赐予的名字。当时在场的族人大概谁也想不到简大狮这个名字日后将红遍大江南北,“大狮”的由来也世代为人所传诵。至今,在闽南以及台湾地区都传唱着这么一首闽南语歌:“过来北山做兄弟,食酒结拜来讲起。大狮管兵作头兄,出来北山真出名。日本齐号掠大狮,天光点兵观看觅。大狮铳药扛上门,两旁枪子暴暴弹。台湾不是土匪的,日本相抬阵阵输。讲实不是打嘴鼓,台湾复返有功劳。”

简大狮担任台湾巡抚唐景崧军中武术教练,武艺高强,在台湾军中素有“南飞鸿北大狮”的美誉。这里的“飞鸿”就是电影里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简大狮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徒弟众多,凭借他的声望和号召力,短短时间内便募集抗日义勇军近万人,以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方式,打得日本人闻风丧胆,被后人称为台湾抗日三猛之一,所谓三猛,即“狮、虎、猫”,而简大狮居于首位。

在漳州南靖习武的师傅曾经语重心长对简大狮说:“你的根在这里,如遇困难,家乡的亲人随时欢迎你回来”。果真一语成谶,日后简大狮在被日军追杀得走投无路时想起师傅的话,辗转回到漳州,并潜藏于杨老巷。是在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简氏侨馆里却无人沉醉。通风报信的人前脚刚走,清兵后脚赶来,简大狮匆忙中爬上围墙却不慎滑落,立刻被清廷官兵团团包围。时任福建巡抚杨岐珍出于一己私利,为换回台东守将刘德杓,毫不犹豫地将简大狮作为人质,跟日军进行交换。从当时情势来看,刘德杓是将军,简大狮是一介武夫,用武夫换将军,表面上清廷赚到了,实际上清廷打错了如意算盘,把一个重如泰山的人拱手送出去。正是这样的“精打细算”,毁了清政府的名声,却成就了简大狮的万世英名,他的传奇故事也在台湾抗日历史画卷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被羁押厦门大牢中,简大狮向清廷表示,宁愿死在老家也不想落入倭寇手中。可是杨岐珍无视他最后的意愿,最终还是把他交给在台的日本人。一个铁铮铮的汉子,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在日本人的穷凶极恶中就此魂归西天。简大狮牺牲后,上海《申报》评论他是“中国最有志气之人”。他的抗日精神鼓舞了台湾人民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勇气,在他之后,许多台湾人民前赴后继,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抗日热潮。

1993年,台湾知名女作家简媜游历漳州,“简大狮蒙难处”的石碑触发了她写作意愿,八年后她写下长篇纪实文学《朝露》:“那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犹如一颗颗晶莹的朝露,虽微小、短暂,却可以在某一瞬间映照出太阳的耀眼的光辉……”洋洋洒洒四万字,从简大狮出发到简大狮终结,通过一幅幅抗战场景的细致刻画,真实再现了台湾抗日之初那段带血的历史,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简大狮以及众多抗日英魂们深切的哀悼与崇高的敬仰。

时光依旧如流,只是行走在时光里的人,迟迟不肯踱步。一百二十年后,我站在古厝前,淡淡月影中,依稀可见简氏侨馆的屋顶上,几株杂草在晚风中摇曳。遮挡正门的彩绘纸把世间的繁华与喧嚣统统拒绝在门外。据说,年久失修的古厝虽属“文保”,但仍是简氏的私宅,政府即使要投入资金进行修复,也须经简氏族人同意。

“简大狮蒙难处”的石碑高一米四左右,碑的背面简述简大狮抗日事迹以及在简氏侨馆被清兵逮捕的经过。我轻轻抚摸着斑斑驳驳地爬在石碑上的文字,回想起那些惊心动魄的艰难岁月,昔日发生在这儿的种种场景如电影画面一般在脑中反复回放。

石碑立于两棵盆架子树之间,盆架子树高大笔直,直冲云霄,洒落一地的婆娑。在婆娑中匆匆行进的人们,又有几人会驻足在石碑前,细数英雄的过往呢。恰逢周末,与简氏侨馆一墙之隔的东坂后礼拜堂,人们鱼贯而入,礼拜堂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唱诗班的歌声与盆架子树浓郁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娉娉袅袅,辗转进荒凉的简氏侨馆,在其间百转千回,久久徘徊不肯散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