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雅
如果你回复一件事只说“嗯”,那就是态度冷漠;但如果改成“嗯嗯”,瞬间亲和力拉满,甚至有些讨好。这就是目前出现人传人迹象的“文字讨好症”。
这股“讨好风”从职场交流刮到日常生活,似乎已经成了人们的肌肉记忆,本人就是“重症患者”。
“@小雅,这边升级操作完成了,麻烦辛苦看下文档还有问题吗?”同事问我的时候,我正忙得不可开交。虽然我只需要回复“确认”两个字,但我还是“通话膨胀”地说了一堆:“嗯嗯收到,感謝啦~”紧接着,同事以一句“好嘞小雅老师,有问题随时沟通哈~”结束了这次对话。
从叠词到语气词,再到波浪符,三连助攻,一气呵成。如果说这是一场“社交内卷”,那么谁不“卷”谁就是“不合群”。
就连领导层也纷纷加入。
以前的领导:“小雅,这次格式不对,下次按照正确的交!”现在的领导:“小雅,这次格式不对,下次按照正确的交哈~”看领导如此“卑微”,作为员工的我只能更讨好:“嗯嗯好的好的。”但凡我只说一个“嗯”,就显得不知好歹了。
有时,职场上的“文字讨好症”近乎病态。
领导让你加班,明明你的心已经凉了一大截,偏要在文字上装出自己超爱加班的样子:“好嘞~”同事给你的文件出了错,明明可以直接指出来,却要挖空心思去保护对方的情绪,小心翼翼地说出:“如果改成这样你觉得呢?”
为了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友善,大家就连日常聊天也逃不过这些“讨好文字”。
朋友发来了好玩的文字,如果只回复“哈哈哈”就显得十分敷衍,标准答案是:八个“哈”起步,然后再加一句“头都要笑掉了”。
但“文字讨好症”有时真的会让人倍感疲惫。记得我某天下班回到家时已经很累了,快睡着时,客户发来信息说对这次方案不是很满意,需要大量修改。
我立马从床上坐起来,开始给客户逐字逐句地发信息安抚。“××您好”,边写还要边加“~”,在必要的语句后加上“哒”“滴”等看似热情洋溢的语气词,并在适当的位置加上抱拳的表情,写完后再逐字逐句检查,整体又读了三遍。
三更半夜,只见我的双手在手机上不停地敲字,心里不断地默念,又不断地删除,因为但凡略显严肃的词语都要通通替换成更温柔的词语。在我最终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刻,我感觉整个人都要被“抽干”了,而我当时内心的情绪和文字的情绪有着天壤之别。
互联网时代,“文字讨好症”背后是人们想要努力消除冷漠和敌意的心理在作祟,所以多少令人不忍苛责。
只是原本正常的对话在这种“文字讨好症”的对比下,反而被误会成冰冷、突兀了;本来传达信息的语言,由于承受了太多废话,也增加了沟通成本,降低了沟通效率。
所以今后,我打算在发消息前心里先默念三遍:“拒绝讨好,从我做起~”
【原载《环球人物》,本刊有删改】
插图 / 文字讨好 / 黎 青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