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与人

时间:2024-05-04

刘鸿儒

参加几次文化活动,觀察人的确是“物以类聚”。大人物找大人物,小人物找小人物,大小之间,近在咫尺,远在天边。一位朋友向一位大人物介绍我,对方不屑地挥手而去。

我相信这是他内心的外露。如果他也装模作样地握手“久仰”反倒虚假。感谢他的真诚。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没本领。自己才不超群,人家自然看不起你。难怪圣人在《论语》中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无友不如己者)大作家乃儒家正宗传人呢!

但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一个人的才能没有降低,别人对他态度却发生了变化。季羡林先生在某一时期成了燕园中的“不可接触者”,原来对他毕恭毕敬的学生都不理他了。后来雨过天晴,他不但恢复了教职,还当上了副校长。人们的脸变得比川剧的变脸还快!过去门可罗雀,现在宾客盈门。忽而下地狱,忽而上天堂,能无感慨?但季先生说:“世态炎凉,古今如此,不能怪罪他们。”

说到底,人与人关系的本质可能都与价值交换相关,自己没本领(学问、权力、金钱、色相等),不能为对方提供交换价值,理你何用?“没有三分利,不起大五更”正是此意。

诸位都知道“前倨后恭”的成语,战国时苏秦首次出行游说失败,穿着破衣烂衫回到家中,连家人都不理他。后来他发奋苦读,当上了“纵约长”,佩六国相印回家。他的父母拄杖去三十里外的路口迎接,妻子不敢正视,嫂子趴在地下连连磕头。苏秦笑道:“何前倨而后恭也?”

这就是某些人面对他人的价值时的典型态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未读多少书,观察却是写作的基本功,观察人有点儿意思!

人,应生活在现实中,而不应生活在空洞的理论中。“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人与人,既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平视才好。我喜欢和平等待我之人交往。

【原载《上海法治报》】

题图 / 平等 / 佚 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