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程玮
一个社会贫富悬殊,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教育质量。所以,让每个孩子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一直是德国大众很关注的一个问题。
为了让低收入人群的孩子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在课余时间能有学音乐,参加体育俱乐部和参观博物馆、动物园的机会,德国斯图加特市通过了一项特别提案:每年给每个有孩子的低收入家庭提供课余教育的补贴。为了确保专款专用,政府采用了发卡的方式。
这笔钱以文化消费卡的形式发给每个有孩子的低收入家庭。这张卡只有在城市的博物馆、动物园、剧院,或者指定的音乐学校和体育俱乐部,才能够进行刷卡缴费。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的父母想用这笔钱进行别的消费,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这么好的提案,应该皆大欢喜了吧?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最先提出抗议的是来自低收入家庭的父亲们。他们认为这种方式听起来动人,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歧视,有损他们的尊严。设身处地为这些父亲想一下,在博物馆、动物园和剧院买票的地方,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掏出这张卡消费,就等于告诉周围所有人他们是穷人,他们的孩子在享受社会福利。如果孩子还小,可能不会在意这些细节,但年长一点的孩子马上会很敏感地意识到自己是穷人的孩子。
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父亲可以低三下四地为五斗米折腰,可以失业,也可以领取救济金,但在他的孩子面前,父亲应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应该是孩子崇拜的对象。孩子的童年如果缺少这样一个父亲,那一定是不完整,也是不完美的。而一个失去父亲权威的家庭,将会是一个不和谐的家庭。所以,低收入家庭的父亲们坚决拒绝这种方式的补助。
德国基本法的第一条是:人的尊严不可侵犯。作为一家之主的父親的尊严,那就更加神圣不可侵犯。政府部门赶紧再一次讨论,通过了一个新提案:每一个孩子,不管父母收入高低,都能得到一张文化消费卡。也就是说,用这张卡消费的父亲,有可能是一个百万富翁,也有可能是一个正在领取失业救济金的父亲。这样一来,穷父亲的尊严保住了,富父亲意外地享受到了社会福利。穷人富人,皆大欢喜。不欢喜的是财政部,又多了一笔计划外的支出。而很多富人表示,他们很少使用这张消费卡。
【选自《学校的骄傲》】
插图 / 贫穷世袭“拼爹” / 佚 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