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陈寅恪和刘节的师生情

时间:2024-05-04

魏振强

夜读蒋天枢编著的《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輯》,看到一段刘节与其恩师陈寅恪的往事,眼睛为之一热,泪水差点流了出来。

那是1967年,全国已进入一个疯狂至极的年代,失明多年的陈寅恪先生当然是在劫难逃。当年底,红卫兵要抬陈先生去大礼堂批斗,陈夫人知道虚弱的陈先生要是真的被拉出去,可能就很难保命回家了,于是她出面阻止,但被造反派狠狠地推倒在地。此时,陈先生的学生、中山大学前历史系主任刘节站出来代表老师去挨斗。批斗会上,“小将”们对刘节轮番辱骂、殴打,之后又问刘有何感想,刘昂起头,答:“我能代表老师挨批斗,感到很光荣!”结果得到的是红卫兵们更加猛烈密集的拳头。

刘节生于1901年,挨斗时已是六十六岁的老人了。在遭受人格和身体的双重蹂躏的时候,他的心中肯定有屈辱和极度的痛苦,他也不可能不知道与造反派对抗的后果,所以他说出的“光荣”二字,绝不亚于石破天惊!那些年轻气盛的“小将”们肯定不会料到一个柔弱的老人竟有着如此坚硬的骨头。

刘节是大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他因而有幸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有“教授中的教授”之美誉的陈寅恪。1949年初陈寅恪到岭南大学任教。1952年10月,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陈寅恪转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当时,刘节任历史系主任,是陈的“领导”,但逢年过节,刘节去拜望陈寅恪,必对老师行传统的下跪叩头大礼,一丝不苟,旁若无人。有人认为刘节的做法是迂腐,是作秀,但他们哪会理解他内心里深埋着的对恩师的那份敬重?他们日后要是目睹刘节替师挨斗的场面,耳闻刘先生掷地有声的“光荣”的宣言时,会不会羡慕陈先生有这样一位情深意重、铁骨铮铮的学生?

陈寅恪先生逝于1969年10月7日。关于他离世后的细节,刘节曾在日记中做过这样的记录:“陈寅恪今日五时逝世,享年八十岁。”10月17日刘节又写道:“下午去东山送陈寅恪老师出殡。”从受教于陈门到后来与恩师同事,再到不避嫌疑、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送恩师最后一程,刘节成为陈门弟子中唯一陪伴恩师达几十年的人,这是刘节之幸,也是他至诚、至德、至义之所在。我们有理由说,刘节正是其恩师倡导的“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最有力的践行者,也是其恩师身上之道义的忠诚传承者。即使平生只有这么一位学生,陈寅恪先生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原载《西安晚报》】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