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何龙
前天上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一病房里出现了感人的一幕:广州市民陈德华来看望一位特殊病人,并俯身吻了病人的手。这个病人叫余安迪,本身就是这家医院的医生。五十一年前,他以仁心仁术保住了陈德华的肾。陈德华因此视余医生为救命恩人。
1962年,十五岁的陈德华出现血尿,当时的主治医生余安迪没有轻易把他的肾切除,说病人只有十五岁,今后还有好几十年人生,能保就尽力保。在余医生的治疗下,陈德华解除了肾脏隐患。
半个世纪以来,陈德华一直记挂着余医生。去年夏天是他术后五十年,他忍不住向医院打电话查问,得知八十九岁的余医生已生病住院三年,几天后就带着礼物探望余医生。陈德华是这样描述当时的余医生的:“他风趣幽默,人到哪里,哪里就有欢声笑语;他不仅医术高超,人品也很好……”
在现场采访的记者说,看到当时的情景,她差点哭了。
五十年的漫长时间,没有漂白患者对医者的记忆;患者对医者的一次看望,能让记者感动欲哭,这些都包含着满溢的意味与意义。
这是个悠久的医患温情故事。这种温情不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冷却,反而随着现实的触燃而升温,使人在感动时也不免感慨。
五十多年前,中国社会尽管在许多方面都乏善可陈,但有一点或许胜于今日,那就是人们还葆有朴素的感情。那时的医患关系,用一位编辑的话说,是“良心对良心的关系”。相对而言,那时的医生能够体恤病人,病人可以信任医生。那时医生的收入不与医院的收入挂钩,也没有“医药代表”,病人不用担心医生多开药。那时的病人更少见对医生动拳动刀。
这么说并不意味着过去比现在好,只是说明在单一的医患关系中,现在的问题更为突出。我们不需要一一列举最近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施加暴力的案例,就在昨天,我们看到这篇报道的同时,也看到了南京口腔医院的医生护士被打的追踪新闻。
打医生护士的是一对夫妇,丈夫是江苏省检察院宣传处处长,妻子是江苏省科技馆副馆长。打人的缘故是因为床位紧张,医院把一名男重症患者临时安排到一位女患者的房间,女患者的官员父母认为不应如此安排而动手。
检察院宣传处处长和科技馆副馆长,竟然把女护士打成脊髓损伤、心包胸腔积液,这是何等的凶悍!从事司法工作并且身为宣传处长,他殴打的不仅是医生,还有法律;他宣传的不是文明,而是暴力。
这样的事例让我们对余安迪与陈德华之间的温情关系更感珍贵。这种温情来自于医患双方:首先有对患者关爱负责的好医生,其次有对医生信任感激的好病人,二者相辅相成,不可缺一。
现在医患之间的矛盾是如此地尖锐,绝不是肇始于单边因素。医疗机制和人的素质显然是主因,但要医治机制和素质问题,需要较长的疗程。我们现在需要把问题送到“急诊室”紧急止血,而当下最好的止血药,也许是疏通医患之间的沟通管道和出现医疗问题的投诉处理管道,对失职医生和暴力患者能做出公正处理。
昨天关于医患关系的两种新闻,带给我们天渊之别的感受。如果说余安迪与陈德华让我们感动,那么南京打医护人员的夫妻,则让我们看到了“敢动”。“敢动”也是病,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病,病的名称叫“野蛮”。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