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那些不该遗忘的永恒品质

时间:2024-05-04

徐百柯

阅读总有一些奇妙的契机,你会发现很多值得珍视的句子和段落。那是具有永恒品质的言说,关于爱、关于荣誉、关于勇气、关于真相、关于忠诚。

钢的价值

11月7日,美国海军的一艘新军舰正式开始服役。“纽约号”登陆舰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船头熔铸进了从“9·11”废墟中挖掘出来的约七吨钢材。它的船舷上刻着一句座右铭——“永志不忘”(NeverForget)。“来自零点废墟的那块钢”,让强悍的钢铁工人“把手放在上面抚摸它,脖子后面的汗毛都竖起来了”。于是我很想知道,如果自己抚摸对于中国当代史有特殊意义的“那块钢”,会是什么感受。

“那块钢”并不存在,它似乎已经消失在这个国家的高歌猛进中。不久前,甘肃肃南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大规模的土法炼钢炉群。整个炉群绵延两公里长,据初步考证,它可能是全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土法炼钢炉群。这些炼钢炉建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1960年停工,一部分建成后还未曾使用过。

“大炼钢铁”的记忆已成文物,颓圮坍塌中的文物。我想象中的“那块钢”,由大炼钢铁的废铁废钢重新熔铸而成。丢掉它们,另炼出好钢,很容易;捡拾它们,重新审视、冶炼、淬火,不容易——就像真正做到“永志不忘”太难一样。

选择的勇气

一个远方的朋友曾用他的信仰解读过一部电影:《卡廷森林》,影片讲一段波兰沉痛的历史。看过电影发现,即使没有坚贞的信奉,那里面仍惊心动魄地充盈着必须被我们珍视的永恒信念。

被俘的波兰军队上尉顶替他的朋友被枪杀,朋友却选择了沉默,在新政权下晋升为上校。他与被害将军的夫人有过一次对话,表白自己忍辱负重的理由。夫人冷静地说:“也许你的想法和他们不同,但你的做法是一样的。想法不同又有什么用呢?”

上尉的父亲是大学教授。当纳粹召集教授集合时,妻子劝他不要去。教授说:“我一定要去,要让德国人知道我们是站在一起的。”

二战结束后,波兰被苏联控制。苏联屠杀波兰战俘的卡廷惨案被推给德国法西斯。波兰人从此被迫活在一个巨大的谎言里,卡廷成为良心的试金石。一个高中毕业生在申请大学的简历里说,父亲1940年被苏联人杀死。老师叫他改掉,年轻人只说了一句话:“一个人一生只有一份简历。”二十分钟后,他死在街头。

姐姐为军官弟弟定制墓碑,坚持写上“1940年死于卡廷”,不惜被以散播谣言的罪名逮捕。之前她和弟媳有过对话。她说:“如果我必须选择,我选择和他(弟弟)在一起。”弟媳说:“那你选择了死亡。”她回答:“不,我只是选择被害者一边,而不是杀人犯一边。”

母语的庇护

近来人们追索出钱学森许多言语的片段,一些警世,一些动人。其中一句,是骄傲与矜持美妙的结合。1955年钱学森归国途中,在香港九龙火车站候车室,有记者用英语提问,他答道:“对不起,现在我要说中国话了!”

那一刻,对于他,不仅有家国的怀抱,还有母语的庇护——该是多么幸福的感受。

这是在用母语向世界宣告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中国诗人曾用同样的语言诵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智利诗人也曾用另一种语言写道:“如果必须生一千次,我愿意生在这个地方,如果必须死一千次,我也愿意死在这个地方。”这样的诗句,可用来送别钱公。

“爱国者”是一个我们已很少使用的称谓。但它不会过时,也不会被埋没,它恒久地闪耀着铁一般内敛的光。

【原载2009年11月11日《中国青年报·冰点》】

题图 / 自我鞭策 / 德斯波多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