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两会”是什么节日

时间:2024-05-04

长 平

3月3日和3月5日晚上,北京市灯火通明,流光溢彩。北京市政管委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开幕这两天,北京市所有夜景照明设施,按照重大节日标准全部开启。如果这是作为国家重大活动的一个告示,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很多人因此强化了“两会”是一个节日的固有观念,那就是一个错误了。

“两会”是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的简称。全国人大是中国法定的最高权力机构,人大代表从制度上代表选民对国家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和决策。全国政协的官方定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界的主流精英人士,每年一次被执政党邀请进京议政。

这两个会议要干的事情,可以说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全国人大可以修改或制定包括宪法在内的各种法律,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选举军委主席,选举最高法院院长、最高检察院检察长等等。在没有换届选举的年份,他们也要听取、审议并表决政府工作报告,计划、预算报告,最高法、最高检的报告。政协委员也要参与讨论,递交提案。

节日本来有多种含义,比如纪念日、庆贺日、祭祀日等等,但是如今都有庆贺、欢娱和休假的同质化倾向。这是一个全球化的趋势,但是在中国尤其突出。比如“三八”妇女节,在联合国看来是一个妇女权利日,今年的主题为“男女共同努力消除对妇女和女孩的暴力行为”。但是,在中国它主要是一个妇女的庆贺日,社会要做的事情只是祝她们节日快乐。在这种情况下,把“两会”当作一个节日,是非常不恰当的事情。

事实上,就算北京不按照重大节日标准亮灯,也有很多人把“两会”当作节日来过了。首先怀有这种心态的是一些代表和委员。他们在媒体上的表情,一律是喜气洋洋、欢歌笑语。会议还没有开始,他们就反复说,自己心情如何高兴,感觉多么兴奋。有的官员进京开会。出发前要干部盛宴欢送,回来后要群众夹道欢迎,要把节日的气氛带回去与大家分享。

代表和委员肩上的担子,并不总是那么轻巧欢快的。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也谈到了去年悲惨的四川地震,谈到了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除此之外,中国还面临着打击腐败、建立法治和完善民主等艰巨的历史任务,同时也陷入了食品安全、户籍改革和网络治理等繁琐的现实困境。我不是说代表委员们都要愁眉苦脸,但至少不应该都是那么莺歌燕舞吧。代表委员们提出各种各样的提案和建议。这当然是好事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这些重大的问题上,就可以采取沉默的态度。每一个人,既然坐在那个位置上,在重大问题上,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为了这个态度,他们也应该以一种更严肃的态度来深思熟虑。

其次是媒体的表现。报道好重大问题颇费功夫,很多记者更乐于搞些花絮回去娱乐读者。于是,“两会”在他们的笔下和镜头中。就越来越像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了。媒体也被要求,应该为代表委员们营造这样一种氛围,以“确保‘两会的顺利召开”。虽然我们未必要像某些国家和地区召开类似会议的时候那样吵得面红耳赤,甚至大动拳脚,但是无论如何,欢乐祥和不应该是“两会”的氛围要求。

再次,很多民众也接受了这样的观念,以为“两会”是一个盛大的政治节日,他们要做的事情主要是观赏和祝贺。网络上充斥着用于节日的祝贺用语。比如“祝全国‘两会顺利召开”、“圆满闭幕”。“两会”并不是一场演出,何谓顺利和圆满?有争吵、有反对算不算顺利?有弃权、有未通过算不算圆满?有些人觉得,为了让代表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开会,抗议者、上访者和乞讨者都应该有所收敛。甚至完全回避,等“两会”开完再说,就好像我们在春节的时候避免说不吉利的话一样。如果你理解了“两会”应有的意义,就会持相反的看法:这正是各种意见充分表达的时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