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秦天
5月22〜23日,印度总理莫迪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意义绝不寻常。印度总理上一次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还是2001年时的瓦杰帕伊。2012年时任印度总理辛格曾赴德黑兰参加不结盟运动大会,仅做短暂停留。15载过去,印度、伊朗均发生重大变化。
莫迪此访与伊方签署大小共12项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涵盖文化交流、智库对话、科技合作、外交官培训、鼓励贸易投资、合作生产铝等多个领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涉及伊朗东南部海港恰巴哈尔开发的四项内容:印度环球港务公司与伊朗海事港口局签署备忘录,开发恰港一期工程,建设两个码头、五个泊位;印度进出口银行为伊朗海事港口局提供1.5亿美元信贷额度,为恰巴哈尔到扎黑丹(伊朗东南部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首府)的铁路提供服务,后续还可能由印度铁路建设公司提供16亿美元融资;印度进出口银行为恰港开发所需的铁路、钢铁提供信贷,总额为300亿卢比(约合5亿美元)。不出意外的话,印度铁路公司很可能承建恰港至扎黑丹的铁路。此外,印度、伊朗、阿富汗三国首脑还在德黑兰共同签署了三方运输及过境走廊合作协议。鲁哈尼称“我们欲连接世界,先联通我们自己”,莫迪说“这个协议将改变地区历史进程”。首脑们的豪言壮语将恰巴哈尔港变成了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看似貌不惊人的恰港开发背后,印度、伊朗各有其更大的战略考量。
印度的西域
人们往往更多关注印度与中、美、俄等大国的关系,但印度自己提出的是“同心圆外交”,这是一个兼顾周边与大国,注重东、西、南、北方向均衡发展的外交指针。西部方向,印度在中东的利益不断增长,中东对印度的重要性也日益上升。印度能源匮乏,油气长期依赖进口,2015年对外能源依赖度攀升至75%高位,对中东原油的依赖度高达60%。2015年,印度第一大原油进口来源是沙特阿拉伯,约占20%;第二大是伊拉克,约占17%;伊朗占到6%,也很可观。第一大液化天然气进口来源是卡塔尔,独占进口总量的80%以上。印度劳工广布西亚,总数约800万人,主要集中在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海湾地区的劳工侨汇占到印度侨汇总额的一半,支持着印度千万家庭的生计,牵动着国内社会的稳定。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穆斯林人口,总数达1.7亿,多为逊尼派,什叶派大约占到25%至30%。可以说,能源安全、宗教纽带、海外劳工利益紧紧绑住了印度与中东关系,印度与伊朗关系亦应放在这一框架下来审视。在访伊前后,莫迪4月下旬访问沙特,6月上旬访问卡塔尔,加上2015年访问阿联酋,莫迪完成了中东战略布局;鉴于中东地区未减反增的教派竞争,印度也在沙特、伊朗之间小心地维持平衡。
印度媒体已经指出,莫迪访伊“为时稍晚”。2016年初,伊核协议进入落实阶段,制裁缓步解除,多国均欲抢占伊朗市场先机。中、土、意、韩等国首脑先后到访德黑兰,每访必签引资、工程承包等大单。制裁的解除同样为印伊关系复苏创造了条件。印度和伊朗本是天然伙伴,双方在能源上供求互补,对巴基斯坦均有不满,在反对阿富汗塔利班问题上立场相似。但是,美国对伊制裁是印伊关系发展的巨大限制。正是考虑到美国因素,印度总理15年未正式访伊,2012年以来亦遵循美制裁降低了伊朗石油进口量。目前,对伊朗石油外贸的制裁已完全解除,印度增进伊朗石油不成问题,印伊经贸投资合作也获得了更大空间。莫迪此时访伊谋求合作顺理成章。
然而,莫迪此访并未签署传统类型的能源、投资协议,而是聚焦于开发恰港,这不愧是明智的选择。对伊制裁虽在解除过程中,但复杂程度超乎预期。美国财政部明确表示禁止涉伊业务利用美国国内的金融系统,这给所有使用美元与伊朗做生意的商家增添了麻烦。限制对伊朗能源部门投资的美国内法律《伊朗制裁法》也依然有效。相比于风险犹存的能源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恰港开发就安全得多。恰港濒临阿曼湾,地缘位置重要,具有深水良港潜质,开发仅在初级阶段。印度早已于2002年提出开发恰港,但因美伊关系恶化等因素而搁置,苦等多年至今,有其战略和经济的深层考量。恰港向北可通过陆路连接阿富汗、中亚而进入欧亚大陆,向南直下入印度洋,再进入波斯湾或东南亚的重要商业航线。这一交通枢纽位置也被欧亚多国所看重。2002年,俄罗斯、伊朗、印度最先提出了“国际北南交通走廊计划”,旨在加速三国与中亚乃至欧洲的水陆通联,同时为欧亚内陆开辟出海捷径,而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连通的关键节点就是恰巴哈尔。印度早已援建从伊朗边境至阿富汗境内的公路,又拟建恰港北上铁路,若恰港建成规模,印度无疑将占得“国际北南交通走廊”建设之先机。根据莫迪的说法,若恰港路线打通,印度至欧洲的运输时间将缩减一半。
除了物流运输上的便利,印度也看重恰港作为能源枢纽的潜在价值。对能源短缺的印度而言,伊朗、中亚的天然气是重要的潜在进口来源。伊朗原本希望建造经巴基斯坦通往印度的天然气管道,但印度抵制任何过境巴基斯坦的油气管线。伊朗退而求其次,欲建设伊朗—巴基斯坦天然气管道,且修成了从国内气田至东南部伊朗沙赫尔市的管道,此处距离恰港仅210公里。因此,若恰港能建成完备的液化天然气处理及港口配套设施,伊朗向印度供气就可实现。若土库曼斯坦及中亚天然气能输往恰港,则恰港很有希望成为西南亚地区的天然气转运枢纽。这无论是对印度还是伊朗,都极具诱惑力。
伊朗的东土
在多数伊朗人眼中,恰巴哈尔是偏远、落后之地;因为临近巴基斯坦,地处俾路支人聚居区,还给人以不太安全的异域印象。在伊朗精明的商业文化中,让外国人主导建设大型港口、工业园区,更是不太常见。伊朗此番“豁”出去,与印度共建恰港,自然有其综合性的战略考虑。首先,伊朗希望借助印度的经济实力,推进恰港开发,带动东南部落后地区发展。伊朗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城乡差距大,大量的人口和资源集中于首都德黑兰,二线城市发展程度较低。东南部一直是伊朗的落后地区,恰港所在的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面积占全国的11%,但人口仅占2.4%,GDP仅占1%。伊朗从波斯湾至印度洋的海岸线长达1800余公里,但主要港口均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印度洋沿岸几无商港。伊朗历届政府均提出发展偏远地区,恰港早在1990年代初即设立了“恰巴哈尔贸易与工业自由区”,后来又称为伊朗两大发展规划“东部走廊”(即从印度洋至中亚)、“南部走廊”(即从伊朗西南边境至东南边境)的交汇环节。但20余年来,外受国际制裁,内部营商环境一般,恰港没能发展起来。目前鲁哈尼政府发展东南部的计划未变,但长期受制裁、又逢油价偏低,囊中羞涩、无力投资。恰逢印度提供融资支持,没有不合作的道理。
其次,伊朗希望以恰港开发为例证,加快制裁解除和对外经济合作的进度。随着全面核协议的达成和落实,鲁哈尼政府的重心在于复苏国内经济。但是,“核谈红利”不如预期,西方在解除制裁问题上拖泥带水、步伐缓慢。对国际企业而言,制裁时期的心理阴影依然存在,一些企业上过制裁名单,一些国际大银行被美国罚过巨款,他们不敢贸然重返。因此,鲁哈尼政府与多国签署的经贸大单还停留于纸面阶段,落实相当滞后。在此背景下,鲁哈尼千方百计加速制裁解除,欲推出示范案例,打消外界疑虑。印度的出现可谓“西方不亮东方亮”,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伊朗都要拉住印度在恰港开发上做足姿态、造足声势,进而创造更多对外经济合作的机会。6月12日,伊朗媒体报道称中国企业将在伊朗格什姆岛建造石油码头和储油设施,合同价值约5.5亿美元,似有步恰港后尘之意。
再次,伊朗欲借恰港开发,加强对东、北方向邻国的影响辐射。伊朗在东、北方向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中亚地区都是重要玩家,具备一定的影响力。阿富汗、巴基斯坦存在亲近伊朗的什叶派族群和反对伊朗的极端组织;在中亚,伊朗想扩大与中亚国家的经贸联系。但是,由于伊朗东部基础设施落后,人穷地贫,伊朗与阿、巴接壤地区长期存在毒品走私、恐怖主义和有组织犯罪,与中亚地区的经贸联系不温不火。若恰港开发成功,则印度、阿富汗、中亚、俄罗斯之间的货物流动将活络起来,伊朗东部的基础设施将相应完善,伊朗将有能力对中亚、阿富汗产生更大影响。
恰港VS瓜港
印度开发经营恰港,引发了国人的密切关注。这些年,中国连续在东南亚甚至东非的印度洋沿岸投资建设和经营港口,虽然为数不多且在起步阶段,却引发了印度的极大担忧,“中国欲建印度洋珍珠链围堵印度”之说屡见不鲜。此番印度建设恰港,似乎给人以突破中国“围堵”、反制中国的强烈印象。
实际上,恰港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简直就像孪生兄弟。两港直线距离仅120公里,皆位于伊巴两国的偏远部落地区,均有深水良港的潜质,都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恰港、瓜港的竞争首先应该是经济的竞争。既然都是转运货物,实现与更广大的经济走廊与市场的连接,两港的近距离与同质性就给人以重复建设的感觉。当然,恰港串通的是“国际北南交通走廊”,瓜港连接的是“中巴经济走廊”。然而,两港所依托的经济区域与消费市场能否支撑建设两港及大量配套设施的高额成本呢?2015年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额约170亿美元。印度与伊朗贸易额约130亿美元,其中非石油贸易仅30多亿美元。印度与中亚五国、阿富汗年贸易总额尚不足10亿美元。这种体量的贸易额恐怕不足以支撑投资据称达百亿美元的瓜港建设。印度人在恰港开发上要小心得多,莫迪带来的不是援助,也不是纯粹的投资,而是有限的信贷和融资,明确承诺的不过6.5亿美元。如此看来,经济考量似乎不是两港建设的主要因素,战略竞争的考虑浮出水面。
战略竞争往往不是直接的和赤裸的。中国在瓜达尔所建的绝非军港,印度在恰港只承担基建工作,很可能采取租赁方式使用码头。中、印分别以瓜港和恰港作为海军靠泊点和能源转运站,也是相对遥远的前景。中国建设瓜港为的是支撑和提升“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印度则是为了绕开巴基斯坦,争取西、北方向的战略和外交空间,开拓自己主导的战略和经贸通道。其中的焦点实为巴基斯坦,中国希望扶持巴基斯坦,印度则欲孤立巴基斯坦。因此,在瓜港之后启动开发的恰港就带有印度制衡中国、巴基斯坦的意蕴。其实,瓜港与恰港的竞争绝非单纯的港口经营之争,或者港口、岛链之类的围堵与反围堵,而是两港背后的经济走廊、经济实力、经济市场之争,也可以说是“中巴经济走廊”和“国际北南交通走廊”的发展前景之争。这两大走廊发展的最终牵引力还是中印两大经济体。中印这两个巨人并不会发生直接的身体碰撞,而是在各自的长跑轨道上比拼能力与毅力。很难预测这个比拼的输赢,甚至也不排除双赢,但伊朗最可能两头获益。伊朗与印度合作开发恰港,伊朗官员同时表示“欢迎他国参与恰港后续开发”,并对中国发出了邀请;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建“中巴经济走廊”,伊朗表示乐意参加,鲁哈尼3月访问巴基斯坦时称“恰港与瓜港可以合作并建立交通、贸易联络”。这大概也是一种波斯智慧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