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听鹂山房

时间:2024-05-04

栏目主持人:翟文铖

张高峰的《黄昏与黎明之诗》赠别诗二首,真挚诚朴,沉郁顿挫,诗境透彻而阔达,他将心灵光亮的赠予与祝佑,写进词语的泪水之中,并试着于诗性的空间里呈现命运辽远的铺展。诗人视其师为“教我灵魂歌唱的大师”,以诗的见证来呼应和迎向那不灭的心焰,惜别之情令人泪涌,精神延承的可能性也便永久地向我们敞开。在告别之中期待着重逢,如此诗便也成为了生命的无尽倾听,当诗人王家新将其所编选的叶芝文集《朝圣者的灵魂:抒情诗·诗剧》在临别前赠予他时,他也定然感受到了那一份沉重的来自诗的传递和承担,需用尽一生来辨认和抵达。如同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言,“写诗就是去迎接尺度”,诗以其精神性的存在,照耀语言与心灵的求索之路。

武茳虹的《关于镜子》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在一开始陷入了对自己是否活着的猜疑,而这猜疑让他陷入了不可控制的狂想和焦虑。他用尽一切方法去验证自己是不是还活着都无济于事,最终选择了上街寻找一个女人。镜子是玄妙之物,故事的最后,镜子照见了玄机。这个篇幅较短的小说,以“镜子”的意象戛然而止,正如小说中镜子折射着影像一样,故事的涵义也从结尾中映射出来。马璐瑶的《雪山窝》这一短篇小说将叙述空间设置在茫茫雪山之中,这一空间似幻似真,在此间接连出现不合常理的事物,荒野中燃烧着火的木屋中,“我”与居住在这里的老人进行了一场质疑常规的对话。对抽象进行塑形,沙漠与雪山,“我”与横死半途的探险者,其隐秘的联系隐于故事之下,在不合理的空间中质疑一切定论的合理性。

两篇评论也展示出写作者较强的文本分析和解读的能力。张雨寒的评论《漫谈西元〈曰心曰生〉:关于人与死的终极命题》一文进入作品内部,以文本中的三类人:疯子、醉汉与病人作为入口,对小说进行了剖析与解读。文章从小说意识流的叙事出发,敏锐地指出了在小说看似破碎混乱的言语中暗藏的秩序所在。同时,文章引入人类学与哲学的思考角度,揭示出小说中“疯”“醉”“病”几种状态背后,作者意图表达的对人类文明的终极思索。通过将小说的命题归为“人与死”,文章展现出这部看起来冷酷悲凉的作品中仍存在的那条通往明亮的进路,继而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更加开放的理解文本的方法。

邱彦琦的《一次飞翔或一场撤退》带我们走进了林棹的长篇小说《流溪》,也试图解答为何小说引起了两极分化的评价。通过对小说语言边界的探寻,文章指出了《流溪》官能性极强的叙述技法给读者的阅读带来的挑战,虽然有几分不够成熟的“幻觉感”,但也因此使文本带有少年气质。而拨开语言的迷雾,通过与上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比较,文章认为《流溪》讲述的千禧年的“青春之歌”呈现出一种全然的自毁,这在解答女性自救、反抗和成长的可能性的难题方面,还没能给出答案。因此,与其说这是一次冲出房间的“飞翔”,不如说是一场个体的“撤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