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安子
长期以来,我写的是诗,读的也是诗和小说。散文诗,说实话,我是第一次写,对散文诗的阅读也不多,非常有限,比如波德莱尔的《巴黎的忧郁》、鲁迅的《野草》,还有纪伯伦、勃莱和赖特的少数散文诗。读了这些作品以后,我感觉散文诗比诗容量更大,表达形式更多样,叙述方面更灵活,且叙述起来内容可以铺排得更宽阔,这种别有洞天的遇见,讓我豁然开朗。
可以这么说,各种体裁有如各种不同的容器,小说装得下你生命中小说的那一部分,诗歌装得下你诗歌的那一部分,散文诗装得下你生命中专属于散文诗的那部分。散文诗以她本身的灵动的呼吸,语气的转换,空间时间的延伸与扩展,情感的表达,思考的递进,局部的创新等,都是值得每个写作者去探索的。
在新时代、新媒体的视野下,我们散文诗的传播平台越来越多样化,这可以使得越来越多的写作者、读者共同参与进来,形成一种良好的、有意义的互动与交流。但要发展,我觉得我们还是得多读经典,回归传统诗学,回到汉语的传统语言链条上来。
因此,每个人都得背后下苦功,找到适合自己的散文诗风格,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在这里,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中所说的“精神上的父亲”依然是成立的,是站得住脚的。
我们需要追根溯源,回到词根,回到字根,回到一个字最初的源头,赋予字、词语、句子崭新的体验与意义,让自己的记忆与经验得到更加有效的表达。既要有本土化、地域化的深层次展示,又要有与时俱进的风貌呈现,将时政要闻、自然风景、风土人情、人世沧桑等,以散文诗形式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