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高炎丹
漳州木版年画作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是生发于传统中国画,以线条为主体的艺术形式。木版年画版材多为质地坚硬、纹理细密的木材,如梨仔木、红柯木、石榴木等。此类木料的质地紧密细腻,且坚实有韧性,不易弯曲磨损,有利于线条的描刻。漳州木版年画在线描与水墨色彩的传承发展过程中自成体系,既具有北派年画的简约明快、浑朴大气,又具有南方年画的灵秀巧思、雅致典丽。其造型兼工带写、雍容凝练,构图生动饱满,色彩绚烂丰富,既保留了中国画的传统,又融入了闽南地方乡土审美。漳州木版年画线条的审美表达有着极强的艺术性,将中国画线条的表达运用于木版年画的精彩呈现。从构图角度,线条是木版年画造型的核心。因此,解读漳州木版年画,分析其线条的艺术性尤为重要。
漳州木版年画的题材极为丰富。按题材和功用的不同,漳州木版年画可以分为门神画和门画、宗教用年画、灯画和纸扎画、连环画和风俗画、葫芦笨等几大类。[1]21与全国其他地区年画比较,漳州木版年画线条的丰富性和整体表达更具有中国画元素。天津杨柳青年画线条作为辅助造型的表达,突出色块渐变组合的立体感;苏州桃花坞年画多以游丝描为主,线条纤细柔美、清雅灵秀;河南朱仙镇年画突出颜色的夺目和色调对比,线条作为辅助更加简洁概括,线的勾勒、写意成分较少;山东潍坊年画颜色沉着,色感浓郁,线条保留刀刻痕迹,“刻”味较浓;四川绵竹年画色调浪漫活跃,画面着重在色的表现,线条作为色调的外轮廓搭配,线条的主体性没有过多凸显。相比而言,漳州木版年画注重线条对物象的表达,强调工艺性,同时追求画面“画意”的艺术性;在兼顾民间审美的同时,表达了文人的审美趣味;线条表现出来的审美效果在兼顾视觉美感的同时,多了恭敬的神性意味。
值得一提的是,漳州木版年画中墨线版年画纯粹用白描的手法勾勒表现人物,这在全国年画中极其罕见。墨线版年画在红色纸上用墨线描绘场景物件和人物造型。红与黑,颜色纯粹,画面简洁。在颜色简约画面中,线条自然成了主体的表现语言。如果线条不够凝练,造型势必琐碎;如果线条不够精准,造型势必变形。因此对线条的表达精准度,对画家的功力有很高的要求。
在漳州木版年画中,可以看出文人审美情趣的表达。文人审美情趣崇尚雅致、文气。文人画历史悠久,魏晋时期顾恺之的劲挺有力的“春蚕吐丝描”,唐朝时期线条的丰富变化、轻重有变、粗细相间,宋朝“以书入画”在描绘中抒写胸臆,不求形似但求神似;这些审美趣味在漳州木版年画中都有体现。
1.线条的“圆、劲、古、雅、淡”的特征
漳州木版年画的每根线条都是精心推敲提炼,有其特定的表达基调:或轻盈飘逸,或灵秀活脱,或端庄稳重。圆,绕曲优雅;劲,挺拔爽朗;古,沉稳节奏;雅,有雅致、娴雅、典雅的美感特征;淡,飘逸悠游,体现出用线的准确与严谨性。其线条背后的文化内涵让人体会到纯正、饱满、坚韧的线质。正如恽格所说:“发之于心思、托之于豪素。”线条的意味与韵律都体现着闽南人重信仰的恭敬诚心和淳朴性情。
2.线条的温雅之美
漳州木版年画线条不用蛮力,也不过分强求简率的民间性。在用线的力度上始终保持中庸,对线的控制有恰当的把握,即粗细、大小、长短、直曲的度的把握,可谓不激不厉、温文尔雅。直不显得拘泥、呆板;粗不重浊,粗而浑厚;细不绵弱,细而意到。漳州木版年画线条的温雅感,归其原因在于中锋中庸用笔,正如明代项穆《书法雅言》提到的:“正书法者,所以正人心也,正人心以闲圣道也。”当中正、安和、平稳、清静、恭敬的心态融入笔中,线条的中庸之美会使画面进入一种安宁、祥和的境界。
3.线条的中锋意味
漳州木版年画运用中国画线描中锋用笔这一主要用笔方法。在行笔中,不论笔锋是何走向,都保持正中不倾,中锋行笔,使力量贯注在笔杆、笔头与行笔之间,线条显得饱满、凝练、厚实。中锋用笔藏而不露,蕴含着一种绵里藏针的力量,富于内敛、沉稳、厚重的文化内涵,体现着漳州木版年画含蓄、虚和、注重内在沉淀的哲学观。
漳州木版年画秉承中国画线条的艺术传统,有着白描画注重细节表达的特点,兼工带写,线条细腻从容,规避了木刻画刻板生硬的“板气”。这种表达对绘画和刻工水平要求极高,须有深厚的速写功底,能够将物象最简约、最能代表其造型特征的线条提炼出来,流动婉转,衔接自然。线条转折处多有变化,或方折、或顿折、或圆转,尤其体现在衣服皱缬处。这种转折的处理将衣服的外轮廓造型质感表现得生动贴切,描绘细节到位,尤其是融入了古代传统线描“十八描”技法。“应物象形”,漳州木版年画将十八描技法综合运用,灵活组合,最终达到画面的圆融效果(表1)。
表1 漳州木版画中十八描技法的运用
1.线条与构图
漳州木版年画脱胎于中国传统人物画,其画中的线条综合艺术表现力极强。线条作为漳州木版年画的精髓所在,不仅做到了“绘形写神”,与此同时,其线条本身的提按、穿插、起伏、排列、组织等关系产生了独特的造型和视觉美感。其线条的粗细、疏密、聚散、长短、曲直、欹正、强弱、刚柔、断续、交叠、快慢、轻重、巧拙、虚实,复杂的线条关系表达着不同人物、物象的特征,对表现人物、物象的神韵和空间性有独到之处。如门神画《秦琼尉迟恭》(木版套印) 尺寸不大,但颇为精彩,秦琼持双锏,尉迟恭握单鞭,背后靠旗飞动。人物体型粗壮,孔武有力,造型富于整体感,衣纹线条丰富,其长短、粗细、圆曲、妍拙、滞畅对比强烈,画面刻画精致,人物表情生动,极具神采。
2.线条运用的丰富性
漳州木版年画往往是几种线条技巧的同时运用、综合表现,既生动又贴切、自然,而非单调的一两种技巧的简率使用。而且其线条技巧的使用基于题材需要,如灯画《八仙庆寿》(木版套色)描绘八仙及南极仙翁庆寿场景,运用了蚯蚓描、战笔水纹描等圆曲线条,使得画面跃动欢愉。另外,漳州木版年画往往在简约精准的基础上,以某种线条技巧为主导,其他技巧做配衬,作审美取舍。如门画《春招财子》(木版套印)门画中的仙童,头梳双髻,相向而坐,合成一个圆形,象征团团圆圆、家庭和睦;手捧铜钱,上书“春招财子”。用线注重情境的契合,兼顾人物性格特征、题材表达。其线条以枣核描为主,配合铁线描、琴线描。其主体线条行笔有枣核状的用笔断联变化,线条短促、中段圆浑,表现了苍茫的质感,使和气的画面中多了几分古意。可以看出,漳州木版年画作品用线的审美上有匠心,无匠气,简约而不单调,完整而不芜杂,有圆融景象。
3.线条与画面神采
漳州木版年画的线条不仅能表现人物和物象的外轮廓、仪态、质感及动态,也表达出题材的神采和其中人物神态、物象的喜感。其线条畅达生动,或挺拔、或苍劲、或拙朴、或流美、或沉郁、或飘逸,不同的线条审美表现出不同人物的特定特征,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如清代“锦华堂”画店雕版《加冠进禄》(木版套印)的画中人物:朝官打扮,手持笏板,身着蟒袍,一人手托金鹿,一人手托官帽。“冠”寓意官品,“鹿”寓意俸禄。人物蟒袍的肩部、腹部、袖口用细劲优雅的游丝线,下摆用直挺细劲的琴弦线作为转换面的过渡线。线条雅致明了,勾勒出朝官的轮廓姿态,简洁生动。以线为之,体现出造型的精准而肯定的概括力。
漳州木版年画扎根于民间,虽有民间审美的简率性,但由于其重要的绘画人颜廷贯与刻版人颜神福均是文人出身,故其画风带着文人画色彩。漳州木版年画依托中国画的意象造型,以线条的结构组合来完成意象的表现。因此线条的质量是其美感表达的关键。线条的写意体现着对传统绘画艺术的深度理解,注重线条的韵律及节奏的起、行、收、衔接等关系的表达。线条文而不野,起止有度,悠游精准,体现了中国画以写成形、兼工带写的特征。木版年画线条用笔的“写”意是中国画精妙的表达,如张彦远云:“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皆本于立意而归乎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唐寅亦云:“工画如楷书,写意如草圣,不过执笔婉转灵妙耳。”张彦远、唐寅皆强调“写”在绘画中的主体作用。漳州木版年画在状物象形的同时,其线条从书法的抽象美中吸取技巧和经验,将书法线条的气力、墨韵、韵味等用“写”的形式,以写代描,张弛有度、疏密得当,将线条审美意蕴巧妙地融于造型画面之中。
潘天寿先生提到线条的“写”与画面构成关系:“由一笔而至千万笔,必须一气呵成,隔行不断,密密疏疏,相就相让,相辅相成,如行云之缥缈于太空,流水之湍行于大地一任自然,即以气行也。”[2]39“骨气为质”起于画面构思,“一气呵成,隔行不断”而归乎用笔“写”意。漳州木版年画笔下线条书写过程,其线条的盘绕往复、提按顿挫,以及疏朗、密集、聚散、交错的过程和立意相适应的。线条写出的每一笔真正做到了意在笔先、笔有朝揖、连绵相迎、气脉衔接、笔断意联、像成神出。如门神画《年年添丁·日日进财》(木版套印)中一童子举铜钱,上书“日日进财”;另一童子举寿桃形花灯,上书“年年添丁”。画面“写”的意味浓厚,线条开合、呼应,连带自然,点缀线写得巧妙,两人身侧又各有一童子作争抢状,人物姿态生动,线条巧拙相生,加之画面色彩对比强烈,饶有趣味。
1.线条“写意”的节奏感
漳州木版年画线条以其轻重、疾徐、顿挫、虚实以及笔的运转节奏和气势,形成了线条的节奏感和动态感,线与线之间产生了自然的衔接,构造出画面的形式和气韵。漳州木版年画通过线条的细妙起伏,及具有律动感的节奏进行书写,在节奏上是连续性,气韵是完整的。书写的节奏感使得线条出现粗细、刚柔、轻重、曲直等多种变化,画面生动活泼,其画面的形象与神采达到简洁、明快的艺术效果。漳州木版年画线条的节奏变化反映在用笔的轻重、快慢、粗细等上。所谓“笔不灵变,但得其形,笔能灵变,乃可得其神”。其写的节奏的变化特点有:曲直变化自然、线条流畅、起止自如。如门神《招财王》(木版套印)的招财王线条节奏感强、铿锵有力,而其坐骑线条轻盈飘逸、活泼可爱。人与物所采用的线条的节奏和轻重关系在画面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庄重与活泼跃然纸上。
2.线条的“写意”注重空间构成
漳州木版年画注意到线条的组织和画面整体感,追求线条的变化和统一,以达到多样统一的效果。在进行人物塑造时,不仅写出了人物外形、动作与形体,同时也勾勒出人物表情。一是运用了线的穿插,突出了线与线之间的呼应关系与透视关系,“写”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二是讲究线条的提炼与取舍;三是注重线条的形态变化,如粗细、长短、曲直、虚实、浓淡、疏密等线条关系的对比。如门神画《财神献瑞·天仙送子》(木版套印)图中张仙一手持金弓银弹(“弹”与“诞”字谐音,暗含“诞生”之意),一手抱婴童;财神一手持如意,一手捧元宝。作品用线丰富生动,大量使用穿插手法,各种姿态的线条汇集一起,多而不杂不乱,丰富而不繁复。整幅画面生动自然,造型精美。
谢赫在《古画品录》提出了中国画“六法”,其中对画面的韵味要求“气韵生动”,保证画面出彩效果的线条技巧是“骨法用笔”。谢赫的“骨法用笔”即是将线条和骨力统一在一起表述。漳州木版年画“骨法用笔”主要是体现在线条的精确度、力度感和线条粗细等形式统一,进而表现画面中所要描绘的造型构造、形体特征。如潘天寿先生说的“线以骨气为质”,可以说,其线条的内在美感、造型的气韵神采是通过线的骨法来体现的。漳州木版年画之所以神采奕奕,与其线条的力量有着紧密联系。其年画线条多是瘦而硬的线条,骨力蕴含其中,清雅遒劲。如果画面的线条没有骨力、风骨,线条疲软,何来格调境界?如《天赐平安福 人迎富贵春》(墨线版)中人物为郭子仪与李光弼,此作画刻俱佳,人物线条圆劲而蕴含骨力,极见功力,雕版线条画意盎然,为清代雕版中的精品。漳州木版年画中尤其是墨线版年画具有以线为主的造型特征,更注重线条骨力的审美表达,人物题材的如《天赐平安幅 人迎富贵春》《神荼郁垒》《加冠进禄》《百子千孙》《福德正神》,白纸底纯墨线的风俗画如《大圣练兵》《葫芦笨》及连环画《二十四孝图》 ,均为其中的杰出代表。
清代李重华认为:“风含于神,骨备于神,骨备于气,知神气则风骨在其中。”线条的骨力之美直接影响到风雅的表达、神采的映出。漳州木版年画秉承中国画的传统,注重线条骨力表现。线条以骨力支撑,柔中带刚、带韧劲,做到刚柔相济。漳州木版年画线条在对造型提炼取舍的基础上,注重线条骨力的表现,画面不但造型准确,而且神采灵动、精气神充盈。正如卫铄《笔阵图》:“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4]95漳州木版年画人物画衣褶的各种线描,是根据不同表现对象及其内容和质地来进行描绘的,以气力弥真的线来画衣纹,按照人物结构、服饰衣纹的走势进行线型组织。其过程舍弃了明暗光影,而直接表现造型和神采,这对于线条力度要求很高。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质量的保障。正如唐代王维说的,线是“肇自然之性”,直接用线条的勾勒和留白,可以把握再现“自然之性”的本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漳州木版年画线条骨法用笔,舍块面而用有力度感的线条,是体现了中国绘画思想境界的高度。如神像画《福德正神》(墨线版),红底墨线形,福德正神端坐布帘正中,面目慈祥,左手握着拐杖,右手抚着童子。除了正神身上披肩袖领作为重要装饰,相对繁复,布帘、人物衣衫均是极简几笔勾勒,其皱缬疏密关系一映而出。极简几笔的勾勒线条力道硬挺,体现出极强的线条功力。这种纯白描的手法简直是一幅完整的人物白描,其线条的气力,硬而不僵化,力服从于物象的表达,木作线挺直细细劲,上帘线垂布线细劲而流畅,衣裤下寥寥几条转折细线,造型的块面感随即而出。
从线的形质上看,漳州木版年画以雅为前提,用线注重粗细、曲直结合,但粗线、直线只是作为画面的点缀。其典雅特征体现在线条上是对力度、速度、长度的温和庄重的把握。力沉不漂浮,其线条以细为主基调,看似轻盈,实则细劲。细而流畅,细而圆劲,即线条的韧劲、弹性体现着极强的线条功夫。细劲在审美上既简约有力,又洁净雅致。漳州木版年画线条的圆劲、光洁、雅致之美在某种程度上区别于其他地区年画,使得线与色之间关系能够很好地交融,并且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吕凤子先生说的那样:“凡属表示愉快感情的线条,无论其状是方、圆、粗、细,其迹是燥、湿、浓、淡,总是一往流利,不作顿挫,转折也是不露圭角的。”[5]4漳州木版年画的“喜感”气韵,表现在线条上是精妙清透、赏心怡人的,温文尔雅,有谦谦君子之风。如门神画《秦琼 尉迟》,即使是武将,画面庄重中仍略带祥和,而无过多的威严感。因此用线上含蓄细挺为主,设色明快典雅。如门神画《财神献瑞 天仙送子》(木版套印)高古游丝线穿行于人物服饰之间,从此笔连接到另一笔画,线条之间细腻微妙而有趣地衔接与延伸,在延续过程留下细腻而富有美感的笔墨痕迹。具有惯性的轻笔提拉,在纸上轻巧划过,线细而轻,在字里行间悠游穿行,使作品气脉畅通。
漳州木版年画线条虽然注重细与粗相对应,但整体线条讲究细致。毕竟粗实则与色调难以区分,易使画面繁乱。漳州木版年画线条大量使用高古游丝线和细劲的琴弦线等,有细劲、轻柔、飘荡的特点,如青丝、蛛丝,如早春的柳条,活脱清雅,生机盎然。从节奏气韵上看,其线连贯笔势,笔畅意连。其线细如琴弦而有韧劲。游丝的轻柔与飘荡是在轻盈的摇曳中呈现出来的。轻与重相对应,重则点缀,线条轻柔地飘荡体现出优雅的动态美,使用线条生动可爱。如《加冠进禄》(木版套印)的游丝线条,随着线条的起行时间的延续,线条提拉,不间断地延续,似有绵延的气息贯穿始终,字的起、行、转、提、按、拖、拉,一气呵成,一脉相承,舒展悠游,伸缩得体,呼应巧妙。线条的造型、节奏、气韵油然而生。游丝线有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有顾盼使转的应带,有奇绝变幻的出彩,亦有优雅提拉的精致,促发气韵生成。
漳州木版年画较为系统和完整地保留着南北文化审美融合的面貌。其造型的艺术性体现了中国画的传统特征,既有民间审美意蕴,同时也呈现出浓厚的人文底蕴。漳州木版年画线条有着文雅、凝练、精准、明快的特征。其艺术格调既有文人的审美高度,又有民俗文化雅俗共赏的亲和特质。漳州木版年画线条的美感蕴含着中国画线条的美学内涵,从线到型、由型而色,其线条的形与意若远古之风吹拂而来,文雅祥和,充满着睿智与精妙的表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