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欧思龙
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 年所著的《小王子》,是一本不受时间束缚的作品,跨越了时代,至今保持着独特的吸引力。褪去儿童文学的外衣,这部作品没有限定任何读者群体,从小孩到大人,以及已经忘掉自己曾是小孩的大人们都能从中得到启发和共鸣。正如小王子在星球之间漫游一样,这个故事亦漫游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友情、爱情以及成长,是我们讨论《小王子》时常见的关键词,而接下来让我们另辟蹊径,尝试去发现《小王子》中隐藏着的一个深刻但被忽视的层面,那就是从女性主义视角去洞察。在这个童话或看似童话中,我们可以发现不仅仅是小王子的冒险,还有对性别角色和关系的微妙探讨。你或会倍感惊讶,或会匪夷所思,也或会因此发现一个崭新的视角,打开一道认知的大门,因为《小王子》中的人物和情节在女性主义的透镜下,呈现出一种更加复杂和深刻的解读。
在早期女性主义的讨论中,最关键的一环是女性的不在场,这也是本文对《小王子》浅析的首要支撑点。按《小王子》的常规划分,人分为两种:小孩和大人。而同时大人也可以分为两种,记得自己是小孩的大人和无聊的大人。故事开篇是以作者“我”的经历引入,他在小时候画了一条吞了大象的蟒蛇,但身边的大人都认为那是顶帽子,后来他“生活在大人们中间”,意识到交流的壁障之厚,“那么我就不和他谈大蟒蛇、原始森林,也不谈星星。我只得迁就他,陪他谈些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于是大人就十分高兴能认识我这样一个懂道理的人”,这是原著第一章结尾的部分,在这段话当中,作为大人的象征物“桥牌”“高尔夫球”“政治”“领带”明显的性别指向都是男性。在《小王子》的故事里,女性几乎是不被看见的(或以单一的方式被看见,后文有提及)。而不被看见的原因,一是时代的局限性,二是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自身的无意识。女性主义探讨的是性别背后的权力关系,而作者对作品的文字有着至高的权力,在表达过程中也就是权力的行使,没被表达的也是一种权力性忽视。在我们讨论文学理论或其他一切值得讨论的事情时,不仅要看到看到的,更要看到看不到的。文学讨论更是如此,我们要关注作者写的,也要有意识地留意到作者没写的,有时作者没写的反而更重要。
后来作者遇到了小王子,关于小王子所在的星球B612 有这么一段故事。有一位土耳其天文学家观察到这颗小行星,但由于穿着原因导致在代表大会中没人相信他,直至“被强迫”穿了一身非常考究的服装重新做一次论证,大家才接受他的观点。在讨论《小王子》时,这段故事常被忽视,甚至有不少读者根本对这段内容毫无印象,但在我看来,这个趣味的小插曲蕴含大意义。大人的世界里要求一切都与自己规则定下的一样,是一种社会性的规训。服装与身份、权威与信任,天文学家在穿上一身考究的服装后,他的观点才得到认可。这反映了社会中外表和社会地位对于一个人被听取或被忽视的影响,即失声状态,很直观地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的外貌歧视和社会地位挂钩。这里是广义的女性主义,如上野千鹤子(著有《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厌女》)而言,女性主义寻求的是弱者能以弱者的姿态被尊重的思想。社会通过权力与知识的交织来建立和维护,而规训则是一种通过社会机构和权力结构来塑造个体的方式。在这种规训过程中取消了异同关系,在强弱的对比中消解了弱者(不同于别人)的社会地位,以至于加大了异同,即对非同类视而不见,使其不可发声,亦不能被听到。想必大家也知道《小妇人》里的主人公被要求假装男人才得到发表机会的故事,女性经历过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去表达的年代。仅因服装就被无视和仅因性别而被歧视,本质都是对社会关系中个体的不尊重,以及被所谓的常识奴役。
接着故事来到了小王子讲述他游历途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自第十章到第十五章,共6 个星球6 位鲜明的人物。早在第七章作者“我”厌烦小王子时,小王子恼火地提起过一位傲气十足,除了算账以外什么事也不做的红脸先生(red-faced gentle)。他从没闻过一朵花,也从没看过一颗星星,他从来没有喜欢过任何人。在小王子看来,他无趣得不像人,而是个蘑菇。对于这位红脸先生,并没有明确指向他就是第十三章的商人,我个人倾向于两者是不同的人物角色,不过毋庸置疑的是他是位男性,一位同样认为自己所做的事很重要且非他不可的无聊大人。
回到作者着墨较多的6 个星球。在第一个星球遇到的是一位国王(king),国王象征着权利,他要求一切都要服从他的命令,但其实他的权利皆是虚妄,自欺欺人,并没有任何实在的能力。用粤语地区的俚语概括,他只是“说就天下无敌,做就有心无力”,而他的自尊不允许他承认这一点,因此把所有自然规律或别人的行为都当作是他的命令而导致的。在第二个星球遇到的是爱慕虚荣的人(a conceited man),他也是社会上多数人的写照,盲目追求虚荣而偏离事实。第三个星球是酒鬼(tippler),他忏悔却没有停下痛饮,正如施行家暴的人,一边打还一边说对不起,求原谅后又继续施暴,以错误去掩盖错误,自暴自弃、重蹈覆辙。第四个星球是位商人(businessman),他盲目数数字,试图占有星星,但没思考过占有星星的意义,只是一味地想要获得,很直接地反映出成人世界里的欲望及那贪婪的人性。与此相关联的内容有出自第二十一章狐狸之口:“只有被人们驯服了的事物,才能被人们所认识。人们不再有时间去认识别的东西了。他们总是到商人那里去购买现成的东西。”一味地去占有,只不过是符号性的东西/商品,而缺失真正的情感联结。第五个星球是点灯人(lamplighter),其形象展现的是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缺乏灵活性的迂腐之人。第六个星球是地理学家(old gentleman/geographer),表现为一个只会道听途说、不愿脚踏实地实际行动、缺乏亲身体验生活的人。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六个人物的性格都呈现出较为负面的特征,一如小王子的评价“大人们真是奇怪极了”,而这句中“大人们”或许更侧重指的是男人们。在作者表述的这六个人物中,有好几位直接指明是man,有些是在身份上预设了男人属性(如king),而在人称代词上也多次用he 来表达,基本可以默认这六位无趣的大人都是男性。严谨来说,he 正常用法也可以指代女性,因此综合原文内容的行文逻辑,实际上比较接近中性表达的只有点灯人,而恰好点灯人是唯一不会使小王子感到荒唐可笑的,因为他所关心的是别的东西,而不是他自己。同时点灯人也是唯一一位让小王子觉得可以成为朋友的,尽管他可能忠实却懒惰(思维上的懒惰)。从人物性别看,不看原文只看译文,不少篇幅其实都没有对这几位人物有性别的明确指向,除了国王和老先生(地理学家),其他只是提了身份指代(爱慕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但有趣的是,如果我们让一个小孩初次阅读《小王子》,他对这几位角色的印象都会代入男性的形象。而事实上,市面上所有带有插图的《小王子》以及绘本等,关于这几位人物都是以男性形象呈现。从这六位人物形象当中我们可以窥见成人,即男人对金钱和权力的欲望以及其精神空虚、盲目、死板、愚妄。接着我们可以有两条分析路径,一是正如前文提及过的,时代局限下女性的社会地位过低,在资本运作当中占据不了位置,几乎没有任何表达或被看到的权利,因此也没法被视作独立的人物代表写进作品里,用女性代入这几位人物也得不到读者的共鸣。用作象征化的社会人物,往往都会直接使用男性作为角色的性别身份。二是,正因为这几位人物形象在作者的描述中与女性无关,从而消除了人物作为女性性别角色的可能性,切断了女性代入这些负面形象的关联。女性群体尚未被资本主义的洪流玷污,没有陷入对权力和物质财富的渴望,也没有放弃了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关怀和情感关联。其不在场反倒彰显出其光辉,因为不在所以圣洁。在这个层面上,说明女性在作者的无意识中并非是那些无趣的大人,而是较为特别的存在。若说前者是处于先入为主被忽视的地位,后者则是略经思虑后所设置的崇高。这两条分析路径,我更喜欢后者。
对女性角色的不在场进行分析后,我们将引入女性主义分析的第二个板块,即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讨论。书中比较明显的女性形象,就是B612 星球上的那朵玫瑰花。在书中玫瑰花的形象并不尽然讨喜,她是自负、爱美丽和感情多变的,甚至被描绘成善变和难以满足。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个形象可以说是被视为对传统女性刻板印象的一种讽刺,即女性被视为情感化和难以理解的。刻板印象是影视和文学作品中最常用且最容易被滥用的工具,它是一种能够迅速将包括对角色价值体系以及行为期望在内的信息传递给我们观众的手段,是一条在创作上对角色塑造的捷径。尤其在面向年轻读者或阅读门槛较低的作品当中应用甚广,优点体现在通过简单、直接的叙述,让我们接受了角色以及情节的静态信息,同时因为降低复杂性,作品更容易理解和享受。但其优点也是缺点,简单直接的定论会使得角色扁平化,有些创作者还会为了迎合观众读者的“口味”而强化对某类群体的刻板印象,在作品中有意无意传递出更具贬义的意识形态。《小王子》里的玫瑰花或许就呈现出这样的一个刻板印象,将女性形象映射于无助弱小需要依赖别人的玫瑰花。这个被定义的印象在小王子以爱(正经事)为名义的言语中一览无遗,“要搞清楚花儿为什么费那么大的劲给自己长出没有任何用处的刺,这难道不是正经事吗”“而她是如此的弱小!又是如此的天真。她只有四根微不足道的刺来保护自己”。
小王子眼里的玫瑰花也是作者眼里的玫瑰花,小王子与玫瑰花的关系有着强烈的主客体之分。在文中的表述中,我们对玫瑰花的印象比起“小王子与玫瑰花”,更倾向为“小王子的玫瑰花”。有意无意地使用所有格形式指涉并指出其所属权,暗含玫瑰花是一种附属品,起码在小王子看来“是他的那朵玫瑰花”。这尤其表现在小王子来到玫瑰花园后的感想:“我本以为自己拥有一朵独一无二的花,而其实这只是一朵普通的玫瑰(and all I had was a common rose.)。”主体根据与客体、主体自身的关系来定义客体,在性别框架里表现为男性不根据女性本身来定义女性,而是根据对方与他的关系来定义。将对方视作他者,一个非自主的存在。但这点在小王子身上有所松动,再次回到玫瑰花园的时候,他认同了玫瑰花有自己需求和愿望的事实,这使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存在,而不仅仅是小王子的客体。“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抱怨和吹嘘,有时候甚至是她的沉默。”可比较遗憾的是,(在小王子视角下)玫瑰花作为主体时所表现出的是依然上文提及的负面色彩的刻板印象。
当我们讨论文学作品时,避免不了把作者带到话题当中。作者圣埃克苏佩里与妻子龚苏萝并不是一段良性的情感关系。他在其中表现为不断地占有,但又不断地背离,多次出轨并冷暴力,自我且任性。没有成为无趣的大人,也没能成为纯真的小王子,介于两者之间既要又要。在他的笔下,小王子对玫瑰花的爱是纯粹的,但如果说作者是把对妻子的爱完全投射到玫瑰花当中,是有存疑的,因为似乎缺失了后来小王子因狐狸而学会的那份关于爱而衍生的责任。对妻子的爱或许不假,但更大程度是一种自我感动,认为对方非他不可,没能完全将对方视作一个独立的主体。正如书中小王子所说“那时候我太年轻,还不懂得如何去爱她”。小王子是在成长,而现实中的男人或多数是在找借口,说是年轻不懂爱因而犯错,但又像“酒鬼”那样继续犯错,结合现实,我更愿意把这句改写成“因为太自我,所以不懂如何去爱”。
最后,讨论《小王子》,就永远绕不开狐狸。小王子的性别在故事中没有被强调,他的特点主要是他的好奇心、敏感和对人类行为的思考,也就是一种孩子的心,侧重于强调个体的内在特质和品质的重要性,而不受其性别的限制。而狐狸的性别在书中也没有明确的指向,因为狐狸与小王子之间建立的友情是超越性别的存在,表现为驯养后的互相理解、信任和陪伴,而这些元素与女性主义的关系相契合,即平等和互补的伴侣关系。在这个层面,爱是互为主体,每个人都应该被看作独立的主体,而不是被视为附庸或客体。女性主义强调彼此尊重和个体自主性的重要性,鼓励个体之间相互关心、支持和合作。“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实质性的东西用肉眼是看不到的。”(It is only with the heart that one can see rightly; 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女性主义,并不是简单地对性别进行划分,真正本质的东西是用心才能看得清的。《小王子》也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每次阅读都能有新的感悟,相信引入女性主义的视角是比较大胆的一笔,只是受限于个人能力,未能更深刻地进行述说,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