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非遗舞蹈的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途径

时间:2024-05-04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其中,非遗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然而,在现代社会,非遗舞蹈面临着传承困境和文化冲击,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非遗舞蹈的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途径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非遗舞蹈,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  键  词] 非遗舞蹈;文化保护;可持续发展

非遗舞蹈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在人类文明发展中,非遗舞蹈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还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维系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非遗舞蹈面临着传承困境,因此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一、非遗舞蹈的现状与挑战

非遗舞蹈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和发展。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非遗舞蹈面临着诸多威胁,生存与发展陷入困境。

(一)非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非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非遗舞蹈的政策支持力度,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为传承人提供了一定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许多民间团体和专业院校也积极参与到非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中,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开展培训课程等方式,提高了人们对非遗舞蹈的认知度和传承热情。

然而,在现有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虽然政府和相关部门对非遗舞蹈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但社会和民间的参与度仍有待提高。其次,非遗舞蹈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如何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吸引更多人参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非遗舞蹈在商业化运作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二)非遗舞蹈面临的挑战

非遗舞蹈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首先,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化的影响,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减弱。他们更倾向于接触和追求新潮的流行文化,对非遗舞蹈的兴趣和传承意愿较低。这种文化冲击对非遗舞蹈的传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非遗舞蹈的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土地资源的紧张和环境的恶化,许多传统舞蹈的表演场所和培训基地逐渐消失。这使得非遗舞蹈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无法得到充分展示和传承。最后,非遗舞蹈的传承人多数年龄较大,面临后继乏人的问题。由于传承人年龄和身体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无法长期坚持传授非遗舞蹈的技艺和知识。这也导致许多非遗舞蹈在传承过程中断代或变形,面临失传的危险。

二、非遗舞蹈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非遗舞蹈保护体系

首先,应建立健全非遗舞蹈的法律保护体系,明确非遗舞蹈的保护范围、责任主体和法律依据。其次,要建立和完善非遗舞蹈的行政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非遗舞蹈保护机构,负责非遗舞蹈的保护、传承和推广工作。此外,还要建立非遗舞蹈的研究体系,通过设立研究机构、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为非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支持。

(二)加强传承人的培养与选拔

传承人是非遗舞蹈保护与传承的核心力量。因此,要重视传承人的培养与选拔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传承人的保护与支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传承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要通过举办培训班、选拔比赛等方式,选拔和培养新的传承人,确保非遗舞蹈的传承不断代。

(三)促进非遗舞蹈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为了使非遗舞蹈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要积极探索非遗舞蹈与现代生活的融合点。通过创新表演形式、融入现代元素等方式,让非遗舞蹈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同时,要充分发挥非遗舞蹈在文化交流、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作用,为其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生存空间。

(四)拓展非遗舞蹈的传播渠道与平台

要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和技术,拓展非遗舞蹈的传播渠道与平台。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以及艺术节、舞蹈比赛、文化展览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非遗舞蹈。同时,要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非遗舞蹈在国外的传播与发展。

(五)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作用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在非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要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为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非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创造条件;企业要通过赞助、投资等方式,为非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提供资金支持;社会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开展非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三、非遗舞蹈的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非遗舞蹈文化保护的途径

非遗舞蹈文化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1.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是推动非遗舞蹈文化保护的重要力量。政府应进一步完善非遗舞蹈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护的责任主体和相关的权利与义务。同时,加大财政投入,设立非遗舞蹈保护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非遗舞蹈的传承、研究和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非遗舞蹈保护示范项目,推动各地区非遗舞蹈保护工作的开展。

2.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力量的参与

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在非遗舞蹈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可以组织开展非遗舞蹈的调查、研究和传承活动,推动舞蹈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展演活动,提高公众对非遗舞蹈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3.建立非遗舞蹈传承基地

建立非遗舞蹈传承基地是保护和传承非遗舞蹈的重要途径。传承基地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为传承人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创作支持,保障非遗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传承基地还可以开展非遗舞蹈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培养新一代的非遗舞蹈传承人。

4.开展非遗舞蹈的普及性发展

开展非遗舞蹈的普及工作是提高公众对非遗舞蹈认知度和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教育部门应将非遗舞蹈纳入中小学和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接触非遗舞蹈。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讲座、展览和演出活动,提高公众对非遗舞蹈的认知度和欣赏能力,形成全社会参与非遗舞蹈保护的良好氛围。

(二)非遗舞蹈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舞蹈,需要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以便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1.旅游业的推广与开发

旅游业能够有效地将非遗舞蹈文化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与旅游业合作,将非遗舞蹈作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进行推广和开发。例如,可以设立非遗舞蹈表演、教学和体验基地,吸引游客参观、学习和参与。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舞蹈节、艺术节等活动,将非遗舞蹈融入旅游业中,使其成为旅游业的一部分,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播和旅游业发展的双赢。

2.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非遗舞蹈可以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开发出各类衍生产品,如舞蹈服装、道具、音像制品、图书等,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还可以借助数字技术、网络平台等手段,将非遗舞蹈以更为新颖、时尚的形式呈现给年轻人,激发他们对非遗舞蹈的兴趣。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提升非遗舞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其传承和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3.非遗舞蹈的商业化运作

商业化运作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将非遗舞蹈推向更广泛的市场,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尝试将非遗舞蹈与各类商业活动相结合,如舞蹈比赛、舞蹈培训、舞蹈演出等,通过商业化运作,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和资源投入非遗舞蹈的保护和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商家的合作,开发以非遗舞蹈为主题的文化产品,将非遗舞蹈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市场价值和商业潜力的文化资源。

4.跨国文化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成为推动非遗舞蹈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可以与世界各国开展非遗舞蹈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保护和发展的经验,推动非遗舞蹈在国外的传播和推广。例如,可以邀请外国舞蹈团队参与我国的非遗舞蹈活动,展示他们的舞蹈文化,同时也可以让我国的非遗舞蹈走出国门,展示给世界。此外,还可以通过国际合作项目、艺术交流活动等形式,促进我国非遗舞蹈与世界各国舞蹈文化的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四、促进非遗舞蹈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应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共同推进非遗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2)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角色: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合作过程中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角色,政府主要负责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社会组织则负责具体的实施和执行。(3)加强人才培养:共同加强非遗舞蹈人才的培养,包括舞蹈技艺的传承人和研究者,以确保非遗舞蹈文化的持续发展。(4)创新保护方式和手段:不断探索和创新非遗舞蹈文化的保护方式和手段,例如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社区参与等方式,使非遗舞蹈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5)提高公众意识:共同努力,提高公众对非遗舞蹈文化的认识和重视,促进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扬。(6)确保文化完整性:在保护和发展非遗舞蹈文化的过程中,要尊重和确保其文化完整性,避免过度商业化或不当的开发对其文化价值造成损害。(7)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确保非遗舞蹈文化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教育与培训资源整合与创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确保资源整合的有效性:整合各类教育与培训资源,打破地域、领域和行业壁垒,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注重培训内容与方式的创新:结合非遗舞蹈的特点和保护要求,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线上线下结合、实地操作等,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一支熟悉非遗舞蹈、具有专业素养的师资队伍,为传承提供有力支持。(4)提升传承人的参与意识:激发非遗舞蹈传承人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与培训活动,提高传承能力。(5)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出台有利于非遗舞蹈保护与传承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为教育与培训提供有力保障。(6)拓宽传播渠道: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推广非遗舞蹈,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保护与传承营造良好氛围。(7)注重舞蹈的活态传承:在教育与培训过程中,要关注舞蹈的实际运用和表演,避免过度理论化,确保舞蹈的活态传承。(8)加强与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的非遗舞蹈保护与传承经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非遗舞蹈走向世界。

(三)探索非遗舞蹈市场开拓与推广手段的注意事项

(1)确保舞蹈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市场推广中,要充分尊重非遗舞蹈的文化特点,避免过度商业化,确保舞蹈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挖掘舞蹈的文化价值:深入挖掘非遗舞蹈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为市场推广提供有力的支撑,提高舞蹈在市场中的吸引力。(3)创新推广手段和渠道:结合现代科技和传播手段,创新推广方式,拓宽传播渠道,提高非遗舞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4)注重跨界合作:与其他艺术门类、产业开展跨界合作,丰富舞蹈的表现形式,拓展市场空间。(5)提高观众参与度: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开设工作坊等形式,提高观众对非遗舞蹈的参与度,培养潜在的市场需求。(6)培养市场主体:支持舞蹈团队、传承人等市场主体,帮助他们提高市场运营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7)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政府应出台有利于非遗舞蹈市场推广的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为市场推广提供有力保障。(8)建立长期稳定的市场机制:通过持续的市场开拓与推广,逐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市场机制,为非遗舞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五、结语

非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而復杂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共同努力。从趋势来看,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非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将更加依赖于国际合作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同时,非遗舞蹈通过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在得到保护的同时,也能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单震宇.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西藏“非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路径探析[J].牡丹,2023(16):123-125.

[2]林静欣.论“非遗”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3,29(4):40-44,54.

[3]陈星.非遗视角下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探讨[J].参花(上),2023(7):47-49.

[4]龚慕凡.“非遗舞蹈+教育”:非遗舞蹈未来高校传承体系课改模式探索[J].尚舞,2023(5):156-159.

作者简介:

尹佳鸽(1988—),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非遗传承、民族舞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