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黄壁楠的 “三师” 之理

时间:2024-05-04

丹 心

《相守》 黄壁楠/ 作

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灵感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如何不断地获得灵感,如何让自己的创作思路常新,是每一个艺术创作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那些技艺长青的艺术工作者,总是在不断地学习与成长。黄壁楠先生便是其中之一。黄壁楠先生常言:“师古人,师今人,师造化。”此“三师”是他一直以来恪守的从艺之道。每当谈起 “三师” 之理,他总是滔滔不绝。

“师古人” 者,讲的是传承与延续。花鸟水墨画在中国传承千年,无数前人将自己的心血注入其中。习花鸟画者,总是从临摹古画学起,学习前人的构图之方、用笔之法,然而最重要的是学习前人作画之时醉心画卷,融入自然的心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人的视野之中,很少会留下自然风物的位置。让大多数人走入深山之中,前往旷野之处,静下心来观察自然风物,怕是很难做到了。但对艺术创作者而言,却非要做到不可。前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静心体味自然的典故,陶渊明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刘禹锡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的苏轼,“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的林逋,皆是与自然为友的大家。他们虽生于市井,却有一副与自然相近的心肠。师古人之道,便是以养心为最深意。黄壁楠先生广览群书,遍阅佳作,沉浸于其中时,常常不思茶饭,观画而知古人之心,将自己的视角放得与古人相同,于是在他的画作里,丝毫不见功利之气,满眼都是哲思雅意。含蓄深刻的笔墨,虽不张扬,却令人印象深刻。简单质朴的风格,虽不华丽,却趣味盎然。可谓深得古人心者。

《荷风》 黄壁楠/ 作

“师今人” 者,讲的是创新与体悟。虽有前人的经验在先,但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并不相同,即便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看世界,也要能得出些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同样的题材,仁者便能绘出 “仁” 的味道来,智者便能绘出 “智” 的味道来,隐者便能绘出 “隐” 的味道来。艺术在发展,人心也在变化,当今的画坛之中,同样高手如云,其中不乏高屋建瓴之辈,当虚心向其学习。古人派别之争最重,很多人虽精于师承,却又被师承束缚了手脚。黄壁楠先生深知此理,他更欣赏今人博采众长的理念,学画不必执于一家,也不必执于名人,凡是有一技之长者,皆可为我师。因此他的画作,虽无派别,却依然能博采众家之长,于立意、构图、执笔、用墨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可谓集今人之长者。

“师造化” 者,讲的是深入自然,去体味那最自然的风物。花鸟画主要题材是花鸟,但不是只看看盆中之花、笼中之鸟便能画出佳作。盆中之花,虽然开得鲜艳,却多了邀功谄媚的笑容,少了经历风雨的韧劲。笼中之鸟,虽然羽毛光鲜,却多了衣食无忧的安逸,少了穿林腾空的自由。这没气节的花和不自由的鸟,是难以表现自然的本质的,更有 “病梅” 之流,被人的扭曲审美所破坏,更难彰显其精神。因此黄壁楠先生总要抽出时间,去山野之中,去密林之中,寻找那生长于市井之外的花鸟。他笔下的花,艳而不媚,雅而不俗;他笔下的鸟,鲜活灵动,神气十足,可谓是承造化之本者。

“师古人,师今人,师造化。” 黄壁楠先生的学习之道,当为更多的艺术工作者所知、所学。如此常学常新,更能使得中华艺术之树万年长青。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