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探究

时间:2024-05-04

罗慈花

[关  键  词]高校声乐;改革创新;途径方法

高校是提升学生艺术表达力、表演感染力的圣地。近年来声乐界极其关注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创新,高校教师要不断探索当前阶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新时期要求的教学目标和课堂计划,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能力,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和感知力。

一、高校声乐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已多年未变,传授方法过于传统和单一,在这一传统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采取灌输式的教授方法。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源于教师讲课的内容,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达到启智开源的教学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减弱,甚至对课堂产生厌恶心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无法为声乐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错误的教学目标

现阶段高校教师忽视学生的艺术审美鉴赏力和情感体验,单方面注重学生演唱和表演水平的提高。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让学生自主感受和创造音乐内在的生命价值和情感价值,只是不断地对表演价值进行强调,使学生对声乐表演产生错误的理解和认识,无法真正了解声乐的生命力和魅力。学生对作品无法产生思想上的深刻感知,自然不能有效提升创作水平。

(三)教学内容不合理

高校声乐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为学生奠定基础,在整个教学中占据支柱地位。但目前许多老师只是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设置的教学内容未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多数高校只设置声乐理论、演唱技巧、视唱练耳这几门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近趋模式化,忽略了学生自身的个性和探究精神,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四)教学特色不突出

目前开设声乐专业的院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专业音乐院校,声乐体系发展较为完善;一种是普通音乐院校。两者相比较,专业院校更加重视学生理论基础的扎实巩固以及声乐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普通院校忽视建立自身的办学特色,照搬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普通院校的大多数学生无法在高校教育中提升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和思维能力,其发展受到阻碍。

二、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声乐方面的人才需求方向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不断变化。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活动,播放一些经典的声乐乐曲,让学生进行自主鉴赏,构建一个活跃开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对声乐产生独特的理解。声乐实践突出艺术性,考验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创造力,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多次演唱示范,对学生进行演唱方法和技巧上的指导,将创新课堂的优势发挥出来。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高校采取“一对多”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基于这种情况,应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与学生一同进行音乐演奏,共同学习。这种合作教学的模式,既能给予学生上台演出的机会,锻炼其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质;又能促使其对声乐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探究艺术的真谛。这种“多对多”的模式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学习和训练并重的课堂模式,教师可以同时指导多位学生,学生间也可以及时沟通、交流探讨、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和效果。

(三)课堂传授注入时代元素

民族性是音乐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在教学中,点明声乐艺术具有民族性是课堂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应注重民族特点的指点,向学生展示各民族的风土文化与艺术形式,加强对学生各种演奏风格的整合与运用进行指导。声乐艺术的一大重要功能是传承优秀文化,高校教育应秉持这一理念思想,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知识内容,课堂要接地气,注入时代元素,而不是讲解空洞难以理解的理论。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跟随教师的引导,激发其内心的审美欲望和音乐情怀,创作出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时代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展现音乐的无限魅力。

三、结束语

在高校聲乐教育改革中,教师在总结当前声乐教育不足之处的基础上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促使学生对声乐艺术产生独特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要加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并且在为声乐教学注入时代元素的同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马帅.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艺术评鉴,2018(6):90-91.

[2]周洁琼.强化当前高校声乐课堂中的改革创新模式[J].中国新声音,2018(9):58-62.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