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和田玉雕如何做到“以小为美”

时间:2024-05-04

陆云刚

[摘要]和田玉雕是玉雕行业中一种很常见的门类,包含很多形式,其中小件、挂件、把玩件市场近年来有升温的迹象。和田玉雕小件的发展潜力在哪里?如何才能做到“以小为美”,制作小而精的作品?

[关  键  词]:和田玉雕;把件;技巧;市场

和田玉被称为“国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开发历史,在古代,常常被视作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有着神圣的属性。近现代以来,和田玉逐渐摆脱了“神权”“王权”的光环,进入收藏品、工艺美术领域,是重要的艺术载体,依然具有很高的经济、文化价值。

近年来,伴随着和田玉雕的发展,消费者对玉雕器物的偏好、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和田玉雕挂件、把件等小型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正在逐渐成为新的消费趋势。这一现象的产生,既是市场环境使然,又与收藏习惯、审美需求有着必然的联系。而对于玉雕师而言,如何做出小而美、小而精的作品,也是对其技术水平、设计能力、经营理念的综合性考验。

一、玉雕小件受欢迎的客观背景

玉雕小件,是与体积较大的玉雕摆件相比较而言,是体积更小,更轻盈便携的装饰物,主要有玉坠、玉镯、把件、腰扣、玉佩、扳指、首饰配饰等,消费市场庞大。要想做好玉雕小件饰品,首先要对其发展的来龙去脉、受欢迎的原因有一个初步的把握,以此作为自己设计、创作的前提储备,更好地把握需求、把握市场趋势,生产出更有针对性的作品。

(一)日益稀少的和田玉资源

和田玉资源的日益稀缺,是玉雕小件逐渐进入玉雕家视野、被市场关注的原因之一。据新疆地矿局预测数据可知,和田玉资源量目前在4.7万吨左右,另有数据显示,已开采的和田玉已有近万吨,两者相对比,不难看出储量的稀缺性。另外,即使在机械化运作下,和田玉的开采难度也依然很大,许多已探明储量难以开采利用。

作为从业者,“好料难求”的状况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高品质和田玉原料的稀缺,导致一些大体积的设计构想难以实现,如何缩小体积,提升工艺水平和附加值,就成为玉雕家关注的重点。

其实,小件玉雕古已有之,古往今来,收藏者对“籽料”的追捧,成为推动小件玉雕发展的一大原因。而如今,“一籽难觅”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在籽料的传统产地玉龙喀什河,河床现已被重复深挖过多次,开采成本和时间成本也越来越高。这也成为和田玉资源日益稀缺的一个印证。

(二)收藏习惯与市场趋势

小件玉雕的盛行,还与消费者习惯、心理的改变,以及市场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作为玉雕家,对此尤其应该具有敏感性。

例如,礼品消费市场渐渐回归理性,以小件为主的个人收藏、把玩所占份额加大,而随着玉雕消费者的年轻化,美观、大方、轻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需求,做好玉雕小件,既是对这一消费趋势的顺应,又是个人创作理念、风格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不少买家都认为,玉雕小件虽小,但是把玩佩戴其乐无穷,价格也相对更容易接受,收藏价值也比较高。

二、型与色,玉雕小件的创作关键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何通过小小的和田玉雕呈现自己对美学的把握、对文化的传承,这是一件极其见功力的事。笔者从2004年起,由大件转向小件,实践探索十多年,发现玉雕小件的灵魂其实在于“形”与“色”。

(一)创作中对玉雕小件的外形要求

玉雕小件的外形,要做到详略得当,简约与复杂相辅相成,才能体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具体而言,玉雕小件应轮廓简约、内容丰富。

整体轮廓应当做到圆润、对称、饱满、美观,轮廓是玉雕作品呈现给受众的“第一印象”,要想让人“一眼记住”并产生好感,简约的造型必不可少。

传统玉雕小件的造型,有椭圆形、水滴形、流线形、葫芦形、瓜形等,无不简单明了,佩戴也十分美观,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风格,几千年来热度不减。

(二)巧用皮色突出主题

和田玉的颜色有黑、白、焦黄、翠绿、青绿等多种,色彩分布面一般较大,如果制作小件,难以在一件作品中同时具备多种颜色。因此,对玉料皮色的运用与把握,就成为提升玉雕色彩丰富程度的必由之路。

“皮”是指在风化、矿物渗透、氧化等作用下,在玉石表面形成的一层“薄膜”,颜色以黄色、橙色、褐色为主,在雕刻中,对于提升作品层次感、表现力具有重要作用。在玉雕行业中,保留皮色进行创作,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喜欢皮色的玩家越来越多,玉雕师在雕刻作品时,最大限度地保留皮色的完整性,以皮为墨,在玉雕表面表现不同色彩的事物、景物,对于玉雕主题的突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我的作品《貔貅》把件中,保留了一抹淡黄色的皮,将它运用在貔貅头部,形成一缕金色毛发的形象,既避免了通体白色带来的视觉单调感,又让貔貅具有动感。而在作品《神兽》中,皮色得到了更大面积的保留,阳雕成神兽的面部表情,再与整体形象搭配、融合,增强了整体感,也让神兽更多了几分威仪。

三、玉雕小件具有丰富的创作题材

玉雕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而玉雕小件的创作,也有着丰富的题材,作为玉雕家,应大胆地创新,巧妙构思,在中华文化的宽阔“蓝海”中寻找玉雕创作的题材与灵感。

具有吉祥意义的题材,古往今来都很受欢迎,也是玉雕小件可以运用的一大领域。具体来说,有神兽类、动物题材,如麒麟、龙凤、貔貅、蝙蝠等,也有具有吉祥美好寓意的植物,例如葫芦、莲花、豆荚等。此外,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类题材在玉雕中也十分常见。就小件玉雕而言,在对这些题材把握的过程中,既可以做微缩化处理,呈现在方寸之间,也可以提取局部信息,打造整件玉雕。《神兽》把件只见兽头,不见兽身,便是这一思想的运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玉雕师也可以借鉴“微雕”的手法与思路,在小件玉雕中呈现场景化、故事化内容,让作品的表现力更丰富,更有意境、底蕴。我的作品《蝶恋花》就是对这一思路的尝试。

“蝶恋花”是传统文学中的词牌名,字面本身美好,而且具有诗意,是文化底蕴的象征。如何将这一美好意向呈现在玉雕小件中?笔者经过思考后,做了一些尝试:以皮色为载体,雕刻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下部为薄皮,用来表现泥土;主体部分的花朵与雨露,也不同程度地借鉴玉皮的色彩,黄白相间,让作品带有了几分朦胧美。蝴蝶的翅膀接近心形,也突出了“恋”的主题,综合运用皮色、造型、構图等要素,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浪漫美好的画面。

创作题材丰富多彩,呈现手法也有很大的创新空间,这就需要玉雕师在日常生活中提升文化艺术修养,广泛接触历史、神话、民俗传说等,让自己的头脑成为灵感的“熔炉”,更好地发现题材、把握题材,在小件玉雕中淋漓尽致地呈现。

参考文献:

[1]秦杰. 小件玉雕之我见[J]. 收藏界,2007(5):37-38.

[2]王树勋玉雕工作室. 杂谈玉雕佩饰与小件[J]. 中国宝玉石,2008(4):126-127.

[3]宋志保. 浅谈玉雕工艺中不可忽视的传统技法要素[J]. 天工,2017(1):86-87.

[4]白玉市场:小件饰品与大件玉雕均供不应求[J]. 中国宝石,2005(3):199.

作者简介:陆云刚(1973—),1990年进天长玉雕厂学习雕刻,2004年来新疆后,从做大摆件改成做小挂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