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徽州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时间:2024-05-04

曾小保 易明芳 郑文兵

[摘要]传统手工艺是先人的智慧凝结,但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传承与保护任重而道远,只要坚持问题导向,必能善作善成。

[关  键  词]传统;手工艺;传承;保护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既是一个历史课题,更是一个严峻的现实课题。

随着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越来越精细化的现代机器工艺对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形成较大的冲击。加之在时代飞速发展、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大背景下,人们的审美爱好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传统手工艺路在何方一直困扰着人们。

徽州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数目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徽州地区具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0余项,省级非遗项目70余项, 还有300多项市级非遗项目,在众多非遗项目中,传统手工艺项目占比较大,因此,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任重而道远。

所谓的传统手工艺,是指人用手并借助于生产工具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以生产出适用于人的某种需要的工艺美术产品。其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实用性,即它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所需要的产品,如徽墨是用于书写的颜料,各类徽式糕点能为人所食用等。二是艺术性,即除了实用,手工艺产品还具有艺术鉴赏性,如徽州三雕其艺术观赏价值就极高。还有,手工艺产品在处理的过程中,加入了生产者自己的审美意识,从而具有了一定的艺术创造特性,而且和工业化产品最大的不同就是其独特性,任何一件工艺品都是世上唯一的,这使其更具有了保护意义。

传统手工艺门类繁多,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高大上的满足特殊需要的高级手工艺,如专为皇家生产的特供产品,或为达官贵人服务,用于观赏和收藏的高档奢侈品,如云锦、缂丝、玉雕、牙雕等,它们材料珍贵、工艺繁杂且价值极高,所以加工工艺上有其特殊要求,最大限度地突出利用和顺应材质自身自然美感,这是普通手工艺人难以胜任的手工艺;也有寻常百姓生活实用品的制作,它直接服务于老百姓的大众生活,这类手工艺品品种丰富,和平民大众生活结合最紧密,生活中也是最常见的,所用的材料较为普通,技术要求也没有那么高,它注重实用性,因而观赏性相对较弱。

无论何种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非遗的活态传承特性,它集中体现了工艺品生产所在地人们的宇宙观、世界观,因而,不同类型的手工艺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功能与文化内涵,既凝结着先人们的生活智慧和实践经验,也是先人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就徽州地区而言,列入第一批省级非遗名录的万安罗盘制作技艺 、徽墨制作技艺、 歙砚制作技艺、徽州漆器制作技艺、徽州建筑技艺、徽派盆景技艺 、祁门红茶制作技艺 、绿茶制作技艺等等,是徽州先民世界观的集中体现,也是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这些传统手工艺既是寻常的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也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产品;它们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徽州传统文化的凝聚;既有实实在在的实用性,也有徽州先民高超的艺术智慧渗透其中。因此,传承保护徽州传统手工艺意义十分重大。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强大的冲击,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技进步与工业文明的冲击。伴随着科技进步,工业化正在对传统手工艺予以致命打击。新技术、新材料广泛应用下的现代生活用品具有更新换代快、批量化生产且物美价廉的特点,而传统手工艺产品强调慢工出细活,因而生产周期相对较长,更新较慢。一个工艺一旦固定,一般不会轻易变更。因而与机器加工的新产品相比难有竞争力,如磨剪刀、戗菜刀、修雨伞、弹棉花、修锅底……这些曾经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老手艺正逐渐消失,再比如过去厨房中的竹木制品和陶土制品,已被廉价的塑料和不锈钢制品所取代。原本竹木、陶土制作的传统手工艺转型、淘汰是大势所趋。

第二,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朝着快节奏、便捷化、简约化方向发展,而源于农耕社会的传统手工艺大都难以适应现代日常生活的需要。比如日常穿着的服饰,随着工厂化、流水线,不断翻新样式的出现,传统服饰手工艺就失去了市场。再比如歙砚,随着书写方式的变化,砚台已经由过去的实用价值更多地转化为观赏价值,我们虽不能说歙砚就此失去了市场,但至少已经发生功能性的变化,这是歙砚市场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

第三,市场萎缩或消失。一个时期以来,我国有很多民俗被弱化甚至消失,这必然导致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手工艺的衰落。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时下我们常有年味不足的感觉,我们似乎已经很难找到过年的味道,原因在于年俗的不断简化和“革命化”。比如春节不再贴年画和灶画,使制作年画和灶画工艺品行业衰微;过年、元宵节不再张挂传统手工灯笼、举办灯会,直接导致很多灯彩艺人的改弦易辙,像徽州传统手工艺中民间宫灯制作技艺、狮子舞、麒麟舞、字舞、蛤蜊舞、花棍舞、龙凤呈祥(板凳龙)、山越之秋(赶野猪)、雉山凤舞、采茶扑蝶舞等的衰落当是必然的后果。

面对冲击,我们既要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又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正视问题,更要解决问题,尤其要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做好创新大文章。

首先,遵法建制,做好传统手工艺的保护。2011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我国政府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制定的法律制度,该部法律共6章45条,它规定了我国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对在调查基础上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管部门、传承人作了强制性规定。我们应当遵守该法律,同时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律制度,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

其次,问题导向,构建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大格局。发挥政府、民间组织、民众在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中的作用,构建政府为主导的融教育、传承、创新为一体的保护传承大格局。政府应该在政策、资金支持与营造保护传承传统手工艺良好氛围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比如重视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打造传统手工艺特色村镇等;组建民间保护协会,按传统手工艺类别组建文房四宝协会、歙砚协会、工艺美术协会等民间组织,建立非遗展示馆,形成以民间非遗博物馆为主、专题博物馆和非遗展示中心为辅的多层次的保护格局;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参与保护传承非遗的意识与积极性;立体打造教育、传承、创新模式,做到教育、传承、创新一体规划、一体实施,注重保护传承与美好乡村建设的结合,挖掘、扶植新安画派、徽州三雕、徽派建筑技艺等传统文化项目,使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非遗保护传承中来。

再次,措施引领,把传承做实做细。创新以师带徒形式,重视教育、传承的结合,依托各级各类学校,成立各具特色的珠算、徽州民歌、徽剧、黎阳仗鼓等民俗、戏剧项目传习基地,聘请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实地传授技艺。发挥地方应用型高校、职业技术院校的作用,开设各类传统手工艺培训班、学制班,系统传授传统手工艺技艺,实现传统手工艺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

最后,利用互联网,创新传统手工艺。前文已述,对于现代产业,传统手工艺有诸多逆势,在整个社会生产中已经呈现出边缘化的现象。然而,网络技术、互联网的发展却为传统手工艺未来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展示推广、销售的崭新空间。传统手工艺一般而言地域偏远、生产规模较小、资金不足且资金筹措难,而互联网建立的广阔空间完全打破这种被动局面,问题只在于你要勇于、善于推销自己;为传统手工艺的交流和展示提供更为广阔和专业的平台,网络社區可以做任一市场细分,这让传统手工艺有了自己施展才华的空间,关键在于只要你愿意、勤奋展示自己;为传统手工艺的定制生产、个性化生产提供可能,互联网使供需双方的交流突破熟人圈子,各种自媒体让你可以以各种方式充分展示自己,推销自己,从而实现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一切取决于你的胆识与智慧。因此,做好互联网+,使传统手工艺舞台广阔、前程似锦。

参考文献:

王燕.传统手工艺的现代传承[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曾小保(1963—),男,安徽旌德人,黄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

易明芳(1981—),女,安徽宣城人,黄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郑文兵(1969—),男,安徽歙县人,黄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黄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