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朱芳慧
[摘要]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实现在于实践课程是否能充分发挥综合性和应用性作用。在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建构中,要立足于“综合性”和“应用性”,培养既具有渊博知识又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能的未来教师。
[关 键 词]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设置
一、构建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思考
(一)思考知识学习和专长的关系
“学贵博而能专,未有不博而能专者也。”所谓“博”为先,是指广博的基础知识是成为未来优秀小学教师先决条件。“博”而后则“专”,是指未来教师应具有自身专长的教学领域,并在其教学领域有专深知识和科学研究。“博”侧重于知识的综合性、基础性与广泛性,过分强调则会影响未来教师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专”则注重培养专业领域的技能,如若片面强调“专”之深,会造成未来教师知识面狭窄,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所以,在设置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时应首先正确处理“博”与“专”的关系,实践课程设置应分清主次,力求达到博而不杂、博而不乱、专而不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求在具备广博知识和综合技能与能力的基础上未来教师能够学而博、学有所长,力求培养出“博”而“专”的优秀小学教师。
(二)思考实践课程的类别和归属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是小学教育专业设置实践课程的一个重要参考文件。在该标准中提到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总目标是要引导未来教师理解小学生成长的特点与差异,学会创设富有支持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理解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场资源的重要意义,学会设计和组织适宜的活动,指导和帮助他们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交往对小学生发展的价值和独特性,学会组织各种集体和伙伴活动,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学校生活中快乐成长。其中,第三个分目标中从观摩教育实践、参与教育实践、研究教育实践三个层面提到课程的设置目标:首先是具有观摩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要求未来教师结合相关课程学习,观摩小学课堂教学,了解课堂教学的规范与过程;能够深入班级;能够了解小学的教育与管理实践。其次是具有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要求未来教师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案,经历1~2门课程的教学活动;能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参与指导学习、管理班级和组织班队活动;能够参与各种教研活动。最后是具有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要求未来教师能够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积累所學所思所想,形成问题意识和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能够了解研究教育实践的一般方法;能够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
虽然国家和高校对教育实践课程都有明确的课程标准,但是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对这些标准的体现并不明显。
二、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构建
通过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对比研究,发现其实践课程共有课程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其他实践课程。下面将对这四个方面的实践课程从开设时间、开设内容等方面进行分别论述。
(一)教育见习
通过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以及对教育见习学生的追踪研究,认为教育见习必须以学校集中安排为主,课程开设时间以第六学期为主,可以分散至第一学期、第三学期、第六学期,其中第一学期1学分,见习一周,第三学期1学分,见习一周,第六学期2学分,见习两周。
教育见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一线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其内容可分为观摩见习、协助教学和管理。观摩见习指在教育见习期间所进行的各类观摩活动,主要是课堂教学过程观摩和学校管理观察、人文环境观察。观摩见习的要求是必须撰写观摩日志,并对所观察的教学过程进行诊断。协助教学和管理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线教学过程、熟悉小学班级的常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真切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体验,增强其未来从事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自信,同时也能使他们认识自身知识储备和能力与现实的差距。协助教学和管理要求学生参与所在班级的所有教学活动,跟随观察和参与所在班级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并撰写观察日志、进行问题诊断。
(二)教育实习(毕业实习)
教育实践课程中的教育实习是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实践形式,学分为8学分,共计18周,开设学期为第七学期,这样开设的目的是不影响学生第八学期的毕业论文撰写和毕业季的应聘。
教育实习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小学校,将所学教育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以提高其教学实践能力。在教育实习中首先要求学生所在高校指派实习指导教师,其主要职责是解答学生在实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督促学生在实习中积极学习,随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其次要求学校必须分配骨干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再次要求学生对小学指导教师所在的课堂教学、所在班级的班级管理活动进行观摩,每天完成听课记录,并对观摩过程中发现的教学问题、管理问题进行诊断,并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如访谈法、问卷研究法、观察法等完成教育调查报告,以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真正走进课堂教学,开展不少于10课时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前备课、编写教案、新课试讲、上课、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与成绩评定等;另一方面学生应进行班主任工作实习,包括制订实习班主任工作计划和班级主题活动计划、跟踪了解一名小学生、独立组织不少于3次的班级主题活动、独立进行不少于3次的家庭访问活动。
(三)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目的是检验大学阶段学生在理论学习成果方面是否能将所学理论充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各高校多采用集中安排的方法,时间是第八学期。在内容上,要求毕业论文与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结合在一起,以在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中观摩诊断中发现、总结梳理出的问题为切入点,并根据自身兴趣作为论文研究的主题,并结合所学教育理论,选择科学恰当的研究方法,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拟定论文题目、撰写开题报告、搜集整合相关资料,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四)其他实践类课程
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其他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上应在充分理解《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依据其总体培养目标形成年级培养目标:大学一年级,侧重人文素养的提高、注重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可开设人文素养类实践课程如“唐诗宋词”“跨文化交际”等,教学基本功类课程如“普通话”“三笔字”等;大学二年级,侧重教学基本功、班主任工作技能的培养,可开设“课件制作”“多媒体运用”“教学语言”“班级管理”等课程;大学三年级,侧重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科研能力的培养,可开设“微格教学”“微课设计”“教育问题调查”“学年论文”等;大学四年级,侧重未来专业发展、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开设关系到未来教师整体素质,进而影响国家基础教育质量,虽然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培养小学教师方面可值得借鉴,但是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建专业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和实践,真正地实现小学教育专业的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关文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践课程改革构想[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慧英.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7.
[3]樊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朱芳慧(1984—),女,河南新乡人,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小学教育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小学教育专业。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