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开
[摘 要]中琉贸易是明清时期中国朝贡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琉贸易不仅包括中琉双方的贸易活动,还泛指以琉球为中转站,中国同东南亚等其他国家的贸易行为。主要回顾现有中琉贸易的学术研究成果,简述明清时期中琉贸易状况,最后着重分析影响中琉贸易的各种因素。
[关 键 词]明清时期;中琉贸易;影响因素
一、明清时期中琉贸易状况
中琉贸易主要分为封贡贸易和私人贸易,而封贡贸易又分为册封贸易和朝贡贸易,封贡贸易是中琉贸易的主要内容。册封贸易是指中国册封琉球使团在琉球从事的贸易活动。
朝贡贸易是指琉球国通过定期向明清政府进贡、谢恩等形式,向清政府进献礼物,而清政府则对琉球国王、贡使等进行赏赐。朝贡贸易是中琉贸易活动的最主要内容。朝贡贸易的规模十分庞大。据史料记载,清代琉球共遣贡船349艘到达中国,其中搭乘人数为32424人。其中,乾隆时期琉球贡船93艘,搭乘员役8549人,位居清代第一。
另外,清代琉球进贡贸易的地点主要集中两处,其一是北京会同馆,其二是福建柔远驿。琉球进贡官伴只是领赏后在会同馆开市贸易,大批土产销售和货买中国商品,则主要在柔远馆异进行。
二、影响中琉贸易的因素
笔者总结的影响中琉贸易发展、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中琉、中国同东南亚等国家经济结构的差异、明清政府的政策因素以及制船业的发展,其中明清政府的政策因素主要是指海禁政策、中国对琉球采取的贸易优惠政策以及东亚朝贡贸易体系对中琉贸易的影响。
一是经济结构的差异。
清朝时期中国的经济已经相当发达,自然资源丰富,生产力水平较高,在手工业、制造业等方面的水平领先世界。然而琉球王国为岛国,疆域狭小,自然资源匮乏。手工业方面,纺织业、制瓷业等也落后于中国。土壤贫瘠使得琉球农業生产力薄弱。由此可见,琉球国生产力薄弱,且经济结构不完善,无法为本地人制造丰富的商品,因此需要与别国尤其是中国进行贸易。
另外,中国通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结构差异也推动了中琉贸易。东南亚国家向中国主要出口原材料,中国主要向他们出口丝绸和瓷器等手工产品。琉球作为贸易中介,中国一方面可以进口琉球本地生产的原材料,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琉球进口东南亚的原料。
总之,琉球国、东南亚诸国相对于中国而言,生产力不足、经济结构不完善,尤其是琉球国农业生产力不足,就必须依靠海外贸易来获得更多财富与物资,而中国的经济水平之高,以及中国与琉球地缘上的接近,中国对琉球的贸易优惠等原因,使中国毋庸置疑地成为琉球贸易的最重要的伙伴。
二是明清时期的政策因素。
首先是海禁政策。中琉贸易与中国海禁政策密切相关。自明朝以来,中国的海禁政策日益严密,大大限制了私人贸易,而中琉贸易就成了官营与私营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海禁政策主要是由于统治者对边疆稳定的维护以及保障自己统治,但为了保证明朝对海外物品的需求和朝贡贸易的利益,明朝大力扶持琉球。
其次是东亚朝贡贸易体系与中国对琉球的贸易优惠。中国的朝贡贸易体系是影响中琉贸易的又一重要因素。东亚朝贡体系是以中国为核心的等级秩序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国注重政治利益,藩属国注重经济利益,琉球国是中国的重要藩属国之一,而中琉一直保持友好关系,因此中琉贸易得以长期顺利开展。
三是琉球造船技术的进步。在明朝时期,琉球的造船业主要依赖于中国。中国在琉球造船业上给予了巨大帮助,琉球国在中国买船、修船、补船,或者租船。比如,在雍正年间,琉球国使者毛允仁就请求中国允许其在福建租用民船回国,后经准许后“募闽县商肛户林合只俯顺彝情,听其自拔舵水驾驶回国”。清代琉球造船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康熙年间,徐葆光出使琉球时,琉球所造“贡船式略如福州鸟船,船掖施榴左右各二。船长八丈余,宽二丈五、六尺”。 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琉球国海上交通的船只问题得到解决,琉球国的造船技术已发展到相当先进的水平,这客观上有利于中琉之间的航海交通与贸易迅速地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赖正维.清康乾嘉时期的中琉贸易[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3).
[2]尤淑君.明末清初琉球的朝贡贸易与其多重认同观的形成[J].世界历史,2015(3):1002-011X.
[3]丁春梅.从清代中琉关系档案看中琉两国的贸易交往[J].档案学研究,2015(6):1002-1620.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