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道具语义的多重运用

时间:2024-05-04

[摘 要]舞蹈道具在舞蹈作品编创中,就像一位无声的诉说者与演员共同来诠释作品,观众通过演员使用的道具,仿佛可以窥见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舞蹈作品中道具主要是起到塑造人物形象、铺展故事情节、营造舞蹈意象等作用。因此,舞蹈道具就具有了舞蹈语言的功能,是舞蹈诸语言手段之一。作品《缘》以白族霸王鞭舞为素材,通过分析该舞蹈的特点,将霸王鞭道具一物多用,且寓情于物,通过运用道具与演员肢体动作相融合,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以舞蹈道具语义的多重运用为切入点,以霸王鞭舞蹈为研究素材,结合作品《缘》展开讨论,旨在探讨道具语义的多重运用问题。

[关 键 词]道具;开发;创新;使用;情感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6-0054-02

一、舞蹈《缘》创作过程

(一)舞蹈《缘》创作构思

笔者在舞蹈《缘》编创初期,尝试通过道具连接故事主线,对如何将道具与舞者的肢体动作巧妙结合,如何通过道具体现人物内心情感,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

道具作为舞蹈语言是舞蹈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舞蹈创作构思的重要环节。道具的运用在作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舞蹈《缘》讲述的是白族地区一对青年男女的恋爱故事,一位白族少女在海上划船时遇见心爱的男生,两人从相知到相爱。作品展现了女孩含蓄、男孩单纯的性格特点和白族人民的朴实与热情。鉴于题材的特点,人物内心世界需要外化——利用霸王鞭这一道具进行扩大和延伸。在舞蹈编创过程中,运用一根长长的霸王鞭作为舞蹈道具贯穿相知、相爱这两个舞段,一根霸王鞭的两端既是男孩与女孩彼此的“牵挂”,男孩通过霸王鞭鞭穗声轻轻唤醒姑娘,诉说情意,同时又承上启下推动舞蹈作品的剧情发展,在结构中发揮着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贯穿性功能。

舞蹈《缘》用最纯粹的肢体动作来诉说两人之间的关系,在舞者的情感通过肢体表现击中观众内心深处的同时,通过与道具的配合、音乐的律动进行深入推进,将人物内心的情感最大化,从人文角度向观众们传递着舞蹈的外在之美和内在力量。

(二)舞蹈《缘》创作动机

美国著名现代舞蹈家多丽丝·韩芙丽认为:凡是动作都有动机,“动机”是指人体姿态变化的内心的根源。因此,她把“动机”视为舞蹈创作的最核心的问题。

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希认为,舞蹈动机的捕捉,既要有“风格化原则”,又要有“生命化原则”,二者的统一必然使舞蹈动机充满动感和表现力。《缘》这个作品运用霸王鞭这一道具最初的创作动机是为了通过该道具以物寄情。从实用角度看,霸王鞭在白族地区具有强身健体的实际功效,从传统文化角度看,霸王鞭是白族的文化象征和白族人民的精神信仰,但从舞台创作角度看,霸王鞭作为道具在传达人物情感这一方面尚属空白。笔者试图通过对霸王鞭的创新运用让该道具的作用得到更多的发挥,本身的意义得到延伸,在作品中发挥营造舞蹈环境、塑造人物形象、渲染舞台氛围、传递人物情感、体现作品主题的重要作用。在霸王鞭本身固有的限定性的文化符号之外,寻找创作动机,通过舞蹈编创使这一道具的情感运用能够被观众认可,通过作品激发观众心中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所以,创作动机价值最终归结于道具运用的合理体现。

二、道具在舞蹈作品中《缘》的运用

(一)以“物”塑人

一切艺术表现形式都离不开形象的塑造,而能否塑造生动的、典型的艺术形象,也是衡量艺术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编创者在构思作品时要考虑用什么手段能够最直接、最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在舞蹈创作中,利用道具将人物的形象、身份、性格等肢体语汇所难以诉说的内容直接地呈现出来,使人物更加鲜活生动,有助于观众欣赏作品并进行合理解读。

在双人舞技法中舞者与道具的同向运动、反向运动、弧线运动都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舞蹈《缘》以白族为创作背景抓住了白族人民在水边生活的特点,营造了开场男孩双脚托住女孩,女孩坐在男孩脚上将霸王鞭作为船桨,在船上歌唱寻找心意的男青年的景象,这是根据人物形象与情节需要设计的静态造型。在相知舞段中男女青年各执霸王鞭一端,女孩坐在霸王鞭上轻轻摇动像坐在秋千上,通过坐在霸王鞭上轻轻拍打霸王鞭诉说内心的情感。两人与霸王鞭运动方向一致的动态,形成心心相印的人物形象。男女青年各执霸王鞭一端,两人身体面向相反方向横向跳到对方的位置,道具和人都做了反向运动,这一动态呈现出相互追赶的感觉,营造了两人嬉戏玩耍的场景。

在作品中道具不仅仅只作为真实物体而存在,更多地被用来折射人物心理,在创作中合理地运用道具塑造人物形象,传达出编导对作品独特的见解,己成为在当今舞蹈创作中被广泛运用的有效手段。

(二)一“物”多义

在很多舞蹈作品中一件看似不起眼的道具,经过编创者的加工处理后,限定性的道具就被赋予了多重寓意,从而编创出极具特色的舞蹈动作语汇,并折射出特定环境与意境。在舞蹈《哈达献给解放军》第一段用哈达拟做劳动工具,第二段用哈达模拟教室场景,随后黑板突然定格变成了相框,第三段藏族小姑娘双手托起洁白的哈达,犹如站在雪山云彩中向解放军致敬。舞蹈的结尾,在用哈达拟似的帐篷旁边,藏族小姑娘又一次向解放军叔叔献上哈达,哈达的一物多义拟作各种事物,还激发了观众的想象力,增强了舞蹈的趣味性和观赏性。道具就如同催化剂,在舞蹈创作中能够推波助澜,起到推进戏剧情节发展,营造特定景象、意境等作用,这就要求编创者要大胆地开拓自己的想象和思维空间。

在舞蹈《缘》中,笔者对霸王鞭这一件道具进行深入的挖掘运用,在创作中展开道具与肢体语言相结合的舞蹈语义的探索。一根霸王鞭丰富了故事表现手段:依照时间顺序,霸王鞭在舞蹈开场作为女孩划船的船桨,接着变成船窗营造出虚实相对的固定空间,通过人与道具的对话,又营造出一个无限的假想空间,从而服务于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霸王鞭后来作为两人传情的工具,最后在两人一起打霸王鞭的欢快情景中,霸王鞭化为两人纯真爱情的象征。笔者在创作中赋予了一根霸王鞭多种意象,希望通过呈现不同的意象有效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将人物情感层层铺陈推进,最终表现作品思想主题。道具作为载体承载多种寓意的创作手法也体现在很多优秀舞蹈作品中。

三、舞蹈道具中的形式语言及道具的合理运用

(一)舞蹈道具中的形式语言

探索道具中的形式语言,笔者认为首先要从舞者肢体与道具接触的形式入手,道具与肢体结合的形式形成对话模式,舞者不仅与道具交流,更要借道具与观众形成互动,通过对话模式来传递道具作为叙述手段在作品中所蕴含的信息。所以编创者要充分利用道具的形式语言。

其次,我们要尝试着打破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传统的思维模式,跨越道具本身的符号限制。例如舞蹈《咱爸咱妈》开头两人通过一根藤竿相互支撑,结束时藤竿成为两人的牵绊,编导通过藤竿展现了两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塑造了一对生活在重压下朴实夫妇的艰辛形象。道具在作品中被赋予了不同含义的同时也成功地表现出了人物之间的情感,道具与舞者之间的对话有机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由此可以看出道具形式语言的目的不是为了再现生活,而是为了承载更丰富的内心情感。

最后,通过形式上的互动产生出具有对话模式的形式语言。“一物多义”作为一种艺术效果,也是舞蹈道具形式语言的表征。作品《缘》开头为了推进剧情将霸王鞭设计为女舞者手中的船桨,营造海面划船的舞台景象。霸王鞭营造意境后转换成传递男女主人公甜蜜爱情的工具;随后,通过两人一起敲打霸王鞭表达爱情成真,该舞蹈利用形式不断变化的霸王鞭,诠释男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其实无论怎样去探索道具与舞者肢体的接触形式,目的都是为了产生新的语境。

(二)舞蹈道具的合理运用

在日本舞蹈中,道具的使用体现了上层文化的特征,“舞者单凭手中的扇子就能表现一切要表现的东西。它可以取代剑和矛,也可以当朝圣进山时的拐杖,舞者将扇子挥向前,让扇子小心地下滑,然后又激动地举起,我们眼前便出现一位钓者,舞者若温柔地抱扇于怀,我们便看到怀抱婴儿的慈父,舞者将扇横推,意指打开大门而远眺花园,当扇子在上空回旋并落到地面,意指一片树叶飘落,当扇子突然擦肩而过,意指月亮升起”。在中国,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道具的合理运用,也可以作为舞蹈作品中最为精彩的部分。道具在整个作品中不仅可以表明时间、地点、人物关系,可以烘托氛围、触发人物内心情感转变,还具有升华故事主题的艺术效果。运用道具拟作各种事物,增强了舞蹈的观赏性和审美性。正如刘建老师所讲“正是有了这种文化提示,道具才能够自由驰骋起来”。

舞蹈作品《缘》选取霸王鞭作为道具,在使用该道具的过程中,笔者也试图对道具的运用进行合理的改进,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对霸王鞭的运用还不够巧妙。在作品中,霸王鞭对人物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铺展还稍显单薄,应该用更巧妙的方式来使用霸王鞭,让它能够自然而不突兀地将二人的情感变化展现出来。

其次,一些想通过对霸王鞭的实际操作传达出对待传统文化的想法,没有更好地反映在作品中,在道具运用上也不夠谨慎和细致。

最后,对道具霸王鞭的使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以后的舞蹈编创中,对于道具的合理运用还要多加思考,更加合理凸显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笔者编创的白族舞蹈作品《缘》基于学习期间对霸王鞭的个人理解,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能够为霸王鞭舞蹈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除了寻找新颖独特的创作视角外,笔者还需要不断练习和积累舞蹈的编创技法,提高自身的编创水平才能更好地为作品思想服务。

参考文献:

[1][美]多丽丝·韩芙丽.舞蹈创作艺术[M].郭明达,译.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1990.

[2]王伟男.论舞蹈动机”的捕捉与发展.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

[3]王娜,韦晨曦.陈翘舞蹈作品中道具的运用[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3).

[4]谢长慧.浅析舞蹈道具与情感的融合[D].北京舞蹈学院,2014.

[5]王茂君.舞蹈《哈达献给解放军》中“哈达”的妙用[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8).

[6]刘健.试论舞蹈服饰道具的传播功能[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3).

[7]刘柳.浅谈舞蹈创作中的构思[J].许昌学院学报,1996(4X).

作者简介:刘娜(1992.7—),女,满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硕士,研究方向:舞蹈编导,就职于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