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 要]鼓圈是一种团体围圈演奏以鼓为主的打擊乐形式,职校学生加入鼓圈活动,能够获得良好情绪的平衡,感受团队归属的快乐,支持富有个性的发展。基本不设条件招录职校学生组建鼓圈工作坊,开展培养团体感、雕刻个性化、锻炼引导师等三个阶段的坊内活动,并拓展坊外,服务校园、服务社区,可以实现人人可及,大众共享。
[关 键 词]职校学生;鼓圈;工作坊;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6-0056-02
在多年亲身参加国际音乐教学法师资培训的历程中,笔者有幸在北京观摩了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张弩副教授带领的一次鼓圈活动,尚不相识的80多名培训班学员共同经历了一个小时的击鼓活动,场面震撼,感受到了一种未曾有过的神奇体验。之后笔者追随鼓圈专题,在我校已有打击乐器活动基础上丰富鼓类,成立鼓圈工作坊,探索开展职校学生的鼓圈活动,得到了令人欣喜的收获。
一、什么是鼓圈
鼓有多样款式和丰富的音色,鼓的节奏最有表现力,激昂澎湃的鼓声能激奋人心,也能宣泄压抑,舒缓情绪,放松身心。鼓圈(Drum circle)是近几年国际上很流行的一种团体演奏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形式,通常多人拿着鼓(也可以少量非鼓类打击乐器)围成圈(people circle),一个人在中间指挥带领全体人员不断变换节奏,甚至即兴创造,所有参与者一起演奏音乐。
鼓圈这种打击乐演奏方式的关注点首先在于每个参与者的自我感受,其内在魅力在于参与者们互动感应彼此的切身体验,并不在于个人演奏技巧的张扬,而在于参与个体和鼓圈团体的成长,甚至纯粹只是娱乐。鼓圈适宜的对象几乎是所有人,并不需要任何音乐基础,相识或不相识的人围在一起,陌生甚至隔阂在一致的鼓圈团体节奏中被打破,鼓圈节奏发挥出音乐最原始的魅力。所以说,鼓圈活动是一场愉悦身心的音乐集会,是一次互动感应的休闲体验,也是一个人际交往的大好机会。
二、职校开展鼓圈活动的意义
(一)获得良好情绪的平衡
职校学生自初中毕业接受职业教育,往往自卑与自尊同在,盲目乐观,情绪波动较大,自控能力低,偏激、抑郁甚至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鼓圈活动几乎适宜所有人加入,甚至包括幼儿和老人,零经验时只需要眼看引导师跟着敲打,跟上鼓圈团体演奏常态中的恒定速度就能融入这个鼓圈集体了。人类生来具备心跳的稳定节拍,人们生活中的走跑跳常表现出规律的节奏,打击乐鼓圈活动人人可以参与。职校学生加入鼓圈活动,通过击鼓能够有效缓解精神压力,疏导焦虑心理,释放烦恼,降低忧郁,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二)感受团队归属的快乐
职校学生学习负担重,就业压力大,时代感强,责任感较弱,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较弱,自我中心意识较强,缺乏团队忠诚感。鼓圈引导师提供具体方法激发成员创造灵感,给予微笑表情和友好协助态度,整个鼓圈团体信任引导师、跟随引导师,建立起属于所在鼓圈团体自己的集体节奏,团体音乐建立形成并进行发展。职校学生加入鼓圈活动,在敲打锤击中锻炼肢体协调,感受体验到团体合作的快乐,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信任净化滋养着参与者的内心,有助于增强其相互尊重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为个人与团队注入活力。
(三)支持富有个性的发展
当前职校学生所处的社会背景是价值观念多元碰撞,中西文化交织涤荡,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他们大多自主独立且叛逆,意志薄弱惧怕吃苦,依赖网络内心空虚。鼓圈引导师会关注到每一位参与者,指挥个人与团体、小组与团体等节奏互动,引导成员相互关注。即便是音量很小的雪橇铃,当需要时就能担当主要角色演奏主导节奏,整个鼓圈团体则用不同音色、超倍音量重复或应答雪橇铃的节奏。这样单件微小乐器与团体的应答,能让每个参与者认同自我,同时聆听他人,伺机适时合作。职校学生加入鼓圈活动,学生本人的各种性格,都有机会在引导师的关注安排下呈现在团体面前,彼此学习如何在保持个性的前提下和谐相处。职校学生加入鼓圈的目的或许是盲目的,但最终都能收获预期未曾料到的喜悦,有技艺基础并爱表现的学生必将学会“让”,给团友留出空间,态度消极畏惧退缩的学生则必将学会敢于表达表现,变化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三、职校开展鼓圈工作坊的实践
(一)组建工作坊
工作坊是目前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一般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20名左右的成员在主讲人的指导下,以体验式、互动式、游戏式等形式开展活动,带动每一个成员的参与感,并在团体效应中得到很好的启发,明白知识,掌握技能,获得成长。
职校鼓圈工作坊一期可以是一学期或者一学年,列入学校选择性课程或社团活动,确定好每周一次或隔周一次的活动时间,面向全校学生招录,对招录对象基本不设素质和物质方面的要求,只要求保证参与时间,按要求完成工作坊的作业。
(二)坊内活动
坊内活动就是仅限于工作坊成员参加的系列活动,以实现对工作坊成员的培养和工作坊自身的成长。鼓圈坊内活动主要有三个阶段的类型:
1.培养团体感
鼓圈工作坊成立之初,由核心主讲人担任鼓圈引导师,指挥工作坊全体成员开展多次打击乐鼓圈活动。乐器以各类鼓为主,辅以少量木质和金属类打击乐器,每次活动的乐器提供保持基本不变,可以适当调整。成员在参加每次鼓圈演奏时可以选择不同的乐器,每次都打击不一样的鼓或其他乐器。在导师引领下,团体学会演奏各种节奏型,学会演奏强弱变化、高低交织、快慢组合、音色协同的音乐,敲击自己的乐器,聆听他人的演奏,经历多次的打击乐鼓圈活动,每次都演奏出不同的团体音乐,体验到团体配合,培养相互之间的默契感,让整个团体形成自己的音乐特点。
在鼓圈团体中常常感受到的是快乐的情绪和积极的一面,但也有可能感受到冲突的情绪和消极的一面。因为每个成员在演奏时会不由自主表达自己当前的情感和心境,或与他人的音乐交流不和谐而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也有可能是引导师有意识地指挥引发的反应。职校学生参与一个真实的鼓圈,目的不同、个性不同、水平参差,引导师将他们很快融合到一起,感受人际互动、协作配合,体验享受在一起的快乐!
2.雕刻个性化
“雕刻个性化”是鼓圈活动中团体和个性互协共生的神奇效果。鼓圈要求放下评价,人人平等,没有所谓的错误,每个人展现自己,又共同协作。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引导师就开始帮助引领团体互动的可能性,指挥演奏音乐回声、分组表现、聆听个别、即兴创造等,创建既有个人自由表达、又有团体合作互动的音乐氛围。当引导集体表达节奏时,每个人实际上都是在对别人传递自己的情感,打击乐鼓圈让参与的职校学生自己用音乐增强和维持内心的力量,应对未来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能用音乐来丰富个人心灵和日常生活,提高生命品质。
在鼓圈活动中达到“雕刻个性化”,需要导师对参与的每一名职校学生留心观察和公平关注,善于捕捉和迅速判断成员个体的动作表现和情绪反映,每个参与的职校学生都对团体的节奏动态保持着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演奏融入团体的节奏进程中,情感达到升华,人格获得完善。
3.锻炼引导师
职校学生参与鼓圈,通过各种技术的分解练习,都能锻炼成为引导师。一名优秀的鼓圈引导师大致经历四个层次的成长:一是独裁者,使用开始与暂停、音量增大、重音符号、节奏加快、呼叫与回应、颤音与保持平稳等干预措施,指挥群体向团体意识发展。二是教导者,通过雕刻出鼓的丰富表现、简单的二分应答,指挥团体向打击乐乐团意识发展。三是引领者,将鼓圈团体打造成展示多种音乐元素互动的平台,指挥团体向打击乐乐团演奏发展。四是指挥者,不断使用自己的雷达(听力)倾听,运用高超技艺指挥在已有基础上演奏和创作团体音乐,创造圆满的情绪氛围。
(三)坊外拓展
工作坊成员走到职校户外校园,走上校外都市街头,走进街坊里弄社区,以成员为核心分子,与提前邀约以及走过路过的人们一起,组成新的临时鼓圈团体,普通人群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多则上百少则十多人,围坐成圆圈,在优秀引导师的引导下体验演奏时触觉、视觉、听觉、感觉、运动觉等多方面的细微变化,感受当下内心的真实自我。
坊外活动的主要乐器需要携带准备,也可用共鸣较好的盆、桶、杯等物品。引导师的主要目标是辅助大家的演奏,通过各种技巧让大家有和谐的团体音乐体验,带来积极的快乐感受。这种鼓圈通常每次一小时左右,践行鼓圈引导师日常的价值观:以节奏作为共同语言传递人文精神,服务校园、服务社区,人人可及,大众共享,从而升华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存在方式。
鼓圈引导强调“不教而教”,不用语言去教导,而是通过示范和邀请让成员明白可以怎么做,同时也留给成员自我发展的空间,不断探索节奏创作和互動协同的可能性,获得个人和团体的成就感。鼓圈活动的器材可以多元拓展,生活中得来并不麻烦,鼓圈活动最能激发人的独特创意与生活热忱,必将更为普及。
参考文献:
高浩,赵雨薇,石伟涛,等. 鼓圈治疗的研究进展[J].科技风,2018(14).
作者简介:吴彩娟(1969—),女,江苏武进人,教育硕士,江苏省特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音乐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