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九十年代的乡土小说之我见

时间:2024-05-04

刘会杰

乡土文化在我国的文学宝库中可谓十分常见,不仅包括乡土小说这一文学体裁,还包括乡土诗歌、乡土戏曲、乡土议论文等,他们虽然文学体裁不同,但是最终都是殊途同归,表现的均为同一个主题——对家乡的思念、怀念或者热爱之情。正如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寥寥几笔将对乡土的怀念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也是结合这一主题,探讨我国2 0世纪9 0年代的另一种文学体裁——乡土小说。希望可以对各位同仁有所裨益。

一、寻本溯源,探究乡土小说的兴起和发展

我国乡土小说普遍认为起源于五四时期。这一时期的小说作家虽然思想上具有传统理念的渗透和继承,但是外来文化对该时期人物的思想冲击也是不小,经过现代文明的简单洗礼,他们开始理性地将对社会的诸方审视融入乡土小说的创作中,从而在文化作品的形式上形成了一道新的风景线。就如一位论者所言:“一个作家关注乡土问题,进而从事乡土领域的小说创作,当然不仅仅需要形象思维、具体的乡村经验和感受,而是同时牵涉到对于乡村人事的认识,对于乡土社会的评价,以及对与现代处境中的城乡关系、地方传统的现代转化等问题的认识和判断。”所以说,乡土小说源自乡土作家背井离乡、在外漂泊而产生的生活感慨,更是作家乡土情怀和乡土理性的智慧结晶。

在乡土小说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推动作用的学者首推鲁迅先生,在其文学创作之风的影响下,又出现了废名、裴文中、台静农、王鲁彦等人。鲁迅的代表作品《祝福》《离婚》《故乡》《朝花夕拾》等都是中规中矩的乡土作品,堪称乡土文学作品中的范本。《少年闰土》表现了作者鲁迅在少年时期结交朋友的喜悦之情,也是对家乡的一种怀念,富有绍兴独有的地方特色和人文精神。

直到2 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乡土小说开始转入了现代主义,一方面讽刺了那个年代的动荡和无知,另一方面也通过各种人事的变迁、物是人非,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怀念,展现出一幅原生态的生活画面。可以说,2 0世纪9 0年代乡土小说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二、百家争鸣,多方文化的融入

2 0世纪9 0年代的中国文学不但承接了前人的文学精神,更是在许多外国文学如“启蒙主义小说理念”和“现代文学史上的众多作家流派及小说潮流”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文学多元化发展的历史潮流。这也就直接导致了2 0世纪9 0年代乡土小说站在了2 0世纪乡土小说的创作制高点上,它以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形象,走出了沉重的过往,迎接而来的是一个新的文学纪元。2 0世纪9 0年代乡土小说之所以从兴盛走向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化。我国在2 0世纪8 0年代进行了农村改革,也就在这一时期农村发生了较大的转变。2 0世纪9 0年代后,我国逐渐完成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而更多的农村居民也转入了这一市场经济的商品化潮流中,我国的乡土作家也在这一时期感觉到了经济的巨大变化,刺激了他们生活中的感知和体验,一批批代表性的乡土文学作品,如《分享艰难》《九月还乡》《雇工歌谣》等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另外,就是乡土小说作品的创作家的主体性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凸显,思想的解放,让他们有更多的积极性和欲望,投入到了乡土文学作品的创作中。

三、整体把握,从叙事和形态上分析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表达方面的艺术,各种观念和情感都可以融入其中,从叙述的微小细节中体现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整体轮廓。从形态上来说,也寄托着作者的乡土认知、乡土情感和乡土理念。所以,乡土小说是通过叙事来追求乡土意境的表现的。在乡土叙事的过程中,一定的叙述视角、方式和结构构造常常会给人以良好的审美效果,也唯有通过这个审美视角才能让乡土的理念和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和表达。故而,对乡土叙事的解读必将有助于我们对2 0世纪9 0年代乡土小说的艺术表现形态深入概括和总结。

概言之,我国经济在不断地发展,日益崛起的城市的丰富物质生活,逐渐代替了偏远守旧的山村生活,乡土气息日益衰减,钢筋和混凝土的世界缭乱了我们的视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再想了解乡土,其最主要的一个渠道就是从乡土小说中寻找,品味小说中的人生百态,叹息当时的人文社会。多年之后,这些虽成过往,但终将被铭记。

[1]张丽慧. “写实”的深化与变异:八九十年代以来乡土小说的现代主义叙事[D].吉林大学,2 0 0 4.

[2]李兴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部乡土小说的现代性反思[J]. 宁夏社会科学,2 0 0 5(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