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书法与态度

时间:2024-05-04

黄军峰

书法与态度

黄军峰

《兰亭集序》赵景增/作

再次与赵景增先生谋面,是在时隔一年多之后。

初春的一个上午,久违的阳光在笼罩多日的雾霾散去之后,带着温暖带着亲切透过窗子洒在我的办公桌上,披在我的背上。与此同时,阳光也照射到了我对面正襟而坐、红光满面的那个人,那人正是赵景增先生。

一年光阴转瞬即逝,对于每个人而言时间总是短暂而匆匆。我和赵景增先生的对话,就从这匆匆而过的时间说起。我想,赵景增先生对时间的惜爱和感慨,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作为一名年过耳顺之年的人,那是对过往的无限回忆和时光流转的无奈;其二,作为一名书法家,那是对人生更深切地感悟和对书法艺术更深刻地理解和透析。

话题似乎有些沉重,但从赵景增先生嘴里流出的却是满满的轻松和幽默。人这一辈子不能把什么看得太重,比如功名,比如利益;人这一辈子也不能把什么看得太轻,比如健康,比如亲情,再比如朋友。赵景增先生给自己的人生标准就是:不好不坏,不高不低,不大不小。呵,这话倒是挺有意思,也颇为费解。赵景增先生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和不解。他进一步解释,不好不坏是做人的底线,底线是什么?规规矩矩做事,坦坦荡荡做人;不高不低是做人的态度,不求名利,不能因为位置高低而傲视和目中无人;不大不小是做人的方法,不喜不悲,看得开放得下,少有大起大落的情感自我纠结……

《心经》赵景增/作

看似轻描淡写、随意无心的讲述,却一下子让我对眼前的这位书法家好奇起来。眼前的赵景增先生,除了稀疏而灰白的头发之外,初次相见,很难判定其已然六十好几的岁数。他个头不高却敦敦实实,白皙丰腴的脸颊少有皱纹。这样的容貌,不仅展露出作为一名书法家的气质,同时也更像一位智者。赵景增先生的讲话,禁不住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算作真正的书法家?放眼浩瀚的艺术海洋,书法也好,绘画也罢,抑或是文学,等等,单纯依靠技巧进行艺术上的创作,充其量只不过算作“匠”。“匠”与“家”的区别往往在于,“家”能从传统之中学会思考,能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由此回归到书法领域,作为一名书法家能够把字写好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和标准,更深者应该实现在书法的创作中感悟到生活的真善美,并将一个人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融汇到书法之中,从而让更多的人在书法作品中有所领悟。只有如此,艺术的价值才显得更为丰腴和厚实。

显然,赵景增先生对我这样的诉说是赞同的。于是,我们的谈话又有了另一种提升。

谈话间,赵景增先生掏出手机,让我看他近来创作的一些书法作品。我一边看着,他一边说道,站在现在看以往的那些作品,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显而易见。可是,当时就是觉得已经十分完美了。这就是生活带给我们的审美观。有一些审美的提升和认知,不是书本上或者师者可以学到抑或传授的,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会了心平气和地去看待每一天发生的一切,才能在这种积累中淬炼自己的眼睛。艺术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

赵景增先生的话似乎让我明白了一些东西。近年来,我接触到的书画家不在少数,然而走穴式的笔会常常让他们应接不暇。热闹让他们多了浮躁,少了静下心来的思考和学习。以至于多年下来,那常写的几幅字写起来轻车熟路,却少有变化和提升。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却很少见到赵景增先生的身影。用他的话讲,咱写的字不如人家,还是踏踏实实学习。话虽如此,却恰恰反映出其不愿意打破坚守寂寞的根本罢了。寂寞是艺术创作的一个根本。

谈及这一年多来的生活,赵景增先生给出了六个字:旅游、学习、感悟。对于他这般年纪的人而言,这三个词汇再一次让我看到了作为一名成熟书法家的态度。旅游,是让自己的心境变得更为广阔;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要做的事情;感悟,是让自己能够判断对与错、好与坏,支撑言与行的重要方法。

品一口香茗,眼前的赵景增先生乐呵呵地看着我。在他坦然的笑容里,我感受到他已经把这种生活过成了一种常态。

接下来的话题,自然绕不开书法。

时间的指针指向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赵景增先生只不过是河北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书法爱好者。那一年,他想出一本自己的书法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遇见了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初生牛犊不怕虎,赵景增先生不愿错过与书法大家交流的机会。启功先生看了他的书法作品后,给予了很大的鼓励:“你的书法路子很正,从二王直追秦汉,好好练吧。”向来平易近人的启功先生还欣然为他题写了集子名:赵景增书法作品集。想来,在那样一个年代,又在那样一个年龄,作为书法爱好者的赵景增先生能得到如此大家的勉励,也该成为他日后在书法艺术上屡屡进步的重要支撑。

倪元璐《七绝诗轴》

一城春雨万家烟,

处处凉飞太极泉。

人在扬州清似鹤,

不知是宰是神仙。

赵景增/作

赵景增先生的书法,有着浑厚的传统功底。他的书法作品,不拘泥于单纯的“二王”,抑或是黄庭坚,再或者隶书、魏碑,他将诸多传统的技巧融会贯通,既有隶书与魏碑的构架和特征,也有王、黄的潇洒和性情。我曾经怀疑过一个问题,是不是融汇的东西过于繁杂之后,就失去了书法本身的标志性?显而易见,赵景增先生给了我一个准确的答案。

我觉得,赵景增先生的书法作品主要呈现出四大特征:

其一,笔法上的沉稳和厚实。赵景增先生的书法作品,大多选用中锋用笔(草书除外),笔法上以隶书与魏碑较多,行笔迟缓,不急不躁,使得力透纸背,墨色浓厚。此外,其书法作品笔法上的变化不拘一格,对于一些汉字的书写往往能够脱离常规性的笔法运用,从而形成自身鲜明的书体个性。

其二,结构上的合理和巧妙。赵景增先生的书法作品,无论是通篇或者单字,其结构或险中有奇,或稳中灵动,但都遵循了传统艺术上的根本性。正因为如此,他的书法作品才呈现出不张狂、不魅气、不躁动的艺术面貌。换而言之,其书法作品表现出来的,既有复古的意境,也有现代的创新。通过书法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在他的内心深处,根本不计较于用笔、结构和章法上的循规蹈矩,这里面既有多层面技术的体现,也有自身对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这样的作品,既有心律的跌宕跳跃,也有与观者共鸣的心灵相通。

其三,布局上的规矩和圆满。品味赵景增先生的书法作品会发现他在布局上的讲究。他的每一幅作品,既遵循了传统书法准则上的要求,同时也讲求整个篇幅的圆满。尤其要提到的是,其书法作品的落款错落有致,相得益彰,总能够给整个作品增色。但需要说明的是,正是因为落款的漂亮,有时候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了。只不过,通篇观来,依然充满了美的享受。

其四,气韵上的隐匿和贯通。刘熙载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其实,作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书法家,其与众不同的精神品格必然会在其艺术作品中有着精彩的呈现。在赵景增先生书法作品中,他用刚劲和流畅的线条,似乎在向我们展示着一种人之生命精气神的气韵。然而,这样的气韵又不是显露的,他融合在线条之中,融合在整个布局里,从快慢有度的节奏中,形成了一种连贯的生活与艺术的自我诠释。

我不敢妄言赵景增先生的书法已然走入了成熟的行列。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他总能在不断的生活积累中实现着潜移默化的提升。聊天之余,恰有其好友来电相约参加一个笔会。赵景增先生委婉谢绝。电话里,他总是重复着一句话,老了反而不敢写了。但是,我还要努力学下去,争取再上一个台阶。这话再次对我的判断提供了佐证。我想,是不是每一位有成就的书法家到了一定年龄,都开始变得谦逊或者胆怯了呢?我想大概是这样吧,毕竟每一位真正从内心深处钟爱书法艺术的人,除了膜拜之外,更多的还是对待书法的态度。那不是急功近利,不是妄自为大,到最后,书法带给他们的,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待艺术的正确方式。这或许就是一门艺术能够长期存在而不衰的真正原因吧。

话题还在继续,我为赵景增先生的茶杯中添上一点儿热水,热气腾腾,窗外的阳光更耀眼了。

赵景增简介:

赵景增,字汇,笔名泄洪,号樱桃书屋、静远斋主、随园草堂。中华书协会员,河北省书协会员,世界艺术研究会理事,最高人民法院指定书法家,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书画创作中心主任,西柏坡画院特聘书法家。曾在天津艺术学院、解放军国防大学深造,并拜国学大师启功先生为师。多次举办个人书展,数十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先后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记者》《中国法制报》《书法导报》《河北日报》等媒体予以报道,著有启功先生亲题书名的《赵景增书法作品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