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驰墨意态间 独炼人文魂

时间:2024-05-04

梅 纾

驰墨意态间 独炼人文魂

梅 纾

《五福图》蔡育贤/作

当代画家中,上海的蔡育贤被誉为沪上顶尖画动物的名家,尤其是他的那些脱离了传统窠臼的“文老虎”,堪称独步虎林。著名美术评论家,原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江宏先生这样评论蔡育贤画虎的造诣与神奇:

在“写”中出彩,他深得中国绘画的精髓——“笔墨”,以既传达形神,又不失情绪宣泄的书法用笔去画虎,线条刚柔并济,阔细相映,婉转起伏,跌宕生势,浅深得韵,寄情于大胆落笔之中,得趣于小心收拾之间,聚情理和豪放于一身,当今画虎名家,少有出其右者。这种写意式的画虎,是蔡育贤画风的特点,也是他对虎画的贡献,更是上海画坛的骄傲。

江宏先生的精准打穴、专家之论,自然高于坊间关于蔡先生的一般介绍:“早年随上海中国画院著名画家陆一飞先生研习山水画。擅长翎毛走兽,尤善画虎。风格俊逸秀美,集诸名家之长,自成面目。”

蔡育贤的动物画,在我看来,也是精于此道的, 并达到了一个高度。

尤其是蔡育贤的虎画,用笔造型可谓大胆别致,且看《虎踞龙蟠》中,斑斓大虫憩卧山冈,一身松塌塌。然而对比之下,它的那一对灯笼般的招子,却是精光四射的,犹如两把利刃,寒光闪闪,透纸而出:人间帝王笑傲江湖的戾气,孤胆英雄俯瞰群小的不屑。那大虫“小天下”的“意态”,是倨傲,是逼视,也是与看官的精神对流与切磋。

我们看到的不是一条大虫,而是一代雄主歇乏的瞬间。

看官们细细与之对视,宣纸上有电,也有火,且电就是火,火也是电。 不由感叹:蔡育贤画的哪里是虎,分明是人,是人格化的四脚王者。

画龙在于点睛,画虎呢?虎头是“七寸”。蔡先生“突破了普通动物画家对动物构图时头部只擅长正面和侧面两种角度的局限性,蔡育贤先生基于对素描透视等西方美术手法的研究和尝试,在作品中经常采用左右45度角,仰面,低头等多角度头部构图”。

细味他的诸多大虫图,果真是别开生面的“虎头虎脑”。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烂熟的话,用在蔡育贤的动物画上,也是合适的。综观蔡育贤的虎画,除了刻画虎眼外, “构图”也值得特别关注。蔡先生“尤其重视笔下老虎的骨骼肌肉结构是否准确合理,他摒弃了其他画家普遍采用的血盆大口,眼如铜铃,肌肉虬结,四肢粗壮的画风”。

“血盆大口,眼如铜铃,肌肉虬结,四肢粗壮”的“武老虎”在画坛千百年流布,大约已磨损了大众的审美。蔡先生蹊径另辟,塑造了不同于传统画法的“文老虎”的形象。他笔下的老虎目光深邃,表情威严,骨骼精奇,姿态万千。在表现老虎皮毛质感的方面,他摒弃了传统动物画常用的过分绵软的梳毛法,开创性的采用了山水画中表现岩石质感的皴擦法,塑造出短、密、硬的毛质效果,更符合现实中老虎的毛质。移山水画皴擦法之花,接画虎皮的艺术之木,绝非一般匠人的才气、灵气可为!

《松风》(左图)蔡育贤/作

《秋色》(右图)蔡育贤/作

《丛林深处》蔡育贤/作

蔡育贤动物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追求“入味”。据说蔡育贤,“自小就喜欢小动物,刘旦宅一幅《猫趣图》竟影响了喜欢涂鸦的少年一生”。有论者说,“蔡育贤由画猫入手,历经30多年磨砺,集古今动物画之大成,已有胜蓝之誉。狮、虎、牛、羊,猿、猴、犬、鹰、鹤、鸡、雉……他无所不画无所不精”。

不过精通画动物的画家不在少数,动人者并不多。以图为例。 无论是豹子小憩的丛林还是大虫歇息的野岭, 都极为有趣,何也?一般的画者只重视主角的刻画,对于它们活动的宏阔境,则吝啬笔墨如金。蔡育贤呢?他不是这样的,“恺撒的归恺撒”,他置放大虫、斑豹于荒野,精心营造逼真的“3D”野境,静穆、宏大,淋漓着自家的独特意趣。

斑豹四围的冷月荒丘,初春的冷枝绿芽,身下的萧然之涧;大虫栖息的深秋残枝、枯叶锈石,衬托出的或惫懒或威严的“王者”,着实地让看官“梦里几回惊魂”。

有论者将蔡先生的这种主体和布景的高度“融合与入味”归结为“配景精妙,气势磅礴”,“在动物画的布景水平上远胜于普通的动物画家,他普遍采用的苍松、劲草、奇石、峭壁、瀑布等布景元素均达到了一流山水画家的艺术水平。使其整幅作品的主体和布景艺术水平接近,融会贯通”。

《虎踞龙蟠》(右图)蔡育贤/作

《空谷一啸来天风》蔡育贤/作

不仅如此,他“还勇于尝试泼墨烘染、泼彩着色等高难度艺术表现手法加强画作的意境与气韵,使其作品克服了传统动物画留白过多,景物分离,气韵不足的弱点”。

中国画对于“留白”的过分“忠实”与刻意追求,固然创造了一个高度,但在聪明的蔡先生这里却得到了不动声色的反驳与小小的矫正。

这些有趣、入味,智慧“融合”的纸上真实山河,不仅丰富了主角们栖身之地的神秘,也凭空增加了画幅的整体“意趣”,带领看官调动想象。看完展览墙壁上的画幅之后,我们转身洒进了大千世界,但主角们的意态,却留在心里了。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守其神,专其一,合造化之功,借吴生之笔,向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也”。

蔡育贤的其他作品,如“三虎图”、《五福图》,也都深得一个“趣”字。画家的人文精神,决定了他不会“笔假虎威”,或者借虎吓人,而是赋予虎、豹以人格化、以“人性”。

他在《五福图》的提款中说:虎乃集天地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而造化遗传。可见他对这些“笔下君”的懂得与尊重。

蔡育贤说:“创作一幅作品,并不在于画山水,走兽,还是花卉,重在文人画的意境。”

在我看来,也许他说的就是画动物要融入人文精神。

一流的技法成就的是一流的匠人,视野、精神与高度则造就的是大师。有了人文精神的高度,加上蔡育贤先生在技法上的独家研磨,才成就了立体的蔡氏“动物画”。

关于技术层面的突破,除了前述的三点之外, 有位论者这样说:

“蔡育贤先生的作品汲取了刘奎龄等我国书画史上的动物画先驱者的宝贵经验,同时重视西洋画的造型准确,结构立体等优点,并结合了早期学习山水画的经历,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先进的动物画表现手法”,其中之一是:

“轮廓写意,兼工带写。蔡育贤先生的画风从风格上看是七分写意,三分工笔”。“使用高水平的笔墨线条勾画老虎的面部和身体轮廓,使其笔下的老虎既有如同照片一般的结构准确度,同时又保持了传统毛笔画的笔墨韵味美感。这一画风克服了单纯的工笔动物画家艺术感不足和单纯的写意动物画家造型不准确的两大弱点,在当今全国动物画界独树一帜,堪称开创先河。”

对于站上了人文精神高坡的蔡育贤先生的动物画来说,这确实是知人之论!

《雄狮图》(右图)蔡育贤/作

蔡育贤简介:

蔡育贤,1953年出生于江苏,现为上海香山书画社副社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海墨画会理事、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市香山画院画师。早年师从上海中国画院著名山水画家陆一飞先生。擅长翎毛走兽画,尤善画虎。代表力作有长卷《百虎图》《百猫图》《十二通景群虎图》。风格俊逸秀美,集诸名家之长而自成面貌。作品屡次发表于《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各大报刊,《上海美术家》《朵云》《书与画》《海派书画》等上海专业画刊曾多次作专题介绍。1994年12月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编著有《动物画技法入门》《虎谱》《动物画谱》《绘画教程——国画走兽》《绘画教程——国画禽鸟》《当代名家画虎蔡育贤》等个人画册。作品《晴雪》入选全国名家百虎展作品集,瓷瓶《虎》入编2003年上海艺术博览会作品集,作品《松风吟》入选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收藏展。作品《狮》《虎》《豹》参展2008年上海艺术博览会,作品《华夏雄风》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民革全国书画展作品集。2008年上海电视台教育频道《诗情画意》栏目专题介绍:《风骨神相——蔡育贤画虎艺术欣赏》。2009年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收藏》栏目专题介绍:《虎虎生风——走近画家蔡育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