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万万改不得的“一条大河”——追忆乔羽首次披露《我的祖国》的创作

时间:2024-05-04

◎ 李培禹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每当我听到这首动人的电影插曲时,便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轻轻吟唱,胸中不禁涌起一股亲切自然的美感。前些时,一则台湾作家龙应台在港大演讲“启蒙歌”的视频在网上流传,那场讲座的主题叫做:“大学问:一首歌,一个时代。”龙应台问台下听众,人生的“启蒙歌”是哪一首。一名操着广东话的中年男士(据说是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周伟立)回答,是大学师兄们教的《我的祖国》。龙应台似乎不太相信地反问了一句:“真的?《我的祖国》怎么唱?”听众席上突然有人唱了起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第一句的声音还很薄弱,可越往后,加入的人越多,慢慢就变成了全场大合唱:“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因为这个视频,《我的祖国》这首歌又结结实实地火了一把。这首为抗美援朝电影《上甘岭》创作的歌曲,诞生于1956年,今年已是它诞生66年了。不幸的是,它的词作家,我国著名词坛泰斗乔羽老爷子,6月20日凌晨3点在北京安然辞世,驾鹤西行而去。虽然早已有心理准备,但乔老爷的离去,还是给我带来阴阳两隔的悲伤。悲从心生,我不由地追忆起他的音容笑貌,宛如昨天。近几年来,由于身体的原因乔老爷常年在家或医院静养,不再接受外界的采访和朋友的探望。记得2015年10月31日,有关部门在人民大会堂为他隆重举办《我的祖国——乔羽作品音乐会》,那天恰逢我的生日,高兴地接到了邀请函,本以为这天能在台下望几眼十分惦念的乔老爷,可那天还是失望了——乔老爷亲切的面容,是通过VCR出现在大屏幕上的。他用浓重的山东口音说,我想念大家,想念朋友们!

我想念乔老爷。30多年前到他府上,和他聊天儿,听他风趣、幽默、妙语连珠话语的情景一下奔涌而来,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那次,乔老爷敞开心扉,首次披露了《我的祖国》的创作过程。我写出稿子后,又经他过目审定,应是权威版本。此后,多有文章提及“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故事,皆出自拙作。至今也没有走样儿,令我颇感欣慰。

记得那篇题为《一条大河波浪宽》的独家专访,刊发在1987年6月我供职的报纸上,还有我为乔老爷拍的照片——他捧着正翻看的《曾国藩家书》,站在书柜前。

下面就是“一条大河”的故事——

我时常想,乔羽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写出这么美的歌词来的呢?

5月里的一天,《中国少年报》的一位资深编辑罗大姐来电话,她兴冲冲地说:“约好了,乔老爷同意见你!”于是,我跟着她一同来到垂杨柳,敲响了一幢普通楼房的门。乔羽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客厅,正巧遇到两位青年同志正在邀请他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活动,时间、地点叮嘱了不下5遍,乔羽和我们都忍不住笑了。确实,今年60岁的乔羽,现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长,同时还是刚刚成立的中华诗词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加上他的创作和其他社会活动,工作之忙,是可想而知的。看上去,乔羽一副老学究的样子,甚至带有几分领导者的尊严。然而交谈起来,你会感到:他,快人快语,推心置腹,爽直的语言中,不时闪现出睿智和幽默,就像他的歌词那样朴实亲切,容易让人接近。

电视台的客人走后,我坦率地交底:“来访之前想查查关于您的资料,可惜没有找到。”

“我根本没有资料。”乔羽笑了,没有丝毫的不悦。他说:“我名不见经传,20岁时就搞专业创作,从小寂寞惯了。”

“寂寞”中,乔羽却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了他的全部热情和智慧。40年来,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像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写的不知给多少人留下了童年美好记忆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像60年代风靡全国的电影《刘三姐》中的那些精彩对唱,还有像《祖国颂》《心中的玫瑰》《春雨,蒙蒙地下》《天地之间的歌》以及《牡丹之歌》等等,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深深的喜爱,至今传唱不衰。

我们的话题很快集中到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我的祖国》的创作上。我急切地问:“‘一条大河’流传了30多年,这么美的歌词,您是怎么写出来的?”

乔羽略作思索,娓娓谈来,他披露了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

那是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投入很大力量拍摄的当时作为重点影片的《上甘岭》,需要有一首插曲。整个摄制工作已接近尾声,就等这首歌了。著名导演沙蒙和担任影片音乐的作曲家刘炽商量:歌词请谁来作?刘炽回答得很干脆:“非乔羽莫属!”此时,乔羽正在江西进行电影剧本《红孩子》的创作。于是,一封电报从长春飞往江西。乔羽接到电报后,回了一封电报:“还是就地请别人写吧,我回不去。”然后又专心去搞他的剧本了。不想,长春跟着又来了电报,电文不是一张了,而是厚厚的一沓。电报到时,已经是晚上了,电文没有翻译出来就送给了乔羽。乔羽到邮局请工作人员翻译,电报的大意是,要他立即赶往长影,片子已停机待拍,有了他的歌词才能最后拍完,摄制组等一天就要花去上千元的经费……乔羽读到这儿,对邮局的同志说:“下边儿的不用译了。”他决定立即动身,去长影。沙蒙导演早已同时拍电报给上影的袁文殊同志,使乔羽顺利地从江西经上海转车到达了长春。

乔羽原以为这部以抗美援朝一次战役为题材的片子,大概尽是打炮,喊冲啊杀呀一类的。看过已拍完的样片后,他沉默了,没有想到《上甘岭》竞拍得这么好。他问导演沙蒙:“对歌词有什么要求?”沙导演回答:“没什么要求,只希望将来片子没人看了,而歌却是流传的。”

乔羽感动了,他拿起笔,坐在书桌前苦思冥想,却怎么也写不出来。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沙导演一点也不催他,只是每天笑着到他的房间坐坐,聊几句闲天就走了。乔羽心里却明白,大家都在等他。就这样苦苦地“憋”了十几天,他终于诗如泉涌,一挥而就,写下了三段歌词。他把稿子交给沙蒙,沙导演反复看了十几分钟,一语不发,最后大喊了一句:“行,就它了!”

乔羽轻轻地吐了一口气。后来,沙蒙和乔羽商量,歌词中的“一条大河波浪宽”,能不能改成“万里长江波浪宽”?乔羽说,不能改,万万改不得!他说:“这首歌是写家乡、写祖国的,人们都会怀念故乡的小河,哪怕他家门前流过的是一条小水沟,但在他的眼里却永远是一条大河。这样,‘我家就在岸上住’才使人感到亲切。如果开头用‘万里长江’,那么就会失去很多人,在长江边上住的能有多少人?毕竟是少数啊。”沙导演听后,连声说:“对,对,就‘一条大河’!就‘一条大河’!”

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乔羽显得激动起来。他说:其实,这首歌词的第一个读者,是贺敬之同志。当时他也应“长影”之邀来创作,就住在隔壁房间,我们两人都是整天“愁眉苦脸”的。我的任务完成了,沙导演还没来,就先拿给他看。贺敬之也是看了好久,不作声。我问他怎么样,他说:乔羽啊,你第三段里“朋友来了有好酒”这句太好了,要我说是:绝好!

歌词交给刘炽谱曲,他和乔羽是老搭档了,心是相通的。乔羽说:“刘炽一向是个快手,但这回,他用的时间比我还长!”《我的祖国》终于完成了。最后决定由郭兰英担任领唱,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去录音。“一条大河波浪宽……”歌声在流动、在飞扬,乔羽、刘炽、沙蒙以及在场的许多人都激动不已。有趣的是,第二天,电台的编辑在未同作者和长影打招呼的情况下,就向全国播放了这首歌,一下在城乡传开了。《上甘岭》半年后才公映,而“一条大河”早已家喻户晓了。

乔羽创作了多少歌词?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人们喜爱乔羽的作品,常有人来信问:哪儿能买到他的作品选集?乔羽说:“我至今没有出版过一本歌词选集。”

这回答不禁使我们惊讶。他的案头,有许多本已经出版的中青年歌词作者的集子,几乎大多数都是由乔羽作序的。翻开近年我国出版的两部最重要的歌词选本《中国歌词选》和《现代百家词选》,其序言也都是请乔羽写的。而他的大量优秀作品却未能结集出版,不能不令人遗憾。这大概是他“甘于寂寞”的缘故吧。乔羽笑笑说:“也许历史会给我出一本集子吧。”

乔羽是个作家,一谈起创作,他来了劲头。他告诉我们,最近他应一位歌唱家的要求,为山东曹州牡丹写了一首《看牡丹》。对老诗人的新作,我们当然也很感兴趣,要求把这首歌词记下来。乔羽说:“好,这首歌词前几天刚写成,请你们看看怎样。”于是他轻轻地念道——

人称牡丹花之王,

国色天香谁敢当。

阳春三月曹州路,

人来人往看花王。

十里斑斓十里香,

看罢魏紫看姚黄。

青枝绿叶都好看,

此时才算好春光。

入得诗来诗也美,

入得画来画也香。

人间春色它占尽,

莫笑看花人儿狂。

采访乔羽的稿子写完后,我把小样(那时还没有电脑、微信类的)寄给乔老爷审阅,信中告他可把改样寄回给我即可。不想,我却接到了他夫人的电话,约我去家里面谈。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稿子没通过吧?不敢怠慢,赶紧第二次来到乔老爷府上。开门的是乔老的夫人,她微笑着把我让进客厅,端上了热茶,像老朋友似的。她说:“这篇稿子我先看的,不瞒你说,一连看了好几遍,看得我直流眼泪。好多事我都不知道啊,他从不说的。”这时,乔羽忙完手里的事儿,走过来,他把稿子的小样递给我。我扫了一眼:没有改动。细看,竟一个字没改。我望着乔老爷,他说,没动,写得很好。你们报发吗?我连说,当然当然。

至此,审稿结束。那天乔老爷心情大好,留下我喝茶聊天儿。我借此不断发问,乔羽老师更是快人快语,妙语连珠。许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我们谈到古典诗词,他给我讲了个笑话:一次,他参加作家笔会来到新疆的天池,兴致所致,顺口吟诵出一首《天池令》来——

一池深绿,雪岭掩映,万仞山中。至清,女儿心胸,夏无暑,冬无冰。

不闻天子车驾,但凭小舟轻盈。才舍短棹上短亭,忽逢骤雨如绳。

大家都很喜欢这首小令。乔羽故意问身边的几位青年作家、诗人:“这首小令是哪个朝代的啊?”有位作家想了想,答道:“是明代的吧。”乔羽哈哈大笑,得意地说:“这是我刚诌出来的。”大家都笑了。

他嘱咐我说,这事儿别写啊,人家那几位可是名人哪!

那天,他还给我朗读了好几首得意之作,可惜,一是我自己旧体诗词底子太差,二是他浓重的山东济宁口音我不能完全听明白,就没有记下来。至今,乔羽先生的旧体诗词似也未见发表,不免遗憾。不过,当我们欣赏他创作的亲切、朴实、朗朗上口的当代歌词时,很容易寻到优秀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这,也是乔羽乔老爷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突出贡献。

乔老爷走了。那“万万改不得”的“一条大河”,将永远在我们心中流淌,波浪宽宽,奔腾不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