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陈修平
不可否认,这年头有钱的人多。但也不可否认,这年头借钱却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不是特别亲特别铁的关系,最好别开口借钱,因为开口了往往会以失败告终,而且还会因此而加剧人与人之间的不快与隔阂。
尽管知道这年头钱难借,借大笔的钱更难,但购房合同已经签了,购房定金已经交了,即使一万个不愿借,也得去把首付的钱给凑满了,否则两万元定金就是白送给人家啦。
这年头,普通的人在城里购房无异于人生第一大事。没钱的人有没钱的打算,我们一家来城里已经两三年了,本想在学校旁边租个房子多住几年,别给自己太大压力,等儿子读完小学再说。然而事与愿违,房东因与儿媳妇闹矛盾,要把房子收回去,与儿子儿媳分开过。我和妻子在附近找了多日,也没租到合适的房子。妻子一时火起,“不找啦,买套房子!”
我说,“你说得轻巧,房子不是一件衣服,哪是你想买就买得起的?”
“你一个大男人,总不能长期在城里租房住吧?就不能给你老婆和儿子置一个像样的窝?”妻子火气继续上窜,“把咱们身边的钱聚聚拢,不够,再找两边的亲戚借借,把首付给解决啦,房贷后面慢慢还!”
学区房价格高,为了儿子上学方便,再高,我们也只有选择学校附近的二手房,这是我和妻子完全一致的决定。相中房子后,房产中介倒是很热心,把我们和房东召集到一起,经过几番讨价还价,终于把价格谈妥了。
中介把首付款和各项费用算好后,我和妻子急匆匆地回到租住的房里凑家底,一算,还整整差上十万。说实话,我和妻子两边的至亲都是农村的,还算我混得好一些,大学毕业在乡镇工作,吃国家饭,前几年又从乡下考到了城里工作。让我去找两边的至亲借钱,我心里确实没有底。
亲不亲,娘家人。先是妻子向她娘家开了口,岳父岳母和大舅子、小舅子没话说,很快就回复凑满了五万。
妻子说,“还差五万,你也去你家亲戚借借吧!”
我半晌没吱声,父亲去世了,母亲七十多岁,还要我们做儿子的供养,不可能有积蓄;哥哥和姐姐两人的儿子都还只刚结婚不久,如今农村小伙结婚花销水涨船高,光彩礼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两家不但没积蓄,听说还欠了债。至亲的情况都这样,我怎么好意思开口呢?其他的旁系亲属,我则更不好开口的。
“我娘家已经借到了一半,现在就看你家啦!”看着我沉默许久没动作,妻子开了腔,“现在已经爬上了马背,肯定得准备继续往前走啊,你总不可能停着不走吧?我知道借钱难,但你也得去找他们试试哦!”
无奈之下,周末,我硬着头皮回了一趟老家。得知我回家的消息,姐姐和哥哥都聚到了母亲处等我,不过正如我预想的那样,他们手头都很紧,不过还分别拿来了几千块钱过来,我知道,这是他们两家留着平时开支用的。我们一大家人皱着眉头在一起盘算,就是想不出还有哪里好开口。
“狮子回来了呀!”村里的远房叔叔力生叔来了,叫着我的小名。听大人们曾经告诉我,小时候,我特喜欢笑,因此有人就叫我狮子,后来这小名就慢慢叫开了。
当着外人的面,我们不好再商议买房子借钱的事,于是就招呼力生叔坐。
“听说你要在城里买房啦,还缺钱吧!”没想到我们最不想提的事,力生叔提出来了。
“呵呵,正在计划。”我尴尬地含糊地回应。
“听说你回来,我把可以拿得动的钱算了算,只有五万,我给你拿来了。”力生叔说着,把腋窝下夹着的塑料袋递给我。
我一时愣在那里,不知接还是不接力生叔的钱。一旁的母亲和姐姐、哥哥,也都很惊讶地看着力生叔。
“接着吧,在城里买房是大事,我猜想你会缺钱,身边暂时只这么多,别嫌少!”
“力生叔,你哪有这么多钱呀?”我忍不住问。
“这些年,你弟弟妹妹们都长大了,他们不像你这么会读书,就 前前后后都出去打工了。家里比原来宽裕多了,积了一些钱。”力生叔笑着说。
说实话,我还没想过要向远房的亲戚借钱,因为我知道,远一层,就疏一层,这口不好开的,即使开了口也很难有什么结果的。
“接着吧,真的,别嫌少!”力生叔把钱塞到我手里,“十四五年前,我家儿女多,是村里最可怜的。那年暴雨,老房子被淋塌了。雨停了,想维修房子,可是缺钱没法修起来。我找了很多亲戚去借,但还是凑不满修房子的钱,最后还差四五百。你爹跟我虽然辈分上是兄弟,但算下来隔了很多层,其实并不怎么亲。可是,你爹当时借了五百给我,这应该是你家当年的全部积蓄。你爹虽然不在了,但这事我永远都记得!”
力生叔说着,眼眶明显湿润了……
我拿着力生叔的钱,不知说什么才好,心中难免感慨万千,为力生叔,也为父亲,“爹呀,没想到你在另一个世界,还能在这紧要处帮上我!”
职称评审的文件下来了,中级以上职称评审必须要有公开发表或获奖的论文,否则一票否决,不予通过。
河沙中学的老师们盯着文件看着好久,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为了增加工资,职称肯定是要参评的,但论文一条就将他们卡住了,因为文件的表述,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说实话,乡下中学一般平时不注重教研,哪有人沉下心来写教学论文?更何况即使写了论文,要想在正规报刊公开发表出来,哪是一件容易之事?!一个月内就要交上职称评审材料,现在即使努力写好了论文,一时也无法发表出来呀!
好像知晓了教师们的为难一样,没过几天,市教育学会就下发了论文评奖的通知,截止日期为一周之内。参评论文每篇须缴纳评审费100元,评审通过者颁发获奖证书,即可作为评聘职称的依据。河沙中学有资格参评一级和高级教师的老师们这下可乐开了花,但接下来撰写教学论文又成了一个头痛的问题。
平时就头脑活跃的曹老师灵机一动,笑哈哈地说:“不是有句话叫天下文章一大抄吗?全国的教育类报刊多的是,咱们从中去挑吧!”
众老师都会意地笑了起来,于是纷纷前往平时不怎么去的学校阅览室,把教育类报刊一股脑地全翻了出来。为了尽可能地避免“撞车”,他们还商量了一个“三不”原则,即不抄本省报刊的,不抄最近几年发表的,不抄同一篇论文。大家在一起商量着分别选定抄袭对象后,接着就对着报刊抄了起来。抄着抄着,曹老师突然放下笔,大叫起来,“大伙儿还抄什么抄呀?反正上面规定要的是打印稿,咱们只要把选好的论文送到打印店,打上我们的名字不就得啦!”
“如果这样做,让打印店的知道了,影响不好吧?”几个老师均表达了同样的顾虑。
“那有什么不好,既然咱们知道这么做,你们认为别的学校的老师就不知道这么做吗?”曹老师大笑起来。
众老师想想也是,纷纷称赞曹老师的脑瓜子灵光。
于是,仅仅用了一天时间,河沙中学三十名老师都交上了参评论文。
论文参评截止一周后,评审结果就出来了,正好不会耽误上交职称评审材料。
河沙中学的老会计领回了二十九张获奖证书,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六个三等奖,其余都是优秀奖。大家焦急地等待老会计揭晓答案,究竟是哪一个的论文没被评上,都在担心自己落选了。
老会计一张张证书发下去。最终,没有得到获奖证书的竟然是曹老师。
众老师都莫名其妙,不知提出“金点子”的曹老师为何落榜了?大家翻开报刊原文与改过名字的打印稿相互对照起来,发现被曹老师署名的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而其他老师署名的论文大多只是发表在省市级报刊,于是议论纷纷,百思不得其解。
看到大家叽叽喳喳疑惑不解,早已被评为高级教师即将退休的老会计笑着说:“你们这些傻瓜还讨论个啥呀!什么评奖?全市少说也交了五六千份论文,五六个评委,真要认认真真地评,一个星期能评得出来吗?少说也得一两个月吧。据我了解,根本没有组织什么专家评审,只是市教育学会的几名人员自己随意定的,反正只给荣誉,没有奖金,只是作为职称评审的条件,没人会去计较的。他们收了评审费,总得做个样子,首先卡下百分之二。我们县有五百来人参评,听说也就只有十余人落榜。怎么卡?你们认为他们还会一字一句地去看吗?傻瓜才会那样做呢!他们只是粗略地翻翻,看到哪篇字数太少就拿下来……”
众老师又看着手中的打印稿,果真,曹老师的论文只有两页,千把字;而其他老师的论文多为五六页,甚至上十页。
曹老师顿足叹气,“我只认为反正是弄虚作假,就挑了篇发表刊物级别高而字数少的论文。以为还可省点打印费呢,可没想到他们竟然以篇幅长短来取舍……”
众老师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