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康凯
(宝鸡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
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并且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还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并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信息加工是将获取的原始的信息按照需要进行处理,使其成为学生需要的信息,便于学生理解本文内容。换言之,将无系统的信息转化为系统的信息。对于信息加工,很多专家开展了研究。何先友等探讨了优等生与后进生在文本信息激活和整合上的不同表明优等生可以将激活的信息加以整合,而后进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束定芳和庄智象阐释了阅读是一种多种因素、多向交流与反应的复杂解码过程。陈颖华认为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语感,特别是培养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他们从宏观角度上认为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阅读教学任务,在学生的理解阅读文本方面提供辅佐,帮助学生掌握信息加工的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针对具体的阅读文本中的信息有效加工提取的问题,从字面理解、推论理解、品鉴理解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提供借鉴与启示。
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信息整合、加工和处理的系统过程。阅读分为浅层阅读和深层阅读。浅层阅读指读者能够解读文本直接陈述的重要信息,深层阅读指的是读者理解隐藏在表面文字之下的深层含义和观点思想,理解文章的目的、内涵、推断等。但是学生对于深层阅读题型的得分不是很高,对于这些隐藏在文字之下的深层含义理解不到位。
阅读理解的过程是解码获取信息的过程,也是读者主动接受和吸收新信息的过程。人们在阅读时要通过处理文字符号掌握意义,这就要求读者对所接受的信息不断进行加工处理,进行综合的语言信息和逻辑分析。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发生了信息解码错误,就会影响读者对于信息的二次编码,也就会影响读者处理文字信息和掌握意义,从而导致提取信息困难,理解不到位。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如果信息提取困难,势必影响课堂整体的流畅度和连贯性,也会影响课堂后期的教学进度,这对于英语老师来说是一个考验。针对老师来说,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老师没有清晰地发出课堂指令,导致学生信息提取的失败。针对学生来说,是因为学生对于信息的理解存在认知偏差,学生的认知水平未达到文本信息的要求。例如: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1 Friendship中的TextA: Anne's Best Friend。在Pre-reading部分,老师在播放完录音后,向学生提出问题:What details have you heard? 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知所措,是因为老师并没有清晰地发出课堂指令,问题中所指的details范围大,指代不明,学生无法在脑海中对于details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所以导致学生对问题信息的提取困难,理解不到位。
课堂不是教学活动和任务的杂乱无章的堆积,它需要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这条线索贯穿全文,使文本内容环环相扣。并且能够整体带动对文本的理解,能在文本学习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阅读文本需要掌握这条主线,如果只是注重部分信息的提取,而忽略对隐藏在文本后面的主线进行信息提取,就会导致信息提取零散,主线模糊,就会使得课堂活动杂乱无章。例如: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 Travel journal的Text A: Journey Down the Mekong。文章中讲的是王坤和王薇计划沿着湄公河的流向去骑自行车旅游,然后王坤和王薇在商量旅行的过程中产生了分歧,最后说的是几个月前他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湄公河的地理知识。课堂在简短的导入之后,老师对课文的每个段落进行了如下处理:第一段中的问题是:(1)What was Wang Kun and Wang Wei's idea of a good trip?(2)Who planned the trip to the Mekong?第二段中的问题是:(1)Where is the source of the Mekong and which sea does it enter?(2)What difficulties did Wang Kun and Wang Wei find about their journey? 第三段中的问题是What can you see when you travel along the Mekong?由这些问题可以看出,教学设计中缺少一条主线,缺少对整篇文本的行文逻辑和情感脉络的把握。设计的问题相对孤立,缺乏联系。而且问题多以从字面信息提取为主,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造成学生对信息的肤浅理解,缺少对主线内容的信息提取,难以达到情感和态度上的提升,难以达到对文本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课堂上的提问环节会出现“明知故问”式的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只是触碰到了的文本最表层的内容,缺乏对文本的深层挖掘以及对文本信息的提取整合,不能做到深入分析挖掘文本的内在灵魂。例如:高中英语必修四 Unit 2 Reading: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本文介绍了袁隆平的贡献。学习本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是为了学习袁隆平的人生态度和科研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学生的思想意识。老师以表格的形式对本文内容进行了处理,按照时间的顺序梳理出袁隆平的生平事迹。老师以1930年,1953年,1950年和如今四个主要的时间点为节点对袁隆平进行了总结和梳理,但这样仅仅是对第二段的表层信息进行了简单梳理,老师和学生所掌握的信息其实是对等的,并不存在信息差,所以师生之间并不存在信息交流,只是做到信息的复述,更不存在对于文本的信息深层挖掘和信息提取整合。所以说这种教学方法对于第二段的学习学生并没有任何理解上的提高,只是对信息的梳理,对信息的挖掘度不够,也没有做到对于文本信息的提取整合,浮于表面,并没有任何探讨的价值。
信息提取是为整合服务的,导入为之后的阅读做铺垫,阅读为读后活动打基础。教学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为后面的环节做准备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当整合脱离提取的信息独立发生时,教师忽视了学生之前的阅读体验,也会无视文本丰富的内容、独特的形式和精妙的语言。这样的整合多是学生原有知识、观点的复现,而并非是对当前所接受的信息加以吸收、分析、整理、利用后的思维结晶。例如: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2 Reading: Who am I?这篇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描写,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并且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讲述了关于电脑的发展过程,并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电脑促进人类发展的作用。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并且给出了一张表格,让学生读完之后完成表格。接下来是让学生找到每段的论点和论据。并且在教学中老师让学生注意文本中出现的过渡词,例如:Over time,first,then,finally等。老师在讲课中抓住了文本的特点: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电脑的发展过程。并且讲述了每个自然段都有论点和论据,并且呈现了过渡词。但教师在讲解中并未对文本中的过渡词加以强调,所以导致文本的讲述未形成一个整体,导致信息提取整合脱节,显得信息散乱,思维脱节。
针对以上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加以改进。布鲁姆用分类学方法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Crawley和Mountain则在1995年应用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将阅读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字面阅读、解释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基于上述理论,结合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实践情况,从字面理解、推论理解、评鉴理解三个层次切入,探讨信息加工的具体策略。
字面理解是指学生从字面入手掌握信息,能够简单重复信息,这是信息加工的初级阶段。字面理解分为两类:微观提取字面内容,进行细节信息加工;宏观提取字面信息,进行整体信息加工。每篇文章都会有一些基本的信息。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真实水平,围绕文章内容,帮助他们进行文本理解。文本有的时候虽然部分信息是直观的,但对文本的某一细节的全面理解需要从文章中提取信息。比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课文:Anne's Best Friend。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篇文章,老师给出了以下两个问题:(1)About how long had Anne and her family been in the hiding place when she wrote this part of her diary?(2)How did Anne feel about nature before she and her family hid away?从以上两个问题可以看出这些问题是关于文章细节内容的。第一个问题的关键在于how long,所以学生需要在课文第二段找到关键信息She and her family hid away for nearly twentyfive months before they were discovered, 由这句话可以看出twenty-five是一个关键点,再根据课文中安妮日记的开头年份是1944年,可以看出安妮一家是从1942年7月开始躲藏敌军追捕的。所以学生只需要对关键点进行简单的字面理解并对细节进行信息加工就可以得出答案:About two years.The family went into hiding early July 1942.On the 15th June 1944 Anne wrote this diary entry。第二个问题的关键在于feel,根据问题的提示,老师需要指导学生从安妮日记的第一段寻找关键信息,在日记的第一段,安妮写道:I wonder if it'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 That's changed since I was here.本段内容较长,真正有用的信息点在I've grown so crazy, they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和that's changed since I was here。由这三个信息点可以看出,安妮在被捕之前对于自然风光持平和的态度,自打被捕之后,因为她好久没见大自然了,所以大自然让她很痴狂,她深深地被大自然的美景吸引了。所以老师要指导学生联系前后安妮的情绪对比,并对文本关键内容进行信息加工,后给出答案:Before she and her family hid away, she took nature for granted, but now she appreciated its beauty and majesty。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必须让学生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才能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理解文本内容,这样才能解决学生提取信息困难,理解不到位的问题。
除了上面提到的微观提取字面信息,进行细节信息加工之外,还有从宏观提取字面信息,进行整体信息加工。虽然文本中的很多信息都是直观的,但很多时候对文本的某一点需要从文本中的很多信息处进行整体加工才能得出结论。例如: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 Travel journal的Text A: Journey Down the Mekong。老师在课堂上的问题是:What do you think about Wang Kun and Wang Wei?这道题是关于人物分析的,分析这道题就需要从全文整合信息加工的内容,首先来分析王薇,从文本第一段中第一句my sister and I have dreamed about taking a great bike trip可以看出王薇具有想象力,第一段最后一句now she is planning our schedule for the trip可以看出王薇具有组织能力。在第二段第二句Although she didn't know the best way of getting to places,she insisted that she organized the trip properly可以看出王薇很有坚持性,但也很固执。由第二段第九句She gave me a determined look-the kind that said she would not change her mind也能看出来王薇很固执,从when I told her that our journey would begin at an altitude of more than 5000 metres, she seemed to be excited about it. When I told her the air would be hard to breathe and it would be very cold, she said it would be an interesting experience可以看出,每当王坤向王薇说明旅游中要面对的客观现象和困难时,王薇都表现的很兴奋,说明王薇是一个爱冒险的人。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信息加工,就是关于主人公王薇的性格特点:imaginative, organized,persistent, stubborn, risk-taking。同样的老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信息点,进行整体信息加工,就是王坤的性格特点:enthusiastic,critical,sensible。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整体信息加工,就会使得文本中很多散落信息变得很有条理,文章主线也就显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从大量的散落信息中梳理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就能够解决学生信息提取散乱,主线模糊的问题。
推论理解是需要经过读者认知、思辨、分析、理解,并能够产生各种预测或对文本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并能获得确切概念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文字,更要关注文本所承载的深层层面——语义和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训练学生的理解字面含义的能力,更要通过字里行间进行信息加工,关注文本的深层含义。比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课文: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本文通过描写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的震前、震中、震后,给阅读者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类发展史上的浩劫和如何克服的过程。在讲课开始的时候,老师设置一项讨论问题:Explain in your own words what the writer names by the title“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In pairs,suggest another title for the text. 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开始了对文章的预读,在对文章的每段大意做出总结之后,理解了标题的内容。文本中诸多信息可以看出地球在那一晚是出于一个不眠之夜的:the water in the village wells rose and fell; the well walls had deep cracks; a smelly gas came out of the cracks; the chickens and even the pigs were too nervous to eat;mice ran out of the fields looking for places to hide; fish jumped out of sky; someone saw bright lights in the sky; the water pipes in some building cracked and burst。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来地震前的几十分钟周围处于一片极不安宁的状态,第二自然段详细描述了短短的15秒剧烈的摇晃给唐山乃至大半个中国带来的危害和影响。老师要指导学生从这些细节入手进行分析,推理和总结,对信息进行加工,并不仅仅从字面理解,而是要让学生理解地球之所以无法安睡,是因为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太大,造成了很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标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目的是更加的形象含蓄,吸引读者阅读。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加工,训练学生从字里行间深层挖掘,通过字里行间关注文本的深层含义,才能使学生立足于表面信息,掌握深层内涵,才能解决信息整合过少,挖掘粗浅的问题。
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字面理解和推论理解,更需要尝试独立思考、顺畅表达个人观点、发表不同意见。学生应通过阅读,在理解教师整理信息加工的文本信息中,区分文本深层的思想,积极预测下文,对作者态度、观点或文章风格特点、文章的写作手法等做出评价,并同时鉴赏语言之美。比如高中英语必修课文:Journey Down the Mekong.这篇课文描述了王薇和王坤计划去旅行,并且两人在商量旅行计划的过程中产生了意见分歧。老师在讲述这篇课文后,给学生设置了人物分析对比,让学生通过通读全文来对比王坤和王薇对旅行的看法以及读者的看法。
问题设置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王坤和王薇的言行举止,并且通过对两个人的行为对比,对涉及到两个人的信息进行加工,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且指导学生对两人进行评价。并且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对本文人物的评价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复现已有的观点,从而对文本内容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做可以解决提取整合脱节,思维脱节的问题。
以上是对阅读教学过程信息加工的问题进行的分析和对策。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有效信息进行加工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并结合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完成对文本信息的有效提取和利用,实现对文本的内化。同时老师要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够做到扬长避短,英语阅读教学才能取得积极的成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