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互联网+的辽宁省创业型企业共享型人力资源模型构建

时间:2024-05-04

蔡馨 陈丽丽 张芮 丁璐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

近年来,国家一直提倡“双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辽宁省的创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由于辽宁省的经济发展相对薄弱、支持创业发展的体系不成熟等外部情况,导致了辽宁省创业企业的周期长、成活率低以及利润低的问题出现。本研究从共享型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以互联网为依托,结合辽宁省创业型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其持续发展提供成型的模式,进而改善辽宁省创业型企业发展的劣势,为辽宁省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1 辽宁省创业型企业发展现状

1.1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落后于创业型企业发展

(1)企业的自我培训效果差。企业自我培训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内部培训具有非专业化的特点,没有针对性,影响培训效果;外部培训的培训讲师不了解企业内部情况,培训内容有限,没有后期跟进和反馈,花费的成本较高。企业的自我培训具有“统一供给”性,不符合员工的“差异需求”,培训效果差。

(2)网络培训课程缺少针对性。现在网络上提供的网课类型较多,选择广泛,内容没有针对性,人才选择网课时“盲选”并花大量时间去学习,导致培训没有效果,并且与自身已有的能力重叠,浪费大量时间。

(3)高校的培训课程知识更新慢。高校的培训课程,大多数是理论知识,许多理论知识是较早以前的,与现在的社会发展不相符,不符合创业型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最终导致高校人才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创业型企业发展受到人力资源的严重限制,传统“选、用、育、留”的人才管理方式不适合创业型企业。创业型企业具有其独特性,他们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和高额的成本去培养一个人才,因此,他们在选用人才时需要能够立即适应企业的员工。

1.2 创业型企业的发展缺乏资源共享,造成资源的浪费

(1)创业型企业正处在发展初期,知名度较低,缺乏各类资源,资金紧张,吸引不到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容易出现一人多岗的现象,导致企业内部岗位混乱,分工不明确,容易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2)创业型企业处于发展初期,培训体系不完善,企业的培训方式单一,没有针对性培训,达不到预期培训效果;企业急于追求技能的培训效果,忽略了人员的整体素质,降低人员的积极性,培训效率低下,造成员工的技能和经验良莠不齐,后期需要重新进行培训,导致最终培训成本的增加。

1.3 管理者缺少大数据的应用理念

创业型企业管理者缺乏管理经验,没有与时俱进,没有把“互联网+”共享的理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无法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无法形成动态的管理方案,企业的发展效率变低,加大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大部分企业重视数据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其在管理中的作用,从而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人力资源培训方式不合理,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对综合素质的人员需求越来越大,而企业对培训不予重视,导致员工的自身发展受限,员工发挥不了自己最大的作用。

图1 企业胜任力需求模型

图2 人力资源供应方培训课程选取流程

2 共享型人力资源模型构建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所需人才素质能力要求也在日益变化,尤其是创业型企业更需与时代背景接轨。近年来,辽宁省各高校和部分企业都有校企合作关系,但在这一种合作模式下,各大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所需人才并不是完全对接的。据了解,许多大学生在校所学的理论与企业实际所需能力脱轨。这一供需矛盾不利于产学合作的深度发展。此外,创业型企业的人才培训结构并不像成熟型企业那么完善,它们的重心不在培训,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资本花费在培训方面。而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共享型人力资源模型正可以解决当下这些矛盾。

以创业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位为例,各行业的创业型企业对于该职位的胜任力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如何满足这些创业型的企业的离散需求,是构建该模型的关键问题之一。另外,高校大学生,在职人员,求职人员作为人力资源的提供者,他们所具备的胜任力参差不齐。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企业所需的胜任力是另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图3 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共享型人力资源模型

各行业的创业型企业可先选定空缺或需要进一步培训的目标职位,内部分析职位所需的胜任力模型,列出职位需求。由未来构建的平台收集企业的离散需求,按照所需人才的职业进行聚类,然后根据具体行业进行整合,进行数据分析,与企业协商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培训课程,提供给在校大学生,在职人员,求职人员等人力资源提供者。培训课程方面可与现有网课进行战略合作,提取需要的相应课程,或由平台寻找专业的培训师,编制相应的课程。如图1所示。

在职人员,求职者等社会人力资源供应方,选定目标行业的对应职位,了解该职位所需的胜任力素质要求,同时分析自身能力及掌握的技能,通过对比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选取需要的培训课程,以提高自身的胜任力素质,与企业需求接轨,从而帮助企业与自身的高效发展。同时,高校可结合企业培训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从而使产学合作进一步深入发展。如图2所示。

综上所述,在日前“互联网+”的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创业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该模型的构建使得人力资源需求方与人力资源供应方信息无缝对接,即企业向平台输入职位所需的胜任力要求;高校大学生、在职人员、求职者等人力资源供应方,通过该平台培训课程更准确地培养自身能力,以获得更好的实习就业机会,实现双方共赢。如图3所示。

3 结语

共享经济的大背景下,必然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会发生一定的创新和变化。传统的人力资源模式具有滞后性,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与社会不适应。在共享经济的大环境下,对于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未来,随着共享经济呈现出更加稳健的发展态势,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共享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推进与应用,提高辽宁省创业型企业的发展速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