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仪式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时间:2024-05-04

伍笛凯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1 学校仪式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1.1 仪式教育的内涵

学校仪式教育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场合中,通过一系列具有道德意义的象征性符号的呈现,塑造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仪式情境,从而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以达到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强化思想情感、塑造个体行为的教育活动。

学校仪式教育包括:通过仪式、纪念仪式、庆典仪式、礼仪性仪式和媒体仪式五种形式。通过仪式是在学生成长中通过某个重要时间节点时举办的仪式,是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内部需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使学生完成角色或地位转变,例如,成人仪式、入学、毕业典礼等;纪念仪式是借助具有纪念意义的符号把人们聚集在一起的神圣典礼,以形成集体性的历史记忆和文明追求。比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纪念抗战胜利仪式等;庆典仪式包括庆祝和典礼,是针对重大事件开展的学校活动,例如,校庆、运动会仪式等;礼仪性仪式用以引导学生调节人与人、群体、社会、国家的关系,例如,上下课仪式、升旗仪式等。媒体仪式是由大众传媒组织开展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新时期学生普遍喜闻乐见的、积极参与的仪式形式。

1.2 仪式教育的特点

第一,象征性。学校仪式活动的象征意义是通过某些特定的象征符号而建构完成的。人们创造仪式符号、赋予其特定的含义,使仪式符号的意指功能能够充分发挥。例如,升旗仪式就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五星红旗的意义,“红色”代表着无数的革命战士的英勇牺牲、浴血奋战,最终才将国旗染成了鲜红色。“五星”不仅仅是五颗星那么简单,而是象征着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紧紧依靠、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第二,集体性。学校仪式活动不是单个人的活动,群体色彩是仪式活动很凸出的表现。校园仪式活动通常是以班级、年级乃至学校为单位来开展的,比如开学典礼、学校庆典等,对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无疑起到强大的引导作用。第三,神圣性。学校仪式教育通过创立神圣的情境,渲染神圣、庄严的气氛,让学生很快融入到仪式活动的强大气场当中,它使学生的心灵和感知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得以升华和启发,从而不断激发起学生的激情和使命感,这是任何简单说教都不可能达到的效果。第四,体验性。学校仪式活动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活动。学生作为学校仪式活动参与的主体,通过不同的仪式情境可以体会到不同的意义、情感与价值,从而不知不觉使学生在参与的整个过程中构建起学生的认知、态度、价值、情感和能力。

2 新时代学校仪式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和价值导向。仪式教育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和使命。

2.1 适应新时代个体发展新诉求,提升学生情感价值认同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具有关键性作用,“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而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存在样态和活动方式,是完成价值内化最有效的办法。学校仪式教育的对象是还处在人生重要发展阶段的青少年群体,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绝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三观是青少年未来成才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仪式活动本身具有象征性、集体性、神圣性和体验性,在其外在表达的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学校仪式活动通常都塑造了一个特定的仪式情境,在整个仪式情境中将教育者所要表达的意蕴充分融合其中,营造出一种与教育意义、情感态度相互呼应的氛围,从而达到教育者、受教者、环境相互交融、相互反应的场所,在整个学校仪式活动过程中参与者不仅情感得到了升华,还能够深刻领悟仪式背后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形成集体意识并加深对集体的归属感,久而久之,能达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价值判断,提升学生价值认同的效果。例如,学校组织开展集体观看祖国阅兵仪式的活动,在阅兵观礼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幸福,体会到军人捍卫国家利益保卫人民安全的决心,学生会自然而然激发起内心最纯粹最热烈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起对国家的敬畏之情,不知不觉的就在学生内心深处种下了一颗爱国主义的种子,这是传统思想政治课堂理论说教所无法比拟的。

2.2 顺应新时代文化自信新要求,引导学生继承传统文化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这也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仪式教育的发展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仪式教育可以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比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等,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时代的特点,以节日庆典、纪念活动等方式作为外在表现形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还能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2.3 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新目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内外环境、供求关系、资源条件、评价标准都已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目前我国教育还不能够完全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新时代合格公民思想价值取向及提高道德素质水平的重要途径,更需要以崭新的姿态拥抱新时代。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存在着一些局限性,第一,重课堂灌输轻学生体验,第二,重形式主义轻实际效应,第三,重功利主义轻人文色彩,第四,重显性功能轻隐性功能。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于学生政治理论水平的提升,意识形态的规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显然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如何“树人”上下更大的功夫、做更多的文章,只有这样才是牵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牛鼻子”,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学校仪式教育从“立德”而言,立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树人”来说,树的是有正确情感价值认同并且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人。学校仪式教育打破了传统的短板与局限,从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教育方式的创新度、以及其本身具有的人文色彩来看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发展,都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理念新方式。正如郭于华教授所认为的,崇高理想的灌输、意识形态说教和重大理论的解释,都比不上实践来得重要,而最为有效的应该是仪式化的行动这一实践的方式。事实证明,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传统意义上的说理和认知的参与,也需要新理念下的体验和实践的力量。显而易见,学校仪式教育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发展中要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3 新时代学校仪式教育创新发展的具体策略

3.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我国现阶段学校仪式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内容形式单一化、教育方式工具化、教育对象被动化等。其中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较弱是仪式教育在现实中面临的最主要的困境。很多学生在思想认识层面上忽视了仪式活动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具体仪式活动中走过场的现象较为严重。笔者认为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学校决策者只重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仪式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教育者在仪式教育过程中相对强势的地位以及“灌输式”的方法让学生对仪式教育产生了反感的情绪,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因此,仪式教育要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应该遵循以下两点。第一,发挥学生对于仪式教育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仪式活动的积极性。具体说,学校决策者要改变原有的组织、设计、开展仪式活动的方式,不仅要充分给予学生权利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而且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例如,让学生在活动主题的选择、内容的设计、方案的策划、细节的决策各个环节都能发挥出创造性思维,成为学校仪式活动的决策者而不仅仅是参与者。“主人翁”精神一旦形成,学生不仅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仪式活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深刻地体会仪式活动的教育意义。第二,充分满足学生的主体需求。学生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这是学校首要了解的任务,仪式活动也要针对学生的需求进一步展开。生命成长、知识学习、人际交往等需求是学生个体面临的主要需求,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从学生需求出发,实事求是的开展仪式活动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学生入团、入党、入学等关键特殊的时期,可以开展形象生动的仪式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主体印象丰富情感体验,还能够通过仪式活动的神圣庄严的气氛告诫学生要严格履行每个阶段的责任与义务。

3.2 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核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意识形态性,关键是政治方向,作为国家主流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以外,还必须基于特定的政治社会关系以及国家内外部环境,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构建及价值观念引导的积极的政治实践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做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倡导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凝练与精准表达以及社会群众的普遍诉求,而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活动中更要发挥学校仪式教育强有力的“新载体”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大力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价值内涵,学校仪式教育可以吸取其精髓并结合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内容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仪式活动。就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来说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精心设计来开展仪式活动,例如,在国庆节举办集体的庆祝仪式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旅游地、博物馆、历史纪念馆等资源,例如,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抗战历史性博物馆参观浏览,这种仪式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旧中国的耻辱,体会当时全民族抗战的艰辛,感受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学生时期的“敬业”应当是努力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学校也可以开展知识竞赛、技术创新等仪式活动,让参与者在仪式活动中感受知识的力量建立起学习的观念。还可以开展诚信承诺签字仪式,通过诚信签字仪式使得学生给自己一个强烈的心理暗示,明白信守承诺的责任与价值,在心中树立起诚信的品格。又或是举办“学校道德模范”颁奖仪式活动,以道德榜样诉说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品格,以道德榜样传播“友善”的价值观念。仪式活动所传递的情感价值态度与学生的亲身体验相互连接、相互作用,将高度抽象化的价值观念在具体物化的仪式活动中还原为其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并引起情感态度上的认同进而引发对价值观念的深层次思考与心里认同,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的目的。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仪式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价值观念转化为人们自觉行动,使学生在参与仪式教育的过程中认同和内化价值观涵养。

3.3 创新传统文化形式和内涵

学校仪式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最值得借鉴的就是传统节日仪式和传统儒家思想,这二者与学校仪式教育的结合是新时代仪式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改造传统节日仪式,创新节日仪式形式和内涵。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传统节日中蕴含了丰富的仪式形式和文化价值,也对学校仪式教育提供了参考依据和优秀素材。一方面,要改造传统节日仪式,使其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例如,清明节和重阳节的节日寓意都表达了对祖先长辈的怀念与尊敬之情,在新时代这些文化内涵应该要予以继承和发扬,但是其要烧纸、焚香等仪式形式就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不符,就要加以改造。另一方面,创新节日形式和内涵,充分发挥节日仪式的价值。学校仪式教育要充分发掘各种有意义的节日或纪念日,例如,植树节开展关于生态环保的仪式活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等节日或纪念日,学校可以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庆祝或者纪念活动。激发青少年对国家的责任感,以达到宣扬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利用端午节、中秋节、敬老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等富有人文情怀的节日,学校也可以开展相应的庆祝仪式活动,传播亲情、友情、团圆、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好的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不同的仪式活动中培养出积极,乐观的价值态度。这也是学校仪式教育非常重要的方面。

此外,借鉴和融入传统儒家思想中符合时代价值和时代特征的理念,也是新时代仪式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例如,中国古代的释奠礼,它是古代学校祭祀先圣先师的仪式,是儒家思想的外向仪式化表达形式。儒家思想家将仁义之心、道德伦理融入释奠礼中,比如对学术传统的继承、对道德秩序的维系、对国家人民的爱护,对师长、贤者衷心的尊重、敬佩等。在新时代的当下,这些礼仪、这些思想情怀如果能很好地融入仪式教育中,并通过某些特定仪式行为模式加以表达,可以强化人们对儒家文化内涵的认同,在庄重神圣的氛围中帮助人们追求高尚品格、净化自我心灵、实现人生目标,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仪式教育的能量。

3.4 借助新媒体,更新仪式活动的教育平台

学校仪式教育渠道如果能拓宽到新媒体领域,换言之,学校仪式活动中优秀的形式与内容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加以传播和推广扩大其影响力,将会起到非常独特的效果。一方面,新媒体信息发布更为快捷、多元。学生获得第一手信息的时间大大缩短,信息的叙述方式也从传统媒体的单面性向多角度、多侧面转变,更能调动起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网络中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主流价值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载体更加高效快捷地传递给学生群体,例如,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文件、党中央关于核心价值观的最新解读等,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以互联网平台开展的仪式活动。由于学生是新媒体技术应用最广泛、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在通过新媒体参与仪式活动的过程中将形成集体性的对主流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与记忆。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改变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方式,学生通过新媒体技术比如QQ、微信等方式与不同的人群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思想进行碰撞,经过讨论不断强化自己对于价值理念的思考与理解,坚定捍卫和守护正确的价值判断,不断提高自身对于网络平台中不良价值信息的辨别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例如,“感动中国十佳人物”评选就是很好的网络仪式活动,学校可以大力倡导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评选活动了解每位候选人高尚的品格以及感人的事迹,在学生心中树立道德典范,用道德典范的力量鼓励学生追求高尚的价值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网络评选避免不了与错误价值观的思想交锋,在这个过程中达到反复强化并坚定正确价值认同的效果。学校还可以此为契机开展学校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举行颁奖仪式,在全校范围内树立典型模范供全校学生学习。积极健康的仪式活动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与推广,就能最大限度地使得社会的正能量、正确的价值理念、高尚的道德品格在青少年群体之间传播与交流,从而产生“化学反应”以更好地达到新媒体仪式活动的教化目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