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专科衍生型模式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研究

时间:2024-05-04

冯莉颖 陈宗华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海南海口 571126)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增加投入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途径,突破人力资源供给上的局限是增加投入的关键,提高人力资源的能力是技术进步的基础,由此可见,实现经济续稳增长,主要是解决人力资源稳定供给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解决学校如何培养出有效服务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问题。

1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职业院校的核心功能与使命。面对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深刻变化、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与开展,这使得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这种矛盾冲突集中地表现在高等职业教育影响和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不足。虽然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但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目前主要局限于专科层次。这种职业教育结构,使得我国面临严重缺乏原创性的、顶尖级的创新人才,严重缺乏高级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困状。“在可以遇见的未来,以复杂、尖端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需要大批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素质技术应用人才,大专层次的高职已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对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为解决这一矛盾,国家作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大决策,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改变一些本科学校的办学走向、探索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的形式与路径成为必然。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文件精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初等职业教育是构建完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将来的职业硕士教育、博士教育做好准备,搭建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2014年3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为职业教育增添新的动力。”至2016年6月,现已有13个省市181所试点高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变。

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支持国家教育改革、推进人才红利建设的重要举措。培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亦是高校的时代使命与责任。

2 以专科衍生型模式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实现路径

2.1 专科衍生型模式的介绍

专科衍生型模式即高职专科院校在办好原专科层次专业发展的基础上,选择区域产业升级亟需、技术型应用型要求较高、专业建设优质的主导专业,开办本科职业教育。国外开展的方式如:在专科学校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班,如日本高等专科学校的专攻科(专升本)专业、部分单独授予学士学位的美国社区学院等。国内开展的方式一,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中试点四年制高职本科,一般是在高职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中进行试点,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和本科院校一起合作开发四年制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技术应用型和高端技能型人才,招生、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实施主体都在高职院校,毕业由合作的本科院校颁发毕业证书,我国四川省就普遍采用了这种方式。方式二,开展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模式,一般是在高职院校支撑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的特色专业中进行试点,高职院校、专业对口的本科院校一起合作开发前段3年、后段2年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教学和学生管理分段负责,资源共享。前段专科三年学业完成,由高职院校发放专科毕业证书、学生参加省级主管机关组织的转段考试,成绩合格,进入后段本科两年学习,毕业由本科院校颁发本科毕业证书,我国海南省于2014年开始试点。

2.2 以专科衍生型模式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方法

在职业院校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既是职业教育的新话题,但也遵循职业教育的原本规律及特点。

2.2.1 办学定位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专科职业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首先保持职业教育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前提,在专科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基础上,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即具备职业素能、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既要掌握多个岗位的操作工艺,又要具备对工艺进行修改和完善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设计工艺、创新工艺的能力。

(2)服务地域定位: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存在之基是服务区域建设,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并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等不断调整优化,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此,学校要认清学校所处的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做到扎根谁,融入谁,占领谁,贡献谁,甚至引领谁,要做到与地方(行业)相融、相长、相促、相亲,形成共生共存的互利双赢的办学态势。

(3)服务功能定位: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校应重点突出大学功能的科技创新工作,以服务产业升级、技术方法创新、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技术转接应用等方面为主要目标,开展服务功能域的建设,提升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及贡献度。

(4)层次与额度定位:在专科职业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更需要根据其办学类型处理好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专业硕士层级与额度及职教、普教类型与额度的关系,集中优势专业学科,做好服务贡献,获取社会认可。

2.2.2 专业设置

根据《决定》内“调整完善职业院校区域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院校在调整和新增专业应满足“用、新、需、能”四个层次的原则来设置专业,具体为:“用”——在学校确定的服务地域、行业领域内,有相应的产业,所设专业能够作用于产业的持续发展,即为企业所用。“新”——在专业作用的行业、产业内,结合学校确定的服务功能域,为产业升级、技术方法创新、研发新成果等服务,即为产业创新。“需”——在学校确定的层次与额度范围内,分析市场对各层次人才与技术的需求,对技术匮乏、人才紧缺的产业服务,即为市场所需。“能”——在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内,从师资、设备、场地等方面能够支撑新专业的建设及发展,即为学校所能。

2.2.3 实践教学建设

科学合理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如何开展好实践教学是实施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异同点,实践教学占总教学学时的比重应不少于40%。

(1)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就是构建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B类课程(即有理论又有实践)、C类课程(纯实践)及各实践环节设置等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主要包含: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三个部分,要求实训项目与工作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配套完备的实践教学条件:根据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所需,应从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师资、实训运行机制等4个方面配套实践教学条件。其一,实训场所的特殊性以及实训设备需考虑教学内容、生产运行及产业发展等因素,对高校要求高、投资大,仅依靠学校力量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所以可以通过校内实训室、校中厂、校办企业、校企合作单位、校外实训基地或与其他高校合作等形式拓展实践教学场所,其中深度挖掘校企合作、开展产教融合是实践教学开展、运行的重要保障。其二,实训师资可以采用内部培养、内部评聘、外部引进、外部共享几个模式,开展“实训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其三,实训运行机制则需从实验/实训课程的确定,课程大纲的制定、实训项目的设计、实训指导书的编写、教材选取、实训设备管理、实训耗材管理、实验/实训过程的管理、成绩考核与材料存档、实训制度等方面构建。

(3)实践教学成果认定与收集:实践教学成果主要从如下方面给予认定和收集,实训报告、实训作业、实训作品、提供解决问题的报告、方案、论文,参赛成绩,产品设计方案、技术咨询报告以及成功将实践成果完成转化所得到的社会收益。

2.2.4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受教的实施主体,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基本保障。实训师资可以采用内部评聘、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外部共享几个模式,开展“实训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内部评聘:其一,制定严谨的认定标准,明确教学、教研任务并给予配套的研究资金,通过对任务的考核,实现晋升的路径。其二,建立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晋升的关联机制,创新“双师型”教师职称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认证机制等,打通高校和行业企业人才流通渠道。目前,湖北省在省内高校首次推行职称分类评审,把教师分为教学为主、科研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社会服务与推广等四种类型,鼓励教师各展所长。

(2)内部培养:合理利用寒暑假选派师资深入企业实践,选派年轻教师深入企业带薪脱岗实践,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做个案研究、专项调研,鼓励教师兼职企事业单位专业事务,扩大专业影响力,鼓励教师获取行业从业资格证书,加大实践教学软件培训的力度,构建跨专业实训平台。

(3)外部引进:学校应落实培养引进专项经费,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积极引进企事业单位的高管到高校任教,拓宽师资来源的渠道,聘请企业高管成为兼职老师,构建庞大的兼职教师库。

(4)外部共享:学校设立“双师型”教师研修和交流的补贴机制,促进教师校校交流、校企交流,共享高校师资、企业师资。

2.2.5 质量评价

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院校,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需继续探索“管、办、评分离”的评价制度,采用校内外相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多层次的方式,开展自我诊断、外界评价的质量监控体系,大力推进外界评价。主要体现如:①公开数据评价,主要从学校上报的数据平台、高级报表、信息公开、年度质量报告等多方面的校方常态数据进行观测及分析考核,着重观测学生服务社会的基本能力,如从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巩固率、适任率等(即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适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率。)②有效介入第三方机构搜集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评价,通过在职、在岗学生的工作表现,综合分析学校的专业定位、能力定位、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评价要素。③增设毕业生反馈机制搜集毕业学生对学校的评价,通过学生在工作中的实践与体会,主要从学校的专业定位、能力定位、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训练等六方面设计评价要素。

3 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院校的问题与措施

3.1 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在专科职业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道路上,一方面专科层次着重于技能运用,对技术创新、技术研发研究能力欠缺,另一方面传统精英模式的本科教育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这成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与严重阻碍。要解决问题、扫清阻碍,就必须处理好“专业与学科、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先进与落后、通才与专才、高级与低级、创新与继承、应用与非应用”等8个问题。只有认清问题才能解放思想,才能自我解放,才能大胆改革创新。

3.2 增强办学体制机制活力

增强办学机制体制活力的保障措施其一是拓宽办学对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强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挥企业办学的主体作用,落实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优惠政策,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高等职业院校。其二是拓展办学模式,改进各类模式的管理与监控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和分类管理,促进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探索新建型、衍生型、转化型、升格型、合作型高等职业院校。其三是政府要研制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在事业发展、资金安排、重大教改项目、专业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或政策倾斜。

3.3 增强行业企业参与活力

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实施中,行业企业的参与是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企业关注教育、参与教育、支持教育的力度成了职业教育成绩的主要砝码。要得到这一个有力保障,首先需要解决企业的优惠政策,令其自主参与、积极参与。这需要出台惠企政策,诸如:对企业因接收实习生所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对接收指导实习生的企业技术人员给予福利补贴;对转型高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业或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税收等优惠。

产业界、行业组织,应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联合高水平学校、大中型企业等建立“双师型”师资培养基地,并尝试成立专门培养机构,完善培养制度。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研究与设想,明确的方向指引、明确的施行路径,在高等教育中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可以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路径,来实现国家通过职业教育强国强民,提供有力的人才供给,实现国家经济稳步发展。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有力地支持国家供给侧战略的稳步实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