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30多位红军将领与黄土高原上的一个村庄——听革命后代李芝玉讲那过去的故事

时间:2024-04-23

■ 段启祥

本文作者段启祥参观环县八珠革命纪念馆时与李芝玉(左)合影

2020年9月17日早晨,笔者从西安乘车前往环县参观八珠塬东庄等革命旧址。过了咸阳、彬县,越往北,地势越高,人烟也越稀少。从庆城县开始就进入黄土高原区域了,过了庆城就进入环县的南大门曲子镇。汽车一路上只在庆城县城公路边短暂停留下客,一路上再没有停留,行驶了6个小时后才到达环县县城,足见路途之遥远。

党在八珠塬的堡垒户

环县是革命老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北部,东临华池县、陕西省定边县,南接庆城县、镇原县,西与宁夏同心、固原毗邻,北与宁夏盐池县接壤。环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境99%以上面积为黄土覆盖,是当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9月20日早晨,在去了山城堡战役纪念馆、河连湾中共陕甘宁省委旧址和东老爷山红一方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后,笔者乘坐出租车从木钵镇去了八珠塬东庄村。这个村距离环县县城45公里,李凤存家就在塬下山崖断面的几孔窑洞里。说是东庄村,笔者就看到了他们一家,除了作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孔窑洞外,还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

环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庄革命旧址

环县人民政府2011年8月24日公布

环县人民政府2015年7月6日立

侧面是李家的几孔窑洞,有个窑院。进入窑院的大门,可见门楣上悬挂着环县人民政府颁发的“革命家庭”牌匾。李凤存的后代——79岁的孙子李芝玉在八珠塬上距离他家数百米的环县八珠革命纪念馆接待来访者,义务给来访者讲述发生在他家的革命故事。他的老伴则在家里接待来访者,向来访者讲述发生在自己家的革命故事。只要有来访者,他们夫妇就不休息。已近耄耋之年的老夫老妻,不时进进出出,给来访者讲解、指点,令人感动。

作为革命旧址的四孔窑洞对面是一座山,准确地说,就是一座数百米高的黄土丘陵,丘陵与李家之间是一条深沟。家里养了两条大黄狗看家护院。这里人烟稀少,甚是荒凉,也很偏僻。但两位老人守护着这革命旧址,坚守着,乐此不疲。两位老人言语低调,不张扬,不夸张,不溢美,实事求是,朴朴实实,令人起敬。笔者去那天,亲眼所见,两位老人接待了四批来访者。老人告诉笔者,子女都在西安、兰州等地搞绿化,家里只有他们两人。

李凤存家所在的八珠乡东庄村位于环县东南部,东临华池县的白马、五蛟,南接曲子镇,北靠范家川乡。这里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山峦起伏、丘壑纵横、位置偏僻、视野开阔。据了解,李家在这些窑洞里已生活了五代人。李凤存的孙子李芝玉告诉笔者:

我爷爷李凤存,是环县八珠塬东庄村人,1887年10月生。1931年11月,陕甘边游击队在刘志丹、谢子长、阎红彦等率领下进入环县八珠塬、樊家川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创建革命根据地。渴望进步的爷爷主动接近这支革命队伍,并以隐蔽的方式邀请刘志丹、谢子长、阎红彦等领导到自己家里食宿、休整,利用一切机会给刘志丹等领导通报信息,提供帮助,支持革命。其间,刘志丹等领导向爷爷灌输了大量的扩红、闹红、翻身求解放的无产阶级革命意识,使爷爷从一个普通的农民转变为具有初步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党的基本群众。在陕甘边游击队数次进入八珠塬地区开展武装革命斗争期间,爷爷多次想方设法筹集粮食,杀猪宰羊,不仅为游击队提供食宿,还积极帮助游击队解决实际困难,协助游击队诛匪除恶,打富济贫,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从这个时候起,我们李家就成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八珠塬的堡垒户。

1934年冬,刘志丹带领游击队又一次来到我家。经刘志丹介绍,爷爷认识了时年21岁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习仲勋也深感我爷爷是一个革命信念坚定、可以信赖的党的基本群众。从此,习仲勋等领导就把我家作为游击队的秘密联络点。

在李芝玉妻子的指引下,笔者参观了习仲勋住过并在那里工作过的窑洞。窑洞内有地道可直通山沟底,出现紧急情况,可以迅速从地道转移。习仲勋担任中共环县县委书记期间,由于复杂的敌情,县委机关经常搬到李家窑洞秘密办公。这孔窑洞,习仲勋曾住过两年之久。笔者了解到,李凤存深受习仲勋等共产党人的影响,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

李芝玉讲述他的革命家庭

李芝玉接着说:

1936年5月18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西征战役计划,组成中国人民红军西方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5月底,红军西方野战军进入环县,在我家的四孔窑洞里,设立了红军西征指挥部,彭德怀、左权等红军将领在这里部署了解放曲子镇的战斗。5月31日,红军侦察员侦得国民党军冶成章 (外号 “野骡子”)部晚上在曲子镇驻扎。6月1日,经过一天激战,冶成章被活捉。此役打响了西征的第一枪。马鸿宾急调8个营的兵力进行反扑,彭总随即赶往曲子镇进行新的军事部署。临行前,彭总在我家窑洞前摄影留念,并赠予我爷爷一张。

随后,左权、杨得志、聂荣臻率领的红军西征部队解放了曲子镇。在解放曲子镇等战斗中,我爷爷组织当地30多名进步农民组成担架队和运输队,向前沿阵地运送军需和粮草,随军救护伤病员。爷爷本人还为部队站岗放哨,并将在曲子镇战斗中负伤的马兆祥等三位红军伤员接到自己家治疗、护理一个多月。

曲子镇战斗胜利后,彭德怀在我家召开了战斗总结大会和进攻环县动员大会。会上,表扬了八珠区广大群众踊跃支前的奉献精神。彭德怀称赞习仲勋是“合格的催粮官”,李凤存是 “合格的筹粮官”,李凤贵 (李凤存的弟弟)是“称职的担架队长”,马兆祥是 “优秀的红军战士”。红军离开八珠塬时,彭德怀赠送我爷爷铁马镫一副作留念,并嘱咐习仲勋和我爷爷在八珠塬筹办一所小学,他们愉快答应了。彭德怀离开我家时,我爷爷也将一副铜马镫赠给彭德怀。遵照彭总的指示,习仲勋和我爷爷在八珠塬办起了第一所小学,我爷爷任校长,红军干部王志清任副校长,蔡九昌任教员。

同年6月9日,中共曲子县委在我家召开了中共八珠塬区委成立大会,我爷爷被群众推选为八珠塬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经习仲勋、白鹤桐、马兆祥介绍,我爷爷李凤存、伯父李万财、父亲李万义三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任西方野战军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的邓小平,将自己随身带的一把雨伞赠予我爷爷,以示祝贺。

6月中旬,习仲勋受命担任中共环县县委书记,爷爷让我父亲李万义赶着毛驴护送习仲勋赴洪德上任。临别时,习仲勋把自己用的一个牛皮包赠给我爷爷,鼓励他坚守根据地不动摇,全心全意为党工作。

由于国民党民团赵思忠 (又名赵老五)等土匪武装对新生革命政权的骚扰,为保证党的领导机关的安全,中共陕甘宁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环县、曲子县的领导,从驻地河连湾迁往八珠塬东庄村我家办公和活动。我家专门腾出四孔窑洞作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以及曲子县、环县及八珠区各级党政组织一处秘密办公联络点。其间,凡是有相关会议的召开和秘密活动的开展,我爷爷都及时让我奶奶或我伯父或我父亲承担站岗放哨及传递情报等工作任务。

7月下旬的一天,彭德怀、张浩、耿飚等红军将领和中共陕甘宁省委的几名领导正在我家召开一次重要军事会议。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民团头目赵思忠带人赶来包围会场。危急时刻,得到情报的爷爷立即让我父亲李万义抄小路抢先报信。我父亲一路猛跑,火速赶回家中报了信,才使与会领导安全转移,避免了一场难以估量的伤亡和损失。在我爷爷的影响下,东庄村的群众积极帮助和支持红军游击队,沉重地打击了民团赵思忠部。

11月22日,山城堡战役胜利。26日,周恩来在返回保安途中在我家住宿一夜。27日,红军离开八珠塬休整。朱德在我家主持召开了山城堡战役总结大会,彭德怀、左权、李富春等领导讲话,40多位红军将领及中共陕甘宁省委、省苏维埃政府领导参加了会议。28日,离开了八珠塬。

从1931年至1936年,刘志丹、彭德怀、左权、聂荣臻、邓小平、李富春、徐海东、陈赓、罗瑞卿、习仲勋、耿飚等30多位领导、将帅,都曾先后在我家的土窑洞里生活和工作过。他们在这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呕心沥血,也与我家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2021年8月3日,山东大学 “爱的三角”支教团甘肃分队到环县八珠革命纪念馆参观时和李芝玉 (前排中)合影

抗日战争时期,爷爷积极响应党中央开展 “大生产运动”的号召,带领群众开荒种田,教育 “二流子”改邪归正,从事农业生产,全力支持陕甘宁边区的革命事业,为打破国民党对边区的经济封锁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42年12月,爷爷被评为曲子县劳动模范,光荣地出席了 “陇东分区劳动英雄、劳动模范表彰大会”。1944年12月22日,爷爷又光荣地出席了 “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劳动英雄和模范生产者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会后的几年里,爷爷为边区政府捐献粮食100余石。

1947年3月初,为支援人民解放军抗击敌人,爷爷带着自己的弟弟李凤贵、侄子李万忠,用毛驴驮着自家做的和当地群众送的700双军鞋,躲过国民党军的重重关卡,昼夜兼程,6天后赶到青化砭,把这些军鞋亲手交给习仲勋。临别时,习仲勋将自己在青化砭前线的照片赠给爷爷,鼓励爷爷为革命多作贡献。

1948年,解放陇东战役全面拉开,西北我军当时的后勤部就设在我家。在当时极其困难的对敌斗争环境下,爷爷长期在有关领导的指挥下投身革命,带领当地群众参与支前拥军工作。他们把多方筹措的军需粮草运送到这里,经过加工后再分期分批运送到战地前线。其间,爷爷不慎被国民党军马鸿宾部抓俘,被吊在一棵大树上严刑拷打,敌人要爷爷供出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和党员名单,爷爷坚贞不屈。

新中国成立后,爷爷由于善于领导农村工作,并带头组织群众参加互助合作,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拥护。1950年,爷爷再次被评为 “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赴京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表彰会议,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在李家,笔者见到了李凤存与全体与会代表的合影,照片上解放军英模代表居多。李凤存扎根基层,当了一辈子农民,深受家乡农民的爱戴和尊重。1966年9月,李凤存逝世,享年79岁。

“真正的铜墙铁壁”

20世纪90年代,中共环县县委书记周天佑和副县长王录等人前往深圳,看望习仲勋。谈到八珠塬时,85岁的习老一口气说了11个人的名字,第一个就是李凤存。王录先后5次看望过习仲勋,每次见面,习老都会提起八珠塬,提起李凤存,每次都要聊上一两个小时,足见习老对革命老区一往情深;也足见习老对革命老人李凤存的感情。

2008年3月,中共环县县委作出决定,命名李凤存家为“曾为中国革命作出突出贡献的革命家庭”;2009年7月,中共环县县委再次命名李家为“曾为中国革命作出突出贡献的革命家庭”,并作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李家窑洞里,笔者想了很多,正是有无数像李凤存这样真心实意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革命,投身革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正像毛泽东所说的:“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这是毛泽东1934年1月22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所作结论的一部分。

1935年10月12日至15日,毛泽东和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长征途经环县境内。据笔者采访所知,红军到达镇原县境内的三岔镇,是环县与镇原县的交界处。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徐海东派来迎接中央红军的通信员。毛泽东极为高兴,要求部队快点走。

10月12日,陕甘支队从镇原殷家城进入环县,毛泽东就住在村民张永印家。13日,红军部队在洪德城、河连湾一带宿营,毛泽东在杏儿铺农民邓富帮家住过一晚。当夜,毛泽东和房东邓富帮拉了半夜的家常,询问、了解当地的革命形势和群众生活问题。邓家连夜给毛泽东赶制了一双土布袜子。随后,毛泽东和红军部队经过耿湾、东老爷山,过华池境进入陕北吴起镇。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15年前所作的结论应验了,被不争的历史事实证明了——共产党夺取了全中国。

李凤存的重孙李鸿章自己出资在家乡八珠塬上离他家数百米远的地方建立了环县八珠革命纪念馆,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亲笔题写了“环县八珠革命纪念馆”九个大字。纪念馆于2014年5月建成并开放。馆内有文字,有图片,图文并茂;还有革命文物,其中有1936年7月李凤存次子李万义从瓦窑堡取回的习仲勋的一对红色牛皮密码箱。1936年10月,习仲勋调往关中任职时将密码箱寄存在李家,从此再没有取走。密码锁为古诗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四句诗对上后,箱子可以打开。馆内也有彭德怀等领导在李家工作、生活期间用过的马鞍、皮包、铜壶等珍贵革命文物。这些革命文物见证了李凤存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结成的深厚革命情谊,也见证了他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