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 江和平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同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军队展开的大规模局部战争,也是人民军队唯一一次在外国领土、联合外国军队作战的正义战争。志愿军统帅彭德怀司令员与朝鲜领袖金日成首相在朝鲜平安北道大洞的首次会晤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发布了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命令。为保证安全、避免敌机轰炸,毛泽东的意见是将志愿军司令部的地址设在鸭绿江北岸一个隐蔽的位置。彭德怀坚持志司设在朝鲜战场。他的一贯思想是指挥部离前线要近,这样既利于了解战场情况、联络部队,也便于与金日成一起协调两军,统一指挥作战。
9日,朝鲜政府通知位于平壤的各国使馆转移。10日,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临时代办柴成文与部分使馆工作人员携带电台转移到熙川附近的农村。15日,倪志亮大使因病回国,柴成文主持使馆工作。
15日,朝鲜首都平壤告急,金日成派副首相兼外务相朴宪永赴中国东北沈阳面见彭德怀,请求中国尽快出兵,希望与彭德怀早日会面。彭德怀告诉朴宪永:我们中央已最后决定,预定10月19日开始部队分批渡江,希望人民军继续阻击敌人进攻,迟滞敌人。
19日晚,彭德怀乘吉普车首次跨过鸭绿江,赴朝面见金日成,跟随的只有参谋杨凤安、两名警卫和一辆装有电台的卡车。
同时,柴成文接到中共中央急电:速告金日成,彭德怀入朝赴金日成处会晤,望作具体安排。柴成文立即带领翻译金苏诚、司机朴世浩出发,乘夜幕坐吉普车从熙川赶往金日成的住地德川。沿途山高路窄十分危险,因防敌机不能开车灯,有一次吉普车的右前轮行至悬崖边上,好在司机踩住了刹车,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柴成文从司机左侧绕下车,才幸免于难。
20日,彭德怀抵达朝鲜边境城市新义州。在此等候的朴宪永陪同彭德怀前往与金日成见面的地点,途中彭德怀的电台车掉队。彭德怀10余天来昼夜不停地紧张工作,往返于北京、沈阳,与中央领导商讨战略决策,向首批入朝部队的领导同志布置行动计划。杨参谋见年过半百的彭德怀两眼红肿、面颊消瘦,十分疲劳,劝他休息一会儿。彭德怀急于赶路不肯休息,说:“我带兵打仗几十年,还没有遇到像今天这样既不明敌情,又不明友情和地形的被动情况。”
同日中午,柴成文经德川郡委员长带路来到一条铁路隧道。隧道里停着的几节火车车厢是金日成的最高司令部指挥部,这里还有苏联顾问。柴成文见到金日成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已过江,要见首相。”金日成兴奋地说:“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朝鲜人民盼望已久了,中国不愧是我们的可靠后盾。”柴成文说:“中朝两国唇齿相依、患难与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革命斗争是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金日成说:“彭将军的到达,给极端困难的朝鲜人民带来了力量和鼓舞。”因敌军的推进,金日成另选了见面地点。
同日傍晚,金日成、柴成文各乘一辆黑色小汽车离开德川,沿着丘陵地带向西北方向疾驶。次日凌晨2点,他们到达昌城郡东仓与北镇之间的小山村——大洞。大洞实际并没有洞,而是一个仅有三四户人家的小山村。村西北稍高处有间好一点的平房,拉上布幔,铺上地毯,作为金日成的住处。
柴成文的住处被安排在山口处的一间草料房里,屋里仅有两张长木头凳,他在此迎候阔别多年的老首长彭德怀。柴成文与彭德怀非常熟悉。抗战时,他在时任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领导下,任八路军前总参谋处股长,1942年反“扫荡”时跟随彭德怀突出日军的重围。
21日黎明前,等候了约两个小时的柴成文终于见到彭德怀。看到颠簸了一天两夜的彭德怀单枪匹马地来到炮火连天的前线,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完全不顾个人的安危,争分夺秒地拼命工作,柴成文由衷地崇敬。
柴成文请彭德怀休息一下,风尘仆仆的彭德怀片刻也不休息,用一个破瓦盆里的水洗把脸,提提神,就坐在长凳上与柴成文交谈。彭德怀向柴成文介绍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抗美援朝的决策,详细地询问了朝鲜前线的情况,一直谈到天亮。柴成文作为军事情报干部十分了解朝鲜的战况,他三个月前受总参谋部派遣先行赴朝开展情报工作,由他提供的朝鲜战场敌友态势、朝鲜后方主要情况的汇报纲要,为党中央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0月21日早晨,交谈了数小时的彭德怀对柴成文说:到外面转一转。他们一前一后走在稻田间窄窄的田埂上,边走边继续谈情况,也没吃早饭。彭德怀忽然停下脚步,抬起两臂问:“你带小剪刀没有?”彭德怀的衣服是从西安穿来的粗黄呢子军装,两个破袖口上掉出一些长短不齐的线头。柴成文说:“有一个指甲刀。”彭德怀说:“行。”指甲刀不好用,在袖口这边剪一圈,那边剪一圈,剪得也不齐。彭德怀整理了一下说:“算了,实在是太紧张了,没时间换衣服,反正是战争时期,就这样去见吧。”即便条件有限,彭德怀与外国领导人见面依旧不忘代表中国的形象,可见他的礼仪修养。
上午9点,金日成派人来请彭德怀,柴成文陪同前往。在室外等候的金日成见到他们,微笑着迎上来,说:“我代表朝鲜党、政府和人民真诚地欢迎彭德怀同志。”彭、柴脱鞋入室,中朝两军领导人的首次会谈开始了。
彭德怀首先转达了毛泽东、周恩来的问候,接着介绍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入朝的部队:4个军、3个炮兵师、高射炮团、工兵团、汽车团等共约26万人,于19日晚开始分批自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今吉林集安)3个方向渡鸭绿江入朝。第二批入朝的志愿军将达到6个军共30多万人,以后根据实际情况还可继续增调。
金日成面露笑容,感谢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全力援助,并介绍了美军大规模北进的情况和朝鲜人民军的现状。
彭德怀根据金日成的介绍,认为麦克阿瑟占领平壤后绝不会到此为止,下一步肯定会向鸭绿江边进犯。为使中朝两军协调作战,希望金日成率人民军总司令部和志愿军司令部驻在一起,以便随时协商处置重大问题。
金日成表示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所以派内务相朴一禹作为朝鲜驻志愿军司令部全权代表,协调处理事情。志愿军入朝后的作战行动,则请彭德怀指挥处置。
谈到中午,金日成招待彭、柴二人用午餐。下午谈完后,疲惫不堪的彭德怀方才休息。当日,大洞的上空有大批敌机掠过,隆隆的炮声由远而近,危险正向这里逼近。彭德怀问金日成附近的敌情,金回答:“还在德川附近,离此地约200里。”彭德怀具有多年的战斗经验,听炮声认为敌人并非太远。果然,异常骄横的敌军如入无人之境,其先头部队由德川经熙川,距离彭、金会晤的大洞很近。幸亏敌军未能获取他们所在地的情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2日一早,彭德怀便来到金日成的住处,看到金还没起床就转回来了。9点钟,彭德怀又去了,金日成正好出来散步,二人便在稻田间边走边谈。他们互相介绍情况,商谈此后作战以及方方面面的问题,谈得很细、很多,例如长期打算问题、依靠群众问题、领导作风问题、军队设立政委问题等。彭德怀内心非常着急,但也只能边了解情况,边与金深入探讨,部分问题尚未达成共识。一直谈到23日晚上,双方的会晤才结束。
24日,彭德怀由大洞转移到不远处的大榆洞,这里是志司的第一处驻地。同日,金日成到达紧靠鸭绿江南岸高山镇的指挥部。中方派柴成文在位于满浦的中国使馆,负责与朝方的沟通。朝方派朴一禹留在志司,负责与中方的沟通。
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在大榆洞成立。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日13时,志愿军118师首战告捷,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由此打响。
1950年10月21日下午,志愿军司令部通信处处长崔伦带领的电台车赶到了大洞,与彭德怀会合。彭德怀立即给中共中央、毛泽东以及高岗、邓华等发电报,告知于上午9时在大洞与金日成会面的具体情况。彭德怀根据掌握的情况调整了原定的防御部署,向毛泽东提出:“目前应迅速控制妙香山、杏川洞线以南构筑工事,保证熙川枢纽,隔离东西敌人联络是异常重要的……请邓(华)、洪(学智)、韩(先楚)三同志带必要人员速来我处商筹全局部署。”
当日凌晨3时,毛泽东在北京给彭德怀发来电报,其指示精神与彭德怀电报中的意见竟然完全一致,只因当时彭德怀的电台车失联未能收到。毛泽东收到彭德怀当日下午发来的电报后立即复电,称彭德怀的方针是稳当的,批准了彭德怀的计划和部署。
抗美援朝第一阶段,彭德怀与金日成除首次会晤外还有多次会晤:1950年11月15日与12月7日两次在志司第一处驻地大榆洞,1951年1月10日与2月4日两次在志司第三处驻地君子里。
1950年与1951年,金日成多次前往北京会晤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
经过真诚的会晤与有效的沟通,中朝双方先后就重大问题达成了一致。例如成立了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解决了中朝两军统一指挥的问题,中方推荐彭德怀任联司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朝方推荐金雄任联司副司令员、朴一禹任副政治委员,志愿军第三次战役解放汉城(今首尔)后作出停止追击、稳步打开战局的正确决策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