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 叶青松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战旗方阵中,有一面“英雄硬六连”荣誉军旗列阵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这个连队被中央军委和国防部两次授予荣誉称号。还有一个荣誉称号,名字更响亮,叫“硬骨头六连”。数年前,笔者参观该连连史馆,连史馆门头匾额就写着“硬骨头六连”5个大字。至今,连史馆里三件传家宝还时常映现在我的脑海中。
在“硬骨头六连”连史馆里,一把拼弯的刺刀,放置在写有“铮铮铁骨,英雄六连”8个字的红色缎面上。它向人们诉说着发生在宜川瓦子街战役中的拼杀故事。
1947年3月,胡宗南率部进攻中共中央驻地延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指挥的国民党军整师整旅地被西北野战兵团歼灭,导致胡宗南整个集团大为恐惧,军心涣散,士气消沉。时任国民党军整编第27师师长的王应尊书面回忆说:“官兵对师旅为单位的作战,已失去了信心,但对整编军以上的大兵团作战,还存有一种侥幸与幻想。我当时任整编第27师师长,亲身参加了瓦子街战役。当1947年秋,胡宗南集团在陕北损兵折将,一筹莫展之际,获悉解放大军的陈(赓)谢(富治)兵团由晋南渡河,挺进豫西。在这一声势浩大的进军中,蒋军在豫西各地的守备部队,惊慌失措,纷纷告急。此时,蒋介石为了策应河南作战,并保守关中,遂命令胡宗南由陕北方面抽调兵力,星夜开往豫西。于是胡宗南本人也就乘机由延安溜回西安,把陕北的乱摊子完全交给刘戡负责。当时胡宗南集团的兵力部署概况是,陕北方面,何文鼎的整编17师守备延安,整编第76师的24旅张汉初部守备宜川,刘戡整编第29军军部驻洛川,整编第27师除一部兵力维护洛川至延安的交通外,主力也驻在洛川附近,整编第90师全部集中在黄陵附近整训。”
宜川,西临洛川,东濒黄河,北通延安,是咸(阳)榆(林)公路上的三角区域地带,战略位置相当重要。胡宗南把主力调往豫西时,在宜川摆了一个整编旅。这个整编旅,就是整编第24旅,旅长张汉初。
此时,解放军在全国的形势一片大好。人民解放军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摆开品字形的阵势挺进中原,到1947年底已歼灭国民党军近20万人,解放了近百座县城,国民党军160个旅有90个旅被吸引到了中原。在这样的态势下,西北野战军决定南下攻打宜川。
西北野战军向张汉初开刀,作战手段是“围点打援”。不过,这次包围宜川,国民党援军有可能在3个方向出现。为此,彭德怀打宜川准备了三套方案,而三套方案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打援军时,各部队应协力攻城,不得让宜川城内的国民党军第24旅逃跑了。
1948年2月22日,第3纵队和第6纵队开始向宜川城进攻,第二天扫清了外围,第三天就将宜川城包围了起来。
守宜川的张汉初行动受到多方限制不说,手下的两名团长还不听指挥,他给胡宗南打了近百个电话,都是秘书出面了事,而胡宗南根本不予理睬。
无望之际,张汉初想起了刘戡。刘戡此时倒是格外大方。王应尊回忆,刘戡“连会议都没有召开”,就下达了“解围”命令:整编第27师31旅部带一个团和47旅部带两个团(缺一个营)打头,整编第90师53旅和61旅共5个团殿后,以常势用兵,从洛(川)宜(川)公路线上行军,取道瓦子街,快速赶往宜川。
王应尊说:“我记得是在2月25日前后,全军由洛川出发,按整编第27师、军部和整编第90师的次序,沿洛宜公路向宜川前进。”
听说“刘戡动起来了”,西北野战军着实高兴。彭德怀边说边下达了作战命令。彭德怀问张宗逊:“1纵怎么样?”
张宗逊对1纵很了解,极有把握地说:“没问题!我倒是担心2纵,2纵离瓦子街最远,能不能赶得过来!”
彭德怀说:“这次战役的成败关键在口袋底,口袋底扎得紧不紧非同小可!”
王应尊在“增援日记”中记载:“第一天(2月25日),整编第27师由洛川以东地区出发,下午到达永乡附近宿营。据报在永乡东北约50华里之观亭附近,发现有解放军的部队。当时因为我是军的先头部队,有责任弄清这一情况,报告刘戡。随即星夜派一轻装营,前往进行武力搜索。该营突入观亭后,果然发现解放军之大部队——第1纵队。一经遭遇,撤退已来不及,遂陷入重围。经过一度混战后,该营损失大半而回。该营虽遭受损失,但对观亭的情况已弄明白,于是我据实报告了刘戡,并向他提出建议,先集中力量打观亭,然后由观亭前往解宜川之围。理由很简单:解放军既包围了宜川,而又集结较大的兵力于观亭,这显然是准备打援兵的。如果先不去掉这一翼侧威胁,仍沿洛宜公路前进,不但不能完成解围任务,而且解围部队本身亦必遭受危险;如果先打下了观亭,不仅解除翼侧威胁,免受危险,而且就地形上说,可以由观亭沿一条山梁抵宜川城下,解围是比较容易的。刘戡同意了我的意见,立即请示了绥署。
“第二天(2月26日),因等候绥署指示,在原地停止,没有前进。是日晚接得绥署的电令,大意是宜川情况紧急,在时间上不允许先打观亭,仍按原计划,沿洛宜公路迅速前进,以解宜川之急。第三天,在既无信心而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除在公路两侧山上派出侧卫担任掩护外,大部队沿洛宜公路向宜川前进。在行军中大家低头不语。我问副师长李奇亨和参谋长敖明权这次解围有无把握,李奇亨毫不踌躇地对我说,这次行动不但解宜川之围没有把握,而且我们解围部队本身颇有危险。李奇亨素称勇敢,突出此言,更加影响了我的信心。是日在行进中,除两侧山中偶有零星枪声外,无大接触,晚在瓦子街以东某村(记不清村名)宿营。夜间得悉解放军之警戒部队在瓦子街以东出没,并有大部队在瓦子街以东约十里之处凭险据守,并正在积极加强工事中。当时使人意识到此即口袋战术的口袋底子所在,大战就在眼前了。”
2月28日凌晨2时,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战士反穿着棉衣,白里朝外,很快隐蔽到瓦子街西面的莲花沟。按预定计划,袋底是宜川,袋口是洛川。此时,刘戡的殿后部队整编第90师全部离开洛川,全线进至瓦子街,夜里就宿营在瓦子街。
那就赶紧扎口袋吧!然而,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果真如张宗逊所料,出了情况没办法按时赶到。
与国民党军前卫部队王应尊指挥的整编第27师的战斗已打响,现在却缺了一个纵队的兵力去扎袋底。此时,整个南面是全部敞开着的,特别是瓦子街东南山,是这一带的制高点,如不迅速占领,堵死这个大缺口,刘戡的援兵就会顺着南边山下公路全部逃掉。
情况紧急,怎么办?第1纵队司令员贺炳炎和政委廖汉生审时度势,急令358旅占领东南山,彻底堵死援军的退路。此时358旅一个团在洛川方向警戒,一个团担任纵队的预备队,手头只剩下任世鸿任团长的714团。
358旅旅长黄新廷和政委余秋里二话没说,立即通知任世鸿前来受领任务。任世鸿一到指挥所,几位领导急切地向他交代任务。廖汉生握着任世鸿的手说:“要不惜一切代价,尽快占领东南山,不然整个战役将前功尽弃。”
任世鸿赶回团部,与团政委徐文礼、参谋长武治安等几位领导边研究敌情,边下令做好作战准备。一个小时还不到,714团就出发了。
714团刚爬上山坡,国民党军也已到达东南山最西端的前哨阵地。任世鸿马上命令迫击炮就地射击,同时命令2营6连从右翼进入战斗。
6连勇猛插入国民党军侧后,一举夺下前哨阵地。
6连拿下国民党军前哨阵地后,任世鸿带领的714团瞅准另外几个被国民党军占领的制高点,咬紧牙关,一个冲锋打上去,硬是给拿了下来。接着,714团乘势连续夺得几个相邻的高地,将火力交叉配置起来,袋底的口子基本上被封死。
国民党军第53旅157团和159团,也都死盯在这里,拼命地抢占有利地形,一时双方形成混合交战的复杂局面。
按计划有条不紊地拼杀已不可能,只能齐心协力主动配合。714团指战员乃至友邻部队,只要有插手的机会,就会立即冲上去补缺口。714团3营营长钱树登,看到2营猛攻时火力不足,不待有令,立即指挥8连配合2营6连杀向国民党军左翼阵地。转眼间,国民党军就被包围了。
6连夺取国民党军主阵地后,国民党军两个团在配属轻重武器火力的掩护下,反复争夺,每次多则一个连,少则一个排,搞车轮战术,从下午2点一直打到晚上10点多钟,总共冲击了30多次。
6连经过了一场场搏斗,伤亡已相当严重,班排建制全部不完整了。战士们就自动组织战斗群体,连长倒下了副连长顶上,副连长倒下了排长顶上,排长倒下了班长顶上,班长、副班长、老战士,一个接着一个上。
6连著名战斗英雄刘四虎,在这次战斗中打出了威风。他带领2班7个人,担任连队突击队,刚冲过脊洼部就遇上国民党军的火力网,4名战士便倒下了。刘四虎毫不犹豫,指挥其他战士迅速通过。最后,只剩刘四虎一个人冲锋陷阵。他左杀右刺,在国民党军战壕里一路杀来。这时,右边一个掩体里国民党军的轻机枪还在射击,刘四虎一颗手榴弹投过去,高喊一声冲了过去,被炸伤的国民党军士兵准备抱起机枪逃跑的当口,刘四虎飞身追上去,先是一脚踢翻了机枪,接着对准国民党军士兵的胸部就是一刺刀。另一个国民党军士兵刚跑出几步,让刘四虎抡起的枪托一砸,惨叫着栽倒在山坡上,向坡下滚去。刘四虎连续刺倒了七八个狂奔乱跑的国民党军士兵。
正当刘四虎神勇地追击国民党军士兵的时候,一个国民党军军官发现追兵只有一个人,拔出腰间的手枪,逼着乱跑的十六七个国民党军士兵,反身把刘四虎包围了起来。
紧要关头,刘四虎隐约听到后面有自己战友的喊杀声,知道后续部队上来了,便机警地选准了一个缺口,猛地一蹿,冲出十几个国民党军士兵的包围圈。就在冲出包围圈的当口,刘四虎扭头转向左边的喊杀声方向,看到一班长舒照明被一个国民党军士兵按倒在地上,高高举起的一把铁锹就要往下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四虎一个飞跃,拿起刺刀向敌人刺去。敌人身子一偏,铁锨没劈下来,一班长舒照明脱险了,刘四虎却因用力过猛而跌落到旁边的壕沟里去了。刘四虎还没来得及翻身,不远处就拥来了一群敌人。他们挥着枪托,举着刺刀,朝刘四虎身上刺来!
在这生死关头,刘四虎猛地抓住一把刺刀,乘势一跃,惊得国民党军刺刀乱晃。接着,十几把刺刀一齐捅向刘四虎。刘四虎身上11处冒血,倒在地上……后续部队上来,救下刘四虎的时候,他手上还紧紧地握着如今摆放在连史馆里的那把拼弯的刺刀。战后,刘四虎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的称号,1950年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
战斗中,第2纵队赶到了,第1纵队358旅714团在任世鸿的请求下,继续留在阵地上战斗。最终,714团突破国民党军的元宝阵地,与兄弟部队一起沿沟边、乔儿沟两个方向进攻,夺取瓦子街东南山国民党军残余据点。714团2营6连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多个山头,接着向国民党军最后一个山寨——乙庄寨发起攻击。
乙庄寨是国民党军整编第29军军部临时指挥所,军长刘戡就在这里指挥他的部队作战。任世鸿率领部队一股劲地往乙庄寨冲。他一边冲一边喊:“冲进寨子去,活捉刘戡!”在冲锋途中,任世鸿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1948年3月1日下午5时许,雪后的太阳就要下山了。瓦子街地区的小南川、乔儿沟到丁家湾这段不足5公里的山沟里,有近2万名敌军双手举过头顶投降。
瓦子街战役,严明(国民党整编第90军军长)被轻机枪打死,刘振世(国民党整编第29军参谋长)与刘戡用一颗手榴弹自炸毙命。在战场上被打死的高级指挥官有31旅旅长周由之、47旅旅长李达、53旅副旅长韩指针、158团团长何怡新等。被俘的高级人员有27师副师长李奇亨、团长邢志东、90师参谋长曾文思、159团团长安梗南、61旅参谋长张辑熙和副旅长李秀岭、183团团长刘侗夫,还有29军参谋长刘振世、参谋处长吴正德等。
刘戡整编第29军在宜川瓦子街战役中被歼,是胡宗南集团在灭亡道路上遭受的一次致命打击,大大缩短了蒋军在西北战场垂死挣扎的时间。
1949年2月,全军统一编制序列时,714团被编为“天下第一团”,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1师1团。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358旅714团2营6连改称第1军1师1团2营6连。
1964年1月22日,国防部授予第1军1师1团2营6连“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2月25日,武汉军区举行“硬骨头六连”命名大会。会上,时任武汉军区第一政委的王任重说:“6连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打先锋、扛红旗、出英雄、打胜仗的尖子连队。6连打过许多硬仗,能攻善守,敢于刺刀见红。‘硬骨头’的英名是用刺刀杀出来的。”
在“硬骨头六连”连史馆里,有一面锦旗,题款写着“赠给陆军第1军1师1团6连”,旗面写着“发扬硬骨头精神,开创连队建设新局面”,落款是“中央军事委员会”,时间是“1984年1月22日”。站在这面锦旗前,笔者想起了时任第1军政治部组织处副处长、后来曾任江西省军区政委的陶正明将军讲述的这面锦旗背后的故事。
陶正明说:“每年的1月22日,我总是想起在1984年为纪念‘硬骨头六连’,专程到北京请邓小平为6连题词的那段事来。记得那是1984年1月中旬,1师上下都在为纪念‘硬骨头六连’命名20周年做准备。当时,各级都想请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给‘硬骨头六连’题个词。我在1军组织处工作,分管‘抓基层,学六连,学雷锋’工作,南京军区指示我进京办这件事情。”
陶正明拿着南京军区党委的请示文件到了北京,找到主管此项工作的总政组织部。陶正明说:“他们对6连很熟悉,办事很热心。一边呈总政首长签批,一边准备题词内容,供邓小平同志参考。接下来,他们又呈军委办公厅办理。我就在招待所静等下文。”
在等候的几天时间里,陶正明十分焦急,部队领导也焦急万分。陶正明说:“如果邓小平同志没表示,20周年纪念活动影响会大大降低。部队领导催个不停,总部机关我又不敢追问。我就守在电话机旁,一步也不敢离开,连吃饭都装病号请服务员送到房间。在等候的过程中,我了解到邓小平的一些题词特点。比如,邓小平题词的语言比较简洁,最短的是‘求是’‘晗亭’‘深圳’,只有两个字,最长的是纪念韦拔群的题词,有200多个字。邓小平题词还有个特点,很少随机题词,一般是在北京题写好后送到被题词的单位或个人手中。了解到这些特点后,我就想,说不定会通知我先回部队,等题好词转送到6连也不一定。”
1月18日上午,陶正明在忐忑不安中等来了总政组织部的通知:“邓办答复了,因1964年后国防部给连队授予称号较多,6连是第一家,如果开了头,其他部队都会仿效。这样一来,一是不符合领导人一般不题词的规定,二是增添了首长的负担,请你给部队说清楚。”
陶正明说:“此话如同晴天霹雳!我想这件事办不了,有多少人会失望,我又是多么无能!”此路不通寻他路,此法不行找他法。于是,陶正明独自来到中央军委办公厅,找到以前见过面的邓小平的秘书,打开天窗说亮话。陶正明对他说:“首长题词有难处,能否改个方式,6连官兵人人都知道我来北京拿首长的鼓励,如果空手回去,官兵的心全凉了。要不,首长批准给6连送面锦旗也行。”他沉思了一下,说再请示一下。一会儿,他从内间出来,说:“首长(邓小平)同意不以他个人名义送,而以中央军委的名义送锦旗,内容是‘发扬硬骨头精神,开创连队建设新局面’。”
陶正明兴奋万分,立马拿着中央军委办公厅的批文,到指定做锦旗的店,让工人师傅连夜加班做了两面锦旗,一面送军事博物馆存档,一面抱着回部队。
1月22日上午9时,庆祝国防部命名“硬骨头六连”20周年纪念大会如期举行。尽管室外天寒地冻,室内却是气氛热烈……
虽然邓小平没有给6连题词,但同意以中央军委的名义送锦旗,意在鼓励6连发扬“硬骨头”精神。1984年7月,6连奉命开赴老山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又打来了一面“英雄硬六连”的荣誉军旗。
在“硬骨头六连”连史馆,参观者只要站在6连副指导员谢关友烈士留给儿子的那封家书展台前,讲解员便会向他们讲述6连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攻占小尖山的故事。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是解放军在广西、云南边境地区被迫对侵略者发起的反击作战。1984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开赴云南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开赴前线之前,第1军1师1团2营6连驻扎在云南省文山州食品公司汽车队院内,进行将近半年时间的临战训练。
1984年12月9日,第1军接替第11军的防御阵地。6连接管了距离越军最近的14个阵地。为确保6连的自身安全,1985年2月下旬,第1团领导决定“3月8日发起攻占越军占领的小尖山阵地”。战前,6连副指导员谢关友给儿子谢骏留下了一封家书。
谢关友在这封家书中写道:
我可爱的儿子,今天是你出生的第8个月,在8个月前的今天夜里你来到了这个世界。当时,我偷偷地爬在窗户外看。当你哇的一声哭声,医生说是个男孩时,我高兴极了,跑出大门外,告诉了久等你的外婆……今天爸爸是趴在床上给你写的这封遗言,地点是在云南省文山州食品公司汽车队,因为爸爸的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赴边境参战……知道为什么爸爸要给你留遗言吗?并不是爸爸怕死,而是战争是残酷的,如果爸爸为国献身了,那你就再也见不到爸爸了。你知道现在我是多么的想念你吗?我想有必要给你留几句 (话):如果爸爸牺牲了,以后当你看到这本日记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爸爸是为了打击越寇野心,保卫边疆,保卫祖国而献身的。你应该感到光荣、自豪。不要难过,要化悲伤为力量!我相信,党和政府会妥善照顾和安排你的。你一定要继承爸爸的遗志,听党的话,做爸爸妈妈的好儿子!一旦妈妈改了嫁,不要怨恨她。你想一想,你妈妈虚岁才28岁。难道叫她守寡一辈子吗?我想这些道理你一定会懂的,只要妈妈能幸福,你爸爸就会含笑九泉了……我可爱的骏骏,当你懂事后,看到这封遗言时,你千万不要难过。从内心讲,爸爸是对不起你的,使你从小就没有得到父爱……再见了,骏骏!爸爸留这份遗言是以防万一。要是爸爸能活着回来,那你长大后,爸爸肯定会拿给你看的……最后,让我好好地亲亲你 (在你的照片上),紧紧地抱抱你!再见!
谢关友写好这封家书后,部队就出发了。时任6连指导员的范洪庆回忆说:“为更好地完成此次任务,团特派作训参谋严杰协助指挥,跟踪指导。严杰是我军校的同学,他不仅参谋业务精湛,而且特别能吃苦。”
2月28日,6连连长朱喜才带领连队的班排长们,抵近小尖山阵地前沿侦察,选定了攻击路线。当侦察后回撤时,越军开始炮击,一发炮弹落在朱喜才身旁的不远处,只见冒着烟,却没有爆炸。班排长们大声地喊道:“连长,快跑,那是一枚哑弹!”
3月5日,6连召开攻打小尖山战斗协同会。朱喜才决定:1排组织一支“十六勇士”突击队,兵分三路,担任主攻;2排在3号阵地担任爆破队,重点爆破3号阵地反斜面越军的有生力量及近方位火力发射点;3排在138高地担任火力队,组织火力急袭小组,在攻打小尖山战斗打响后,利用一分钟时间火力急袭,拔掉小尖山防守的越军火力点。
范洪庆回忆说:“在战斗前,团指挥所预计到战斗打响后,敌人必定对我防御一线进行炮火封锁,并组织力量固守小尖山。团首长决定,一部分兵力提前机动到100号阵地一线,在634高地与662.6高地一线只留少数观察员。3月6日,团派107火箭连部分骨干,组成火箭弹简易射击小组抵达138阵地。他们在阵地翼侧占领发射位置,对敌实施简便射击,直接支援步兵战斗。”
3月7日下午,6连抵近到攻击位置。1团团长陈传发(后曾任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政委赵传喜(曾任6连指导员)和第1军组织处副处长陶正明为“十六勇士”敬出征酒。范洪庆说:“十六勇士名字是王健、秦德本、秦志荣、刘亮华、陈刚、王建新、雷凤鸣、朱勇、田培芝、荀为民、金德荣、章尧松、林祖武、李代林、陈国平、魏跃辉。”
3月8日5时30分,阵地上笼罩着淡淡的晨雾,“十六勇士”按预定计划兵分三路,采取“小群多路,秘密摸进,精兵奇袭,出奇制胜”的战术向前摸进。
“十六勇士”的突击队长林祖武,位于中路,向小尖山匍匐前进,实行偷袭。经过40分钟艰难摸进,贴到了越军前沿。这时,左路突击队员与越军哨兵遭遇,偷袭企图立即被暴露了,越军各种火器便率先开了火。
范洪庆回忆说:“敌人这一扫射,我们按事先计划的战斗协同,对4号高地的翼后侧进行1分钟火力强袭。这1分钟时间,我们通过简易程序向敌发射一〇七火箭弹,通过八二无后坐力炮先发制敌。在双方火力对抗中,敌人有数发燃烧弹击中我阵地,致使多名战士被燃烧弹烧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集中火力实行反压制,另一方面,抓紧时间抢救伤员。很多战士轻伤不下火线,顽强地与敌作战。二班长李长春,脸部被燃烧弹烧得红肿变形,依然坚持战斗。”
战斗打响后,副连长田培芝在贴近越军阵地的石坎上目视指挥。越军发现了他,一个劲地打枪,扔手雷、手榴弹,放六〇炮。田培芝四周的石头被炸飞,树木被炸断。通信员邱训华拉田培芝进防空洞。田培芝着急地喊道:“看不到表面阵地怎么指挥?!”
田培芝身后的一块石头被打得碎石横飞。他侧卧在地,用手扒着石缝,认真观察。这时,一发炮弹在他身旁爆炸,一块弹片击中他的脖子,鲜血喷涌而出。邱训华连忙替田培芝包扎。田培芝大声喊道:“不要包得太紧,我还要指挥战斗!”
田培芝用手抹掉脖子上的血迹,又爬到指挥位置上,继续指挥突击队选择有利地形向山顶冲击。这时,嗖的一声,一发炮弹从头顶直坠下来,弹尾划过邱训华的钢盔,重重地落在田培芝的右腿上。幸好,炮弹没有爆炸,可田培芝的右腿被砸成重伤。邱训华边包扎边说:“副连长,你已两次负伤了,快下去吧!”
范洪庆回忆说:“后来,他(田培芝)的右手指也被弹片炸得鲜血淋淋,始终保持不间断的指挥。干部战士夸奖他是一个胆识兼备的指挥员,展现了‘硬骨头六连’新一代军人的战斗风范。”
副指导员谢关友负责救护伤员和转运烈士遗体,带领骨干先后5次冒着敌人炮火到前沿阵地侦察抢运路线。在抢运烈士遗体时一发流弹击中了谢关友的腹部,他一面将流出来的肠子往里塞,一面对前来抢救的战士说:“我不行了,你们要注意……”谢关友的话还没说完,就壮烈牺牲了。
轰的一声,一发炮弹落在6连指挥所的洞口。范洪庆回忆说:“(当时)连指挥所里灌满了硝烟,弹药箱搭起的指挥台被气浪掀翻在地,蜡烛被震灭,地图在烟尘中飞旋。飞入洞内的弹片,造成多位战士负伤。”
关键时刻,连长朱喜才冷静沉着。他把手臂上的弹片一扯,立刻重新站到了指挥位置上。
“十六勇士”勇猛地向小尖山冲刺,与越军展开了短兵相接的搏斗。1班长朱勇率领左路4名突击队员,直扑主峰。在半山腰,一个哨位上的越军向他们投手榴弹。战士秦志荣隐藏避敌,机警地躲过越军火力,一连投出3枚手榴弹,把越军炸得血肉横飞。
刚接近哨位,里面传来越军哨兵轻微的谈话声音。朱勇让副班长荀为民和战士陈国平火力掩护,自己带领秦志荣、雷凤鸣向哨位方向摸进。当摸到哨位洞口时,朱勇意识到身后两名战士没有跟上来,自己立即跳进炮弹坑内进行观察,不失时机地向哨位洞内投入5枚手榴弹。瞬间,石洞内浓烟四起。这时,洞口下方的堑壕里有几名越军窜动,战士陈国平纵身跳进去,用冲锋枪抵近射击,一连击毙5名越军。
中路突击队员在3班长魏跃辉的带领下奋勇冲击,遇到正面一个哨位上越军机枪火力的压制。火箭筒手金德荣眼疾手快,首发命中并摧毁了这个火力点,但他自己也暴露了。
越军一发炮弹随即在金德荣的左前方落了下来。金德荣的左臂被炸断,昏倒在血泊中。随后,炮弹又将金德荣震醒,看到战友正在为他包扎,抬他下阵地,金德荣吃力地推开,说:“别管我!”
右路突击队由2班长王建新带队。王建新、副班长李代林和两名战士互相掩护,交替前进。战士刘亮华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勇猛冲击。他一手端着冲锋枪,一手握着手榴弹,见越军就扫,见洞就炸,一直冲在最前面。快到主峰时,两名越军一个劲地朝刘亮华扔手雷。他一抬枪口,一梭子弹打出去,越军应声滚下了山。接着,刘亮华飞身向前,跃过越军堑壕,第一个爬上高地顶峰。他迅速环视周围敌情,发现右侧有5名越军正向冲击中的战友射击,顿时怒火万丈,一连扔出几枚手榴弹,把5人全部炸死。
刘亮华迅速搜索了越军阵地,发现越军已经溃逃,估计越军可能要用炮火对表面阵地进行报复。于是,刘亮华急忙闪进一个石缝准备防炮。果然,越军的炮火迅猛地覆盖了表面阵地。刘亮华躲在石缝里,眼睛四处观察。他发现不远处一根树桩上系着一根绳子,绳子沿石壁直垂山底,判断是越军上下山的一条通道。绳头解不开,砍又没有刀。刘亮华就拉住绳子往石刃上磨,用石头砸,直到砸断为止,断了越军的通道。
这时,排长林祖武带领4名突击队员冲上了主峰。他立即与连指挥所的电台联系,发出“我已攻上了主峰”的胜利消息。
1985年6月6日,中央军委授予第1军1师1团6连“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正史记载:“1984年7月,陆军第1军1师1团6连随团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作战中,在生活艰苦,战斗频繁的情况下,该连敢拼善打,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抗住了敌人3万多发炮弹的轰击,胜利完成坚守14个阵地和收复2个高地的任务。尤其在攻打小尖山战斗中,1排长林祖武率突击队员分3路出击拔点,经过激战,6连收复了小尖山阵地,并先后打退越军排至营规模的9次反扑,歼敌350多人。战斗中,林祖武双腿被炸伤仍继续坚持战斗,最终拉响手榴弹与包围上来的4个敌人同归于尽。由于作战英勇,1985年6月6日,中央军委授予该连‘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
2021年9月上旬,谢关友的儿子谢骏说:“开始读到(父亲)这封信的时候,很多内容是不太理解的。在我长大之后,这封信我又读了很多遍,特别是在我自己成为父亲之后,也越来越能够理解里面的叮嘱和期待。我希望可以不辜负父亲的嘱托,接下来认真工作和生活!”
连史馆讲解员说:“连队正是有无数谢关友这样的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不畏牺牲,连队才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
陈列在“硬骨头六连”连史馆里的展品很多,但笔者步出连史馆后觉得,这把刺刀、这面锦旗、这封家书是连史馆里的三件“传家宝”,浓缩传承了“有我无敌,刺刀见红;百折不挠,绝不低头;万难不屈,坚持到底”的战备思想过硬、战斗作风过硬、军事技术过硬、军政纪律过硬的“硬骨头”精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