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心中“利己”与“利他”之心并存

时间:2024-05-04

《活力:稻盛和夫的人生经营法》

[日]稻盛和夫 著 徐萌 译

现代出版社/2018.8/39.80 元

[日]稻盛和夫

著名企业家,畅销书作家。先后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和第二电电,这两家公司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 强。2010 年,年过八旬的他接手当时濒临破产的日本航空JAL,使其从负债1800 亿到实现盈利1800 亿。

徐萌

毕业于日本广岛大学,青年译者。译著有《写给想哭的你》《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幸福的小种子》等。

本书梳理了作者80 年的人生经历,归纳了他自创业以来的经营理念,也总结了人生路上各种坎坷教会的人生真谛。他认为人生和工作的结果往往会受到固有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这三个要素的影响,要想改变人生轨迹,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出发磨炼自己,建立健全的世界观,扩大胸怀与格局,时刻怀抱热情,刻苦工作,提升专业能力。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可以萌生“想法”的人的内心。我认为人类的心是由两种事物构成的。

一种是充满着自私自利欲望的利己之心。人类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必须吃饭,为了御寒还必须穿衣服;同时,为了躲避风雨必须居住在房子里。一般而言,我们将这种生存所必需的欲望视作一种本能,而人人都有基于这种本能的自私自利的利己之心。

另一种,便是“想帮助别人”“想对他人好一点”的利他之心。所谓“利他”,即“有利于他人”。我们不仅有利己之心,每个人也都有这种温柔的利他之心。

也就是说,在每个人的心中利己和利他这两种心理是并存的。关键在于,哪一种在自己心中占据主导地位。

关于人类对立的这两种心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诗作中有如下的段落:

我只身来到神的面前。

可是,那里已经站着另一个我。

那个暗黑中的我,究竟是谁呢?

为了避开他,

我躲进岔道,

但是,我无法摆脱他。

他公然在大道上迈步,

卷起地面的沙尘,

我谦恭地私语,

他高声地复述。

他是我身上的卑微的小我,

就是自我。

主啊,他不知耻辱,

我却深感羞愧。

伴随这渺小的小我,

我来到您的门前。

泰戈尔在这首诗中准确地表现出了一个拥有善良、利他之心的自我和卑鄙、易怒、充满私欲的另一个自我是如何共存的。

虽然自己想要尽可能地以高尚的心生存,但另一个卑鄙的自我却不愿离去,总是如影随形。两个自我共存在同一个心中,无法摆脱那个卑鄙的自我,因此,泰戈尔在神灵面前感到很羞愧。

发扬“利他之心”,“养护”必不可少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抑制住充满私欲的利己之心,发扬美好的利他之心呢?

对此,英国启蒙思想家詹姆斯·阿伦把人的内心比作庭院,作出了以下阐释:

人类的心灵如同庭院一般。

这庭院既可以认真耕耘,也可以放任它荒芜,

无论怎样,庭院都会有所产出。

如果你在自己的庭院中,没有播种美丽的花草,

那么无数杂草的种子就会纷沓而至,

庭院里就会变得杂草丛生。

优秀的园艺师会翻耕庭院,

拔除杂草,播种美丽的花草,

并不断精心培育。

同样地,如果我们也想度过一个精彩的人生,

就要开垦自己心灵的庭院,

扫除其中不够纯真或是有误的思想,

种植纯洁、正确的思想,

并坚持将这些思想培育下去。

也就是说,人的心灵必须自己进行养护。如若听之任之,就会变得像杂草丛生的庭院一样。

詹姆斯·阿伦告诉我们,为了能拥有一颗像繁花盛开的庭院那样的美好心灵,我们应该时刻仔细观察、确认、整顿自己的心理状态。

如果一个人带着一颗杂草丛生的心生活,他就会变得乖僻而卑鄙。同时,在这种品性不良的人身边往往会发生一些与其品性相符的事,前方充满坎坷,困难接踵而至。

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言,怀揣美好心灵的人拥有良好的人性、人品和人格,在这些人身边也会发生与之相符的好事。这些人的周围有着良好的环境,如工作顺利,公司也很景气,家庭富足美满等。内心的“想法”就是拥有如此伟大的力量。

正在翻阅本书的诸位读者,想必你们正在为了更好的将来而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当然,这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养护和修整。为了尽可能地抑制自己充满自私自利欲望的利己之心,让温柔美好的利他之心占据内心的主导位置,我们需要悉心养护心灵的庭院。

抱有将“想法”转变为“信念”,再提升至“胆识”的强烈意愿

在拥有单纯美好的“想法”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抱着强烈的愿望,把“想法”提升至“信念”。

“我想做这个”“我想做那个”诸如此类的“想法”,我们都可以将其变为现实。但是,前提是这些“想法”必须非常强烈,强烈到我们为之废寝忘食。

我们在着手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首先抱着“想这样”“想那样”的“想法”。这些想法大都是心中忽然浮现出来的“念头”,我们应该通过一种无论如何都要将其实现的强烈愿望,把“想法”提高到“信念”的高度。

对此,日本思想大家安冈正笃[1]曾用“知识”“见识”和“胆识”这三个词语进行阐释。

人为了生存,需要掌握各种知识。但是,仅凭这些知识实际上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要想把知识提升至“见识”的高度,就需要把知识提升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信念”。但是,安冈正笃认为即使如此也还是不够,还需要将见识上升至有无论如何都一定要执行的强烈的愿望或坚定的“想法”支撑的、不受任何事影响的“胆识”。

特别是当我们想做的事很有难度,在外人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说“这根本实现不了”。

这时就需要我们具有非常坚定的“想法”,这种“想法”伴随的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信念。

在此基础上,接下来我们就应该绞尽脑汁地研究克服困难的战略、战术了。

[1]安冈正笃,日本著名汉学家、思想家,王阳明研究权威与管理教育家,创立了日本金鸡学院、农士学院、东洋思想研究所与全国师友协会。他一生都致力于用中国文化经典去教育日本管理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