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专业科技出版社深度融合发展现状及路径探析

时间:2024-05-04

文/隋彩虹

近年来,在一系列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下,推动出版融合已经成为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新技术、新市场的迫切需要。2022年4月中宣部发布的《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六大方面提出了20条具体措施,对新时代深入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做出了全面安排;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也从11个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思路和具体的重点出版物规划。出版融合发展已经进入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尤其对于专业科技出版社,深度融合是推动出版社发展的新引擎,也是实现全面提质增效的关键发力点。

一、专业科技出版社融合出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融合出版的类型大体可分为教育融合、专业与学术融合和大众融合三大类。对于专业科技出版社来说,融合出版主要体现在教育融合和专业与学术融合,尽管这些出版社在融合转型的初步阶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与深度融合的发展要求还存在着差距。

(一)对融合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虽然有的出版社成立了数字出版部,但更多的是对纸质图书进行简单的数字化,将载体转变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并没有打通内容生产和分发传播的全流程,融合出版往往是“两张皮”。

(二)缺乏互联网思维

旧有的出版思维极大地限制了编辑向融合出版方向转型的深度:一是由于思维惯性,大多数编辑对出版融合的理解还停留在纸书数字化,或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视频、课件等资源;二是出版意识单一,只聚焦于把书做出来,很少考虑书中的内容应该怎么呈现、如何深度利用等深层次问题。

(三)体制机制有待创新

融合出版需要全流程、全方位的融合,需要出版社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编辑参与融合出版的积极性,提高融合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四)人才结构不适应融合发展需求

传统出版人才的互联网思维和媒体融合意识不强,不具备数字产品研发、网络新媒体营销、平台维护运营、融合出版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且出版社具备数字编辑职称的人员较少,融合出版领军人才更是稀少。在融合出版背景下,这种人才结构面临极大的挑战,不能适应融合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科技出版社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融合出版的概念是将出版业务与新兴技术和管理创新融为一体的新型出版形态,也可以理解为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融合出版体系。建立融合出版体系,重点是在内容建设、技术运用、管理创新上下功夫。

(一)强化内容建设,优化出版结构

1.坚持精品体系建设

《实施意见》指出要“坚持内容为王”“优化出版融合发展内容结构”。因此,专业科技出版社要充分发挥专业领域优势,利用好国家扶持政策,加强统筹规划,组织出版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例如,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以下简称“水电社”)坚持实施精品战略,近年来策划出版了《中国河湖大典》《中国水利史典》《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等一系列水利文化品牌。在这些强势品牌的辐射和带动下,《中国黄河文化大典》《中国水电关键技术丛书》《大国重器·中国超级水电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策划实施。同时,水电社注重运用国家扶持政策,以国家出版基金、中央文化企业资本预算等资金支持带动项目建设,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坚持多元化内容开发

《实施意见》指出要“整合更多优质内容资源,形成品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出版融合发展资源池和项目库”“加强重要领域专业数据库建设”。水电社整合集聚图书、音视频、期刊、论文、工程案例等各类型内容资源,构建了“水知识助手”水利知识服务平台和“行水云课”水利教育服务平台;同时在不同细分领域进行深入开发、细分拓展,形成了模块化的内容资源库和专业数据库,如中国河湖大典数据库、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知识库、水利水电规程规范数据库等,逐步实现了从提供产品向提供内容资源、服务转型。

(二)运用先进技术,赋能融合出版

大数据、人工智能、VR等新技术的涌现为融合出版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不断释放强大的动能效应。专业科技出版社要坚持对技术领域的投入和研发,利用新技术为融合出版赋能,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清华大学出版社开发的“天津市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服务系统”利用虚拟现实、三维网络等前沿技术构建了线上虚拟体验馆,以创新的内容展示形式和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并利用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学生的行为和过程数据,为评价体系提供数据支持,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导。[1]再如,石油工业出版社开发的石油职业培训模拟仿真(VR)系统采用虚拟现实、3D动画、数据库等先进技术,真实模拟采油井场、计量间、抽油机等工作环境和关键设备,并创建了一个可步入式的虚拟环境空间,形成了一个虚拟仿真工作室,实现了数字出版教育培训方式的创新。[2]

(三)坚持创新管理,推动高质量发展

1.试点先行

专业科技出版社可以成立融合出版实验室,开展、承接各业务部门的融合出版项目,打通研发、生产、营销全流程渠道并建立起成熟模式后再推行。各业务部门也可以设立融合出版工作小组,结合自身特色,推动融合出版落地。

2.项目化管理

通过项目带动人才战略以及项目管理办法,让编辑逐渐转变成项目经理,把出版流程当作项目进行建设,充分调动编辑力量,强化各流程的系统把控,以实现资源的迅速配备,高质量、高时效地完成项目。如清华大学出版社以数字部门作为转型的先导部门,联合其他部门合作实施多媒体选题开发,通过项目建设培养编、印、发各环节人员的融合出版意识。

3.创新体制机制

通过顶层设计,建立健全融合出版环境下一体化内容生产传播机制,形成融合出版内容生产、运营维护、发行传播的闭环;创新考核机制,强化融合实施情况,将融合发展成效与评奖评优、绩效分配挂钩,激发全员积极性。

(四)实施人才战略,驱动深度融合

1.做好顶层设计,树立融合出版意识,重塑岗位职能

策划编辑要转变思维方式,在选题策划时即考虑对内容的多样化、深层次呈现和开发,满足不同平台、客户、媒介的要求;营销推广人员要转变营销理念,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需求、新平台,更好地进行融合产品的销售;总编室、生产印制、计划财务等部门人员也要转变观念、承担起新职能,以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流程。

2.加强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科技出版社可以一方面引进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创新意识的高端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通过他们培养和带动新的融合出版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内部人才的培养,通过培训交流、项目实践、内部轮岗等方式,为融合出版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多机会。比如,石油工业出版社专门出台了技术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招聘了不少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和互联网技术人才[3];清华大学出版社在引入核心技能专业人才的同时,加强对社内员工的培养,大量启用有能力、有担当、思维活跃的青年骨干到新业务的核心岗位,实现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双驱动”[4]。

3.建立和完善相应激励机制

科学有效的薪酬机制是吸引、留住人才的关键,专业科技出版社应当参照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体现岗位绩效、人员分级分类管理的薪酬制度。同时完善职称晋升制度,鼓励传统、数字出版人员参加网络编辑、数字编辑资格考试,申报数字编辑职称,以制度方式推动融合出版人才的专业化。

三、结语

当下,融合出版已从高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进入全面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专业科技出版社要抓住历史机遇,勇担历史使命,深入贯彻深度融合发展理念,以内容建设为核心,运用先进技术,创新管理,以人才战略为驱动,实现专业科技出版全面提质增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