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文/钱卓
咸丰是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的年号(1851—1861)。当时清政府在政治和经济上都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咸丰即位次年太平天国在南方起义,隔年攻陷南京,建立了强有力的敌对政权,割据了富庶的江南地区;随即太平军开始北伐,逼近天津,震惊朝野;咸丰六年(1856年)美、俄串通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用武力迫使清政府屈服;京师于咸丰十年(1860年)陷落,咸丰出逃热河行宫,最终死在那里,年仅31岁。面对国库空虚、军伍废弛、吏治腐败、天灾不断、各地起义此起彼伏、西方列强侵略的烂摊子,为了解决平叛和对外作战急需的巨额军费开支,就必须多造钱,充实国库。因此,咸丰皇帝终于采用了多年议而不决的清初顺治时的大钱政策,同时采用低价值金属作为货币原料铸造虚值大钱,对人民进行双重的剥削。
不夸张的说,咸丰钱是数千年来中国货币制作发行历史上最庞杂的一种。在马定祥先生主编的《咸丰泉汇》中收有3698种不包括金银锭在内的咸丰年间金属铸币,近年仍有遗漏的新品不断被发现。
北京作为清朝的首都,户部所属的货币铸造机构宝泉局和工部所属的货币铸造机构宝源局均设于此,两大机构在多处设厂铸钱,留下了大量的咸丰钱,其中以宝泉局咸丰钱尤多。
最早的宝泉局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在江西设立,明代各省均设宝泉局,天启二年(1622年)在北京设立宝泉局。清代宝泉局于顺治元年(1644年)设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各省只留一钱局,将宝字冠在省名之前,如直隶省的宝直局,河南省的宝河局等。
宝泉局行用咸丰钱“全家福”
北京宝泉局位于东四四条83号,下设东、西、南、北四作厂,全部位于东城界内。据清人鲍康的《大钱图录》记载,清代钱币铸造的工艺流程是“每改元铸新钱,先选至洁之象牙刻作钱样,呈钱法堂侍郎鉴定,然后以精铜凿成祖钱(唯老启盛斋顶戴铺精此技,印范不挂沙)。其穿口(局呼金口)非钱局人不能凿,再用祖钱翻砂铸母钱。以后开铸,则悉用母钱印范。颁发各省者,亦谓之母钱。外省呈进者为样钱”。按照当时的规定,祖钱制作分为两大步骤,由不同的操作机构和操作人完成:一是将祖钱雕刻外包给具有合格资质的铜匠铺制作,制成品成为供审定的样品,此时的祖钱还是穿孔为小圆孔或小方孔的半成品;二是样品经审定合格后由钱局的匠人完成开孔程序,行话叫“开金口”,然后用祖钱翻砂制作小批量母钱用来大量铸造流通钱,即子钱。铸造铁钱的母钱则被称为“铁母”。
流传至今的宝泉局咸丰钱实物有制钱(小平钱)、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二百、当三百、当五百、当千共计九种不同面值的货币,材质包括黄铜钱、青铜钱、红铜钱、炮铜钱,铁钱、铅钱、锡钱、锌钱。《大清会典》和《东华录》分别记载了咸丰四年(1854年)七月癸卯谕内阁:“前据户部等奏请停铸当千、当五百;并庆惠等奏请停铸当二百、三百、四百大钱,均经降旨允行。”据此可知当时还有试铸的当四百大钱,只不过迄今未发现实物。宝泉局咸丰钱制钱面文称通宝,当五、当十、当五十称重宝,当百及以上统称元宝,偶有例外。
宝泉局咸丰时期铸有面值为一文的制钱,依其面文宝字可分为尔宝、缶宝、珍宝数种,其中绝大部分是尔宝(图一),也有极少量的缶宝、珍宝和四点珍宝。
图一 宝泉局尔宝小平
占主流位置的宝泉局尔宝咸丰制钱版式繁杂,主要类别为背穿上下决文(决文是指古钱穿孔四角十五度向外突起,延伸至边缘称为四出文)、扁咸、戴书、真书。背决文分为背穿右上和右下决文两种,据说是为了区别不同的铸厂或钱炉。
图二左为笔者早年收藏的一枚直径达30毫米的小平大样钱,钱体硕大,铜色黄亮,文字清晰,穿孔是依照宝泉局母钱方式加工而成的。可惜不知何故被人加刀处理:地张刮光,字口间加刀修剔,笔画被划伤变形,看去不伦不类,但从穿孔和笔意走势看还是官方铸造的。
图二 笔者收藏的宝泉局咸丰小平大样钱与普通宝泉局小平对比
宝泉局当五大钱未正式流通,主要分为四个版式,包括戴书尔宝、楷书缶宝,少见的标明以文为计值单位的隶书双王宝重宝五文、尔宝通宝五文。后者未循当五至当五十大钱均称重宝的规定,采用通宝为面文。已发现的当五大钱多数为祖钱、母钱、样钱,流通钱极少,均极罕见。
宝泉局当十大钱存世数量很大,有铜、铁二种,这里主要介绍铜钱,有尔宝、缶宝、珍宝三种(图三)。
图三 宝泉局当十大钱
大量存世的一类尔宝大型当十大钱(图四)直径在37~39毫米之间,重量多在17~22克之间,最重达33克;也有同类铁钱,应当是官方规定的标准重量为六钱的早期发行的当十大钱。
图四 宝泉局尔宝大型当十大钱
当时库平一钱约重3.73克,六钱约重22克以上,减重后规定当十大钱重四钱四分,约重16.4克。而实际存世的小样当十大钱一般尺寸不超过35毫米,多在33毫米,重量大约12~16克,不足10克的更是比比皆是,甚至有轻至4克多的,相当于平钱的重量。这说明钱局最早还是遵循规矩的,到后来就明目张胆利用私自减重的方式进一步牟利,坑害百姓。
宝泉局咸丰当五十大钱分为大型和小型二种(图五),大型即最初发行重一两八钱的尔宝:小型则有尔宝、缶宝二种。大型当五十大钱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咸丰泉汇》所载二枚背穿上自右至左列汉文“当五”,穿下同样排列“制十”,共四字,合称“当制五十”的二枚形制奇特的小圆孔祖钱。
图五 早、晚期宝泉局当五十大钱大小对比
当百大钱多数是缶宝(图六),少量为尔宝。缶宝当百大钱中也有几种少见品种:一是闭口贝左出头当百,《咸丰泉汇》中收有二枚母钱,一枚背满文宝字大满文,一枚小满文宝字。二是《版式系列》中收有三枚青铜样钱,均为小满文宝。有趣而又费解的是两书所刊拓片“百”字不同,《咸丰泉汇》中的二枚“百”字第二横(三四笔之间)均为开口,《版式系列》中的三枚“百”字均为闭口。最近又上手察看海南张纪田所藏的一枚母钱,其百字亦为开口,或许因为母钱铸造精细,样钱工艺制作稍粗,导致细小的断笔间隙。此版流通钱本人未见,据说仅发现六七枚,总数当在20枚以内。三是最为罕见的汉文降宝一种,其母钱笔者偶然于上个世纪80年代得自北京琉璃厂,后陆续发现的流通钱不过二三枚。
图六 宝泉当百大钱中较少的一种,正面元字独特
宝泉局当二百大钱、当三百大钱都极其罕见,相比之下当三百大钱更为罕见。当二百大钱背面的“当”字左右有星月标志,几年前还能见到实物,并且有母钱发现。当三百大钱和当二百书法大钱书法相同,区别在于背面无星月标志。当四百大钱只是在清代文献中有记载,实物迄今未能发现。近人黄鹏霄所著《故宫清钱谱》中收有咸丰宝泉局背星月当五十、当百大钱,未见收录当二百、当三百和当四百大钱,应该是当时未向上级报送进呈样钱的缘故。
当五百、当千大钱为使民乐用,特意用含铜量较高的紫铜铸造,也有少量的黄铜钱(图七)。宝泉局当五百大钱基本都是缶宝,尔宝极为少见,而且只见一种版式,与前述红铜当百大钱为同一版式系列。
图七 宝泉局当五百黄铜大钱
宝泉局当千大钱多为缶宝(图八),尔宝极其罕见,当在数枚之内,多为红铜材质。
图八 宝泉局当千紫铜大钱
还有一种宝泉局缶宝当千大钱大字版,其“元”字三四笔的起笔都是自左而右画圆而下,在两本咸丰钱专著中都未特别提及。最近有实物自海外回流,经拍卖公司造势身价飙升不少,但此版实物确实很少发现,值得重视和珍藏。缶宝中闭口贝左出头当千大钱诸谱未见,《版式系列》认为此系列仅有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大钱四种,没有当千大钱。而笔者不久前在天津一藏家处见到一枚由国外回流的此版当千大钱,该钱精美异常,保存完好,没有任何磕碰之处,可惜没有得到拓片或图片。不过自此,这套系列的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一共五枚大钱就完备了(宝泉局当五大钱属试铸性质不计在内)。
宝泉局背星月文大钱是由克勤郡王庆惠与文瑞等官员督办铸行的。克勤郡王是清初世袭罔替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王府现在西单路口西南角附近石驸马大街(今新文化街)路北,由某小学占用。咸丰时期克勤郡王庆惠在内阁供职,分管户部事务。由于当时太平军截断了滇铜进京道路,户部铸钱原料短缺,为解决八旗军饷,庆惠于咸丰四年农历三月向咸丰奏请“捐铜设局铸钱”获批,和文瑞(时任大理寺卿)共同督办此事,相当于特事特办的钦差大臣。隔四日,又为新增钱局拟定宝通、宝恒、宝盛、宝泰四选一奏请咸丰钦定。本来咸丰是授权庆惠、文瑞督办此事,并非承办或主办此事,所以很快遭到咸丰的拒绝。庆惠未能获准新建钱局,只能沿用宝泉局名并加上自己的标记。五月,庆惠查访出安定门内空地埋有旧铜,即请示咸丰:“可否准令奴才等自行运用?”再次遭到拒绝后,向咸丰奏请六月开铸大钱,六月底停铸,八月中奉上谕将铜料移交户部,正式关门。
那么,克勤郡王所铸大钱有何特征,同宝泉局所铸钱币又有何区别?据记载,宝泉局咸丰三年八月即开铸当五十大钱,十一月增铸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未见当二百、当三百、当四百大钱的铸造事宜。咸丰四年七月,庆惠等奏请“停铸当二百、三百、四百大钱”,说明以上当二百、当三百、当四百大钱均为庆惠所铸。实物中当二百和当三百大钱文字相同,表明了庆惠铸钱的文字特征,而当二百大钱背有星月,进一步证明庆惠铸钱以背文星月为标记。纵观背有星月文的宝泉局大钱实物包括当五十、当百(图九)、当二百、当五百、当千五种面值,文字特征几乎一致,除了当三百大钱背面虽无星月文但文字风格相同。
图九 克勤郡王铸造当五十、当百背星月文大钱
然而不知何故,克勤郡王所铸当五十、当百大钱存世品还有部分背星月文是被铲除掉的:有的在应有星月文的位置光滑无铸造痕迹,为铸成后铲掉;也有应有星月文位置处不平整,有翻砂痕迹,是用铲掉星月文的钱作母钱翻铸的。前述的当三百大钱也是被去除了星月文的。
而背星月当五百大钱长“百”版仅发现四五枚,笔者于2004年无意中所得,为一罕见版母钱,“百”字细长,明显长于“五”字。这一版仅见到三四枚母钱,不知何故未见流通钱。《咸丰泉汇》中马定祥还提及当年在北平曾见到克勤郡王试铸的各种面值的星月文铅钱和铁钱,可惜都未留拓片。
中国历史上铸造发放铁钱与军用或军事目的密切相关。如北宋时的庆历铁钱直接用于发放军饷,其余年代铁钱也主要用于边境地区,以防止铜钱流入敌方起到资敌作用,同时在铁钱铸造过程中会掺入一定比例的锡使其质地变脆,无法制作军器盔甲。咸丰时铜、铁钱均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掺杂,用于发放军饷。宝泉局铁钱由宝泉局的铁钱分局负责指导、监督、铸造,有小平、当十大钱两种。铁钱分局在山西设有平定分局,据实物判断,主要铸造的是通常被称为戴书小平和真书小平的两种小铁钱。
(一)宝泉局小平铁钱
宝泉局小平铁钱基本可分尔宝(图十)、缶宝(图十一)、珍宝(图十二)三类。其中缶宝因其“咸”字横撇笔画交汇处笔画断开又称为“断笔咸”,是宝泉局小平鉄母中最为罕见的一种。
图十 宝泉局小平尔宝铁钱
图十一 宝泉局铁钱分局铸造的缶宝小平铁钱
图十二 宝泉局铁钱分局铸造的小平珍宝铁钱
(二)宝泉局当十铁钱
宝泉局当十铁钱的种类很多,早期大字铁钱一般被认为是铜铁并铸,流通钱不受重视,即使偶然发现母钱也被当作普通母钱对待。被真正重视的铁母可分为尔宝、缶宝、珍宝三大类,每一类又有其小分别,前文中的图三实际是三种汉文“宝字”不同书写的铁母。珍宝版自不必说,已经是公认的珍品,缶宝版在普通咸丰宝泉局当十铁钱中不算少见,但都是小尺寸的,一般不超过35毫米,只有尺寸达到37毫米以上的缶宝铜钱才可能是铁母。当十缶宝铁母中最少的一种——“断笔咸”与前述的缶宝“断笔咸”小平铁母(图十二)属同一系列,大小两种“断笔咸”铁母数年前尚能见到一二枚实物,近几年一直没有发现。
(三)两类特殊的宝泉局铁钱
一是真书小平铁母(图十三、图十四)。
图十三 宝泉局铁钱分局在山西平定所设钱炉铸造的真书小平铁母
图十四 用图十三印模铸造的铁钱
这类宝泉局小平铁母制作精美,书法俊秀,被称为真书铁母,有多种版别。上世纪40年代初马定祥从北方携回二枚铜钱,同时还有一枚铁钱互证为母子,没说明具体出处,被同好视为创见品,属于奇珍。近年来山西不断发现珍贵清钱,真书小平铁母也多次在山西被发现,而保存完好、未经流通的同样铁钱在上世纪90年代更是在山西成串地被发现。真书铁母也有多种版别,这二枚铁母被刊登在《泉币》杂志十三期“出品门”栏目上,其中一枚背穿上原有一星,印刷时被工人以为是拓印污点去除,图十四是用其翻铸的铁钱。
二是戴书铁钱。
戴书铁钱因书法类似清代书法家戴熙的书体所以得名,有种看法认为戴书铁钱是宝泉局咸丰钱中最为生动的。但是戴熙于道光年末即已年满六十致仕退休,回归浙江老家,不可能再为朝廷书写钱文,这种看法应当只是传说而已。已经发现的咸丰戴书铁钱有小平、当五、当十三种不同面值,主要在山西、河北、山东出土,很少跨省。三种文字风格完全一致的不同面值的铁钱分别在三个省份被发现,说明当年宝泉局所设铁钱分局负有制作部颁样钱到各省依样铸造的职责。戴书小平铁钱主要有狭缘和阔缘(图十五)二种,狭缘版比阔缘版少得多,铁钱(图十六)至今在山西还保留有很多。
图十五 宝泉局铁钱分局在山西设钱炉铸造的戴书小平铁母,分为狭缘和阔缘两种
图十六 用图十五铁母印模翻砂铸造的铁质流通钱
至于铁钱的铸造地点,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带不断出土大量制作精美、保存完好的宝泉局真书小平铁钱、戴书小平铁钱和铁母。反而在宝泉局所在地北京基本没有发现过,说明它们很可能是宝泉局铁钱分局在山西铸造的。而戴书当五、当十铁钱和铁母分别发现于河北与山东,同样未在宝泉局所在地北京发现,说明它们的铸造地应为河北、山东。由此可以断定宝泉局戴书铁钱和真书铁钱的铸地均不在北京,是经宝泉局授权在外地开炉铸造的,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宝晋局铁钱很少被发现的原因。因为宝晋局所在地山西是产铁区,而三任山西巡抚分别于咸丰三年、六年、九年奏请中央请求不再亏本铸造铜钱,改由宝泉局铁钱分局在平定设炉29座,铸造铁钱解送进京,这样铸造盈亏的责任就推给了户部。
另外,北京附近还多次发现了宝泉局锌质平钱(图十七)。
图十七 宝泉局铸造的锌质平钱
在古代铜就是财富,大钱政策实质上就是实行通货膨胀,用强制发行远低于名义价值的大面额货币或低价值货币来掠夺民间财富,也有两种手段并用的,带给社会的就是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最为著名的用于掠夺民间财富的货币有王莽时期的一刀平五千。北宋蔡京在币制改革时为了维护、推进大钱政策也费尽了心机,庆历年间为解决征伐西夏的军费而发行的当十大钱被重新拾了起来,铸造了崇宁当十大钱。重仅十一二克的一枚当十大钱,却要顶重30克以上的10枚小钱使用,无疑使民众财富成倍缩水。对此,有民间艺人做戏调侃:一市民买早餐时付一当十大钱欲买一碗豆浆,价值一文。若真找九文钱,卖家肯定赔狠了,于是借口刚开张没零钱找,劝客人多喝几碗。客人无奈,又灌下五六碗,实在喝不下了,叹道:若是相公(蔡京)出当百大钱,我今天就得喝死了!之后大钱不断贬值,更不值钱了,百姓多收藏不用,市面发生钱荒,缺少货币流通。于是蔡京亲自出马设法行骗:一早到一熟识的剃头匠处理发,本来三枚小钱的交易,蔡京硬是给了一枚当十大钱,并悄悄嘱咐剃头匠说,过两天大钱会继续贬值,家里藏的大钱要赶快用掉,且切勿告诉他人。剃头匠回家第一时间就悄悄告诉了亲友,于是数日间民间私藏大钱都被拿出来使用,钱荒一下就得到解决。
而此前提到的低价值货币指的是利用铁、铅、锡甚至泥沙作为货币原材料。五代十国时盘踞北京的北燕政权的刘氏父子就用一种称为墐泥的材料铸钱,同时还发行铁质永安一十以至一千的大钱,这是低质钱的典型。还有同时采用大面值和低质材料铸钱牟利的,如北燕和咸丰时的铁质大钱,当年宝泉局还铸造过铅钱。
形形色色的咸丰大钱和不同材质的低值钱一经发行,迅速掠夺走大量民间财富。咸丰三年五月发行的当十大钱规定重六钱,而足值的制钱约重一钱,就是说用六钱铜强行换取民间十钱的铜,为当十大钱表面价值的60%。而且大钱面值越大实际价值越低:八月开铸的当五十大钱重一两八钱,清称库平一两约合37.3克,一枚当五十大钱换算成公制重量为67.14克,而50枚制钱重量应为186.5克,仅为其面额的36%。由于前两种当十、当五十大钱的强制发行使政府得到了减重的好处,也由于经济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十一月开铸的当百大钱规定重仅一两四钱,合公制52.2克,却要当总重370多克的100枚制钱使用,贬值至其面额的14%。当五百大钱规定重一两六钱,合公制59.68克,要当总重1865克的制钱使用,其实际价值仅为其面额的3.2%。当千大钱规定重二两,合公制74.6克,1000枚制钱重量是3730克,当千大钱实际价值仅为其面额的2%。而且同一面值的钱也在不断发生减重,以方便清政府掠取更多的财富:咸丰三年十一月发行当百、当五百、当千三种大钱时,将数月前发行的当十大钱减重为四钱四分,当五十大钱减重为一两二钱;后来当十大钱又减重为三钱五分,进而减重为二钱六分。(图十八、图十九)
图十八 早、晚期当十大钱大小对比
图十九 早期的当五十大钱和稍晚的当五百大钱几乎同等大小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一旦发行大钱,政府就可以几倍、几十倍地掠夺民间财富。然而尽管政府可以规定大钱的面额,说多少就是多少,却无法限定物价,物价飞涨必然导致人民进一步贫困化,直至民不聊生。所以大钱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各阶层不同方式的抵制:除了涨价之外,百姓抵制使用大钱,外省粮贩不肯使用大钱,导致进京粮食日少,京师粮店纷纷停业;购物用大钱一成,物价也要上涨一成;用大、小钱购买白银时差价悬殊,在京城大钱的主要流通区,当时每两白银约合制钱一千五六百文,使用大钱时则需要一千七八百文。士卒兵丁的主要收入是军饷,当时除了大钱,铁钱是军饷的主要部分,铁钱基本上花不出去也发不出去,宝泉局在山西的铁钱分局裁撤时库内还积存小平铁钱十九万贯。
由于铸钱利大,当时河北通州、天津私铸大钱运京获利者日众,导致大钱进一步贬值。由于大钱的价值不稳定,钱币的私铸、私销有时还会交替发生。黄钧宰在其著作《金壶七墨》之二《金壶遁墨》中记述了私铸蜂起的情景:“咸丰五年秋,道过清江,闻车声辚辚然而来,视之皆钱也。问何为?曰:‘铸钱。’问:‘何为以钱铸钱?’曰:‘毁制钱为当十大钱,计除工费,十可赢四五,则何为而不铸?’是年冬,再过清江,闻车声辚辚然来,视之,大钱也。问何为?曰:‘铸钱。’问:‘何为又以大钱铸钱?’曰:‘大钱不行,报捐者买之,当十只值一二。今毁大钱为制钱,而又能小之,合以铅砂,计除工费,一可化三四,则何为而不铸?’”虽“死罪日报而不为止”。通州张家湾也发现过用砖头雕刻的私铸当百大钱时使用的砖范。
很快,咸丰大钱的恶果尽显无遗,由于受到普遍抵制,各类大钱很快就不得不停铸了,基本只有当十大钱仍旧发行使用,至光绪朝宣布永远停铸当十以上大钱。
咸丰大钱作为掠夺民间财富的工具,虽然备受贬损,但作为收藏品和研究材料拥有其特殊的意义和魅力:
各省局发行大钱的面值极不统一:如宝泉局有当二百、当三百、当四百大钱;新疆迪化宝迪局有当八和当八十大钱;伊犁宝伊局有当四大钱;浙江宝浙局有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大钱。各地发行铸造的大钱重量也不尽相同,流通使用的宝泉局当百大钱最重的是50多克,宝福局当百大钱都在180克以上。
前面说到的最早发行的宝泉局当五十大钱重一两八钱,而稍后发行的当五百大钱仅重一两六钱。
总的来说,宝泉局咸丰钱复杂的同时又有其内在体系、脉络和规律,为有志于咸丰钱币专题的收藏者和研究者提供了进一步提高收藏水平、扩大眼界和提升研究水平的广阔空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