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文/李贺来
本书以传主郎琦及其亲友口中、笔下大量真实珍贵的图片资料和史实为基础,用流畅生动的笔法,完整展现了郎琦由一名普通的穷苦人家孩子,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见证了新中国历史进程中诸多重大事件的摄影家的艰辛历程,也用大量的笔墨展现了改革开放之后郎琦为宣传家乡长白山所做的大量工作。
《镜头春秋:红色摄影家郎琦传》刘兮 著/时代文艺出版社/2022.5/78.00元
《镜头春秋:红色摄影家郎琦传》(以下简称《郎琦传》)下厂的蓝样放在案头那天,碰巧我在办公室加了个“长班”。最后核定完这本在我手中“辗转”了一年多的稿子时,已是夜里十点多钟了。寒潮未退,天气清冷;眼前几户窗灯,耳边万籁俱寂。在最后作者收束文稿的那段文字中,亲眼看着稿件修订、成型过程中的很多细节反复在我脑海中涌现,又突然消失……
《郎琦传》是一部传记文学作品,传主是著名摄影家郎琦,他出生于1927年,本名郎魁琦,参军入伍后改名郎琦。曾先后担任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理事、吉林省摄影家协会终身荣誉主席;他也是首位获得国际摄影大奖的中国人,首位对长白山进行航拍的摄影家。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入城式的亲历和拍摄者、抗美援朝战争的亲历者和拍摄者,郎琦的摄影生涯从他1944年进入照相馆当学徒开始,一直持续了70余年;直到2019年,已经93岁高龄的他还在家中提前一个多月架设好了摄影机,想拍一拍窗口即将到来的雪景,尤其是“红叶披上白雪”的景色。老人当时不无感慨地表示,不出去拍摄了,“我这把老骨头去哪都是给人添麻烦……”这声感慨杂糅着他对摄影事业的执着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叹息。为了更好地呈现郎琦的一生,作者刘兮对郎琦及他的亲友、同事等展开了长期的采访和素材搜集工作,又以沉浸式的写作方式和流畅生动的笔法,完成了这部长篇传记文学作品。
C-9 中国人民志愿军冲向敌阵 坚过阵地 乘势出击 1952.11
除了《郎琦传》的作者之外,刘兮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编辑。正因为此,她交到我手中的稿子比一般作者有更多“优势”:体例、插图、文字等要素依照编辑的职业习惯在文件夹中编排得工工整整,行文中也基本清理掉了一般书稿中常见的文字差错,所以编辑流程较一般稿件“丝滑柔顺”了许多。而作为传记文学作者,她在此稿中更投入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情感和精力:在长达一年多的跟踪采访中,她集中经历了“一条布满荆棘的漫漫长路”——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一生的风风雨雨(引自《郎琦传》后记)。
遗憾的是稿件完成后不久,郎琦老人突然在医院辞世,没能来得及看见自己的传记成书出版。作者坦言得知消息时,自己“在一篇又一篇的悼文中打转,走不出他的千般故事。在别人的笔下,他是恩师,是老领导,是光影传奇……他的成就太过闪耀,就像一颗遥远的星”(引自《郎琦传》后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年轻的刘兮曾“深深”走进一位老人的暮年岁月并“短暂同行”,甚至最后直面生命的凋谢,这种震动让她在这段特殊的采访和写作中成长并成熟了许多。而这种成长和成熟,是可以切切实实地从书稿中感受到的。
在具体文字和行文“部件”的处理上——坦白地说,一部不到17万字的书稿在我手中“躺平”的时间的确是长了一些:除了正常地完成稿件下厂前的全部流程,我也一直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在编辑加工的过程中让这部传记变得更为丰满,更为严谨。
喜话丰收1957年延吉
比如,请刘兮依据手头的采访资料和其他素材,增加了《郎琦生平大事活动年表》,让读者在正文的记述之外,可以从“年表”中更直观地了解这位传奇摄影家的人生经历。我一直觉得,本书作为纪实文学或传记文学作品,虽然其落脚点是文学,但作为摄影家郎琦一生的珍贵记录,作品也理应具有一定的历史属性。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年表”这个“构件”,为本书再增加一些文学化描述和铺陈以外的元素。
同时,郎琦从摄影师的角度见证了解放战争、北平入城式、抗美援朝、文革、改革开放等新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诸多大事;他作为亲历者的口述或描述所秉持的视角,以及作者在书中为读者呈现出来的叙述视角,是此前不曾有过的。一般史书——尤其是官方正史中叙述的新中国史视角通常是宏大的,目的是让读者从宏观上清晰地了解推动历史发展的诸多重要事件:“10月1日,在首都北京有30万军民参加的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红旗如海,歌声如潮,千年古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中华人民共和中国简史》,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联合出版,2021年8月)。而《郎琦传》中记载的一系列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大事则是通过他的个人视角,比如他当时乘坐的美式吉普车挂着“特准随军记者”的红色标志,他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包括由于摄影机故障和经验不足,没能拍摄下“坦克部队接受检阅”“解放军和国民党军交防”情景的遗憾。书中还记录了他在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下行军途中的个人感受,为了“抢”时间和其他战士一样曾经历过的“边走边睡”。这些细节是对诸多宏观叙事下个体化的补充,也是《郎琦传》在文学和史学上的一点意义,正因为此,我没有把《郎琦传》单纯地当作一般的传记文学看待,
如今,这部饱蘸着作者浓重情感写成的《郎琦传》终于出版了。我一直认为这本书是文学的,也是历史的,其中既有严谨流畅的文字,也有大量郎琦亲自拍摄的珍贵照片,如前文提到的北平入城、抗美援朝,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产生活,还有让他魂牵梦绕了一辈子的长白山——1985年,郎琦在一架没有安全带的直升机上,完成了长白山史上的第一张航拍。很希望它能被更多读者认真地阅读,不仅是因为书稿在我手中反复打磨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更因为这本书代表的是一位年轻作者对一位曾在战场上亲历生死、又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摄影事业奉献了一生的老人最真挚的敬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