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徐敏峰
摘要:2021年5月31日,***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这是对中国文化从业人员,也是对中国出版人提出的最新要求,为新时代的中国出版“走出去”指明了方向。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下“走出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以期找到问题之所在,通过话语权设置等方式方法,真正让中华文化由“走出去”变为“走进去”。
关键词:文化;出版;软实力;“走出去”
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人类文明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国际关系既体现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国家硬实力的合作,又体现在政治、文化、价值观等国家软实力的交流中。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图书出版作为文化积累、创新和走出去的重要载体,理应担当更大责任。下面就新时代的中国出版“走出去”谈几点思考。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出版“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离“走进去”还任重道远。笔者认为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内容表达方式不能满足国外读者需求。出版“走出去”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形式,面临着文化差异、文化误读等因素造成的中外文化隔阂,“走出去”因语言和文化障碍停留在表面,深度介绍中国历史、正面展现中国现状的产品少之又少。
二是不了解国外读者的真正需求,没有真正从其需求出发去策划选题,很多选题都是在面对国内读者的版本基础上直接翻译,缺乏再策划和再创作的意识。以外国人为受众目标的文化活动,参加者大多是为捧场而来的“熟面孔”,对外文化交流演变成自娱自乐。
三是内容本身不全面,“走出去”的图书要么是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也是中国人为之自豪的,值得大书特书的,但很多内容已远离当今中国社会和国际现实,无法引起读者共鸣;要么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但使用的是中国人习惯的叙事方式,给国外读者以很强的说教感,又为他们所排斥。
四是翻译编辑人员缺乏,高素质翻译人才缺口已成为出版“走出去”的瓶颈,翻译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那些缺乏国际化视野,不适合国外读者思维方式、阅读习惯和语言特点的中国文化图书,很难引起国际读者的情感共鸣。
五是存在恶性竞争,尤其是在合作出版方面,国内出版社往往通过申请国内财政资金的资助,再补贴给国外出版社,借此“走出去”,而不考虑实际的效果,出版社之间为了争取外方合作,甚至出现给予补贴攀比的现象。习惯性地依赖政府主导、财政埋单,片面地追求规模、速度和轰动效应。
六是“走出去”存在盲目性,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不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翻译质量、读者是否接受以及图书能否进入国外主流社会等问题关注较少。
进入新时代,出版“走出去”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国际话语权竞争加剧,要实现“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中国不应被动应对,而应培育自己话语权的设置能力。通过推行中國文化“走出去”,树立和维护良好的中国形象,加强中国文化话语权,与世界各国增进共识,和谐发展。如今,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得到很大提升,但相对而言,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还比较弱,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僵化的形象和符号,而不理解其价值精髓。文化的弱势,造成了中华文明在国际社会上的失语状态。没有文化的复兴,就不会有民族的复兴。中国文化“走出去”,就是要为我国在国际文化领域争得一席之地,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华文明,增进彼此的了解和认同,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为我国争取更多的文化语境和话语权,发挥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主导作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出版真正地“走出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变动力为合力,协调合作。由出版行业主管部门或出版协会等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走出去”战略方针,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要有计划地进行输出。
二是加强内容策划,继续打造有力量、有温度的作品,展现中国脊梁、中国风骨和中国精神。要有针对性地策划一批适合国外读者阅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原创选题,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建设成就展示给国外读者,优化工作机制,提质增效,让中国文化真正“走进去”。
三是加强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出版“走出去”,最需要的是具有专业背景、熟悉国际版权贸易等专业的人才以及图书翻译人才,应在这方面精准发力,培育出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队伍,服务“走出去”大局。
四是强化项目基金与协会的统筹作用,加强统筹规划,发挥资金扶持的导向作用,对优质项目给予资金保障。要协调好出版社之间的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和雷同出版。要引导各出版社利用各大书展平台做好版权输出工作,提升品牌知名度,在扩大国际出版界的影响力。国内出版社要积极与国外出版社合作,在海外设立分社或编辑部等分支机构,以本土语言出版中国主题的图书,并进入海外主流传播渠道。
五是加强新媒体、数字平台等的建设。当前出版业正向数字化、全媒体化方向发展,传统图书出版业必须放开视野,走出版融合之路。打造中文主题图书数据库,增强中国出版业的国际传播能力。数据库已经成为文化竞争的核心形态,一个国家拥有的数据库平台的数量和质量,关涉知识生产与文化传播的渠道与话语权。没有自己的数据库,在世界学术文化舞台上就缺乏有力的研究平台和传播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宏.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出版走出去:话语权和传播力构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
2.韩文君.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8(14).
3.刘健,严定友.跨文化传播视野下中国出版走出去策略[J].中国出版,2017(17).
4.杨利英.新时期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意义[J].人民论坛,2014(8).
(作者单位: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