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视角下的“一带一路”

时间:2024-05-04

本书聚焦于研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影响,评估“一带一路”对相关国家的机遇与挑战。本书通过海外学者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以来的观察与研究,对其如何影响世界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对“一带一路”倡议在推行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独到见解,用西方话语向西方世界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角色。此外,本书还提到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不可避免地带来资本和资源竞争时,世界其他经济大国应如何应对等。

2013年9月7日,***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主席在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此, “一带一路”倡议走进世界视野,逐步引发全球共鸣。5年多来,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一大批合作项目陆续启动,建设成果丰硕。

可以说,共建“一带一路”,是***主席亲自提出、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伟大倡议。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理解这个中国倡议呢?我认为,***主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不乏为一个有益的视角。

从国际关系视角来看,1978年虽是冷战时期普通的一年,但这年开启的中国改革开放却注定是冷战时期最为重要的历史时刻。4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果从国际关系与国际社会视角来看,中国崛起与快速发展可以说是40多年来最重要的国际事件。进入新千年的第二个十年以来,中国崛起的影响和意义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争议。中国将成为什么样的国家?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有什么意义和影响?中国能否满足西方的期望?中国的崛起将如何影响现存的世界秩序和游戏规则?这些问题深深影响着当今的国际社会。尤其是近年来,世界经济低迷不振,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国际形势动荡多变,贸易保护主义、政治民粹主义、外交单边主义抬头。包括美国、西欧大国在内的西方世界正经历着百年不遇的大变局,而其他国际力量也自顾不暇,俄罗斯深陷乌克兰危机与西方的对抗中,欧盟因为英国“脱欧”与难民问题弄得焦头烂额,日本经济继续萧条,印度、南非国内经济改革不顺,巴西国内政局不稳。正是在当今世界发展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主席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以下简称大国外交思想),使得中国对世界未来发展的引领作用将更加明显。国际社会也愈发公认,中国是当前世界乱局中的稳定器、变局中的正能量。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主席的大国外交思想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大国外交思想建立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的基础上。4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其他大国崛起的道路,极富中国特色,是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40多年来的中国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一是小心谨慎打开国门,被动地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的阶段(1978-2000),这个阶段中国外交比较被动,主要以学习领会西方大国外交为主。二是自立自强,主动作为,凭借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加速自身发展的阶段(2001-2012),这个阶段中国开始较熟练地驾驭国际规则,逐步提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话语概念(如“走出去”“和谐世界”等)。三是共商共建共享,承担大国责任,日益走近国际舞台中央的阶段(2013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

其次, “新时代(New Era)”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背景与前提。***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大会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由此可见“新时代”概念将成为中国国家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发展坐标与历史方位, “新时代”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历史背景。那么,什么是“新时代”?新时代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用***主席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的原话来说, “新时代就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可以说,***主席关于“新时代”的表述就像一个电影长焦镜头,从远到近,给世人描绘出一幅纵深感很强的中国总体发展的“全景图”。最远景是全面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国的最终战略目标;次远景是建成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国家基础;中景是我国各族人民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经济基础;次近景是中华民族实现历史的复兴,显然这是“中国梦”的主要内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民族基础;近景是中国走近国际舞台的中央,成为引领世界的大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国际基础。

第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现路径是“一带一路”与“新型大国关系”。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世界整体下沉,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群体崛起,成为引领世界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主席有关大国外交思想系列论述的核心目标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深得人心,极具活力。而2013年***主席先后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与“一带一路”倡议则是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两个最重要途径与平台。

其中, “一带一路”倡议是更为成形、更为成熟、更受欢迎的“中国点子”与“中国方案”。这正如***主席在2018年8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所强调指出的,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他还表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然而,外部世界对此“中国方案”却充满了疑问和猜测。正如本书主编李形教授所言,西方领导人心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有否隐藏的中国议程?”“中国将如何从‘一带一路中获益?”等。而有过被殖民经历的东南亚和中亚的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关注的是:“一带一路会是21世纪殖民格局的又一次重演吗?”“接受中国廉价的贷款是否意味着将接受中国的领导和霸权昵?”确实,目前由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强国的崛起,世界秩序正不断发生变化。世界是否见证了西方霸权的终结?世界秩序是否正在转变成更横向的关系?中国的复兴是否会导致另一种发展模式的出现,从而使政府角色在地方、国家和世界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倾向于建立一个横向的“南南”关系体系,以及一种新的东西方大国关系模式?而且,在许多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确实给研究人员、决策者和智库机构带来了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是否进一步显示了《共产党宣言》所设想的全球资本主义不间断的强化和扩张?中国所提倡的“多边主义”是否促进了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在内的发展战略,其目的是否就像现实主义理论家一直相信的那样,即实现“强权政治影响”,并促进其自身的国家利益?或者,“一带一路”倡议是否真的向世界表明,通过对现存的国际秩序规则和制度的整合,中国将自身的成功向外延伸,以造福于其领土以外的地区?现实主义者怀疑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协定,将其经济和政治影响施加到那些弱小的国家和地区。如果在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采取中间立场,那么,“一带一路”倡议是否具有在实现区域增长的市场准入方面采取大战略的双重效应,即在最大限度地扩大了相互依存机会的同时,增加了中国的区域影响力?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从***主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中找到各自的答案。同时,从今年开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指引下, “一带一路”倡议将进入第二个五年发展阶段——“走深走实”阶段。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它:

首先,要推動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还是要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从国内来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内生性要求,是新形势下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有利于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发展内外联动性。从国际来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和重大机遇,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形势、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正如2017年5月***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所强调的,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同时,共建“一带一路”也是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这正如2017年9月***主席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演讲时所强调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务实合作平台;不是对外援助计划,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联动发展倡议。

其次,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还要准确把握其指导原则。“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虽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却属于世界。也就是说,它虽然是中国首倡的,但不是中国一家的事业,而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的事业;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它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不是为了针对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这正如2015年10月***主席出席中英工商峰会时所强调的, “一带一路”是共赢的,各国共同参与的,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第三,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还要科学理解其核心内涵。“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涵就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互联互通不仅是一条脚下之路,更是一条规则之路、心灵之路;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大领域的齐头并进。这也正如2016年1月***主席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演讲时所强调的,“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

第四,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就要坚持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

——要兼顾当前与长远,既登高望远、做好顶层设计,又脚踏实地、争取早期收获。

——要兼顾中国国家利益与沿线国家利益,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以义为先、义利并举。这正如2016年1月***主席在埃及《金字塔报》发表的署名文章所强调的,“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而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

——要统筹项目建设、金融支持、风险管控,既在推进关键项目落地、加快形成金融保障体系上下功夫,又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全面提高安全保障和应对风险能力。

——要统筹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夯实合作的民心基础。

——要统筹政企关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促进的合作模式和立体格局。

——要统筹国家总体目标与地方具体目标、部门与地区之间的关系,加强分工协作、形成合力。

——要统筹内外关系,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对接,促进内外联动发展,给各地区带来切实的好处。这正如2015年3月***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所强调的,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丹] Li Xing

丹麦王国奥尔堡大学发展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与国际关系学刊》主编,专注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教学。

林宏宇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问题与中美关系、大国博弈与国际安全、国际政治经济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