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1906年的世博会开始——百年华人在米兰

时间:2024-05-04

《中国人》

柴·洛基(Ciaj Rocchi)

&马泰奥·德蒙特(Matteo Demonte)著

孙阳雨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56.00元

《中国人》(CHINAMEN)聚焦首批在米兰闯荡的中国人群体的诞生和发展,讲述从世博会开始首批中国人在意大利米兰百年奋斗的彩色图文故事。这批中国人大多为今天取得了商业成功的浙商。他们起初在街头销售珍珠,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曾被关入集中营受尽磨难,但他们从不放弃拼搏开拓。从街头被驱逐的游商,发展到了作坊,再到创办公司,引领先进商业模式,再到有了自己的社交平台中餐馆,中国人以及后代凭着中国人勤劳、勇敢、善良的优良品质,进入了海外的主流社会,打开了无限延伸的新世界。

Chinaman,这一名词曾被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用来称呼第一代华人移民(支那人,中国佬等),带有歧视色彩。那时欧洲列强帝国主义和迅速扩张的年轻美国在这些地域内铲除森林、建造种植园、开矿、修造铁路,以及从宏观意义上讲消灭当地人口、社会和文化。这个词也算是一种反映,为我们还原了初代华人移民的一种视觉形象,有一点悲剧色彩。作者选择这个词语作为书名,用意在于能够还原整体华人移民的真实情景,具有面对历史的勇气。

他们几乎全部是男人,因为20世纪前期还很少有女性移民到西方国家。这些中国人掺杂在外国人——“番人”的汪洋中,“番人”这个词的寓意西方人带来的那种不可避免的怪异与差距感。

意大利第一批中国人几乎都是男性,对他们形象的描绘也都表现着同样的自满、同样的天朝上国优越感,夹杂着殖民者的父权主义与异域的梦幻,当时所有西方世界的报纸都在谈论他们。同时也是因为披着“Chinaman”的外衣就能意外地从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这意味着外国的中国移民要重新建立一种社会身份,即“华侨”:国际化、独立性、闯荡的勇气。他们有着这样一个形象:身着合体的西服、头上斜戴一顶费多拉帽、姿态和语言根据经验精心润饰,在新社交圈内越来越得心应手,首先解决生计问题,然后一步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从历史上看,民国时期(1912-1949)设立的青田县就是移民大潮的起源地。这片土地上的叶蜡矿石以“青田石”而闻名,很多世纪以来都是中国工匠所偏爱的石材,因为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与可塑性。青田石的表面十分致密、光滑,手感温润如玉,但远比玉石质软、易加工,因此从明代开始就是理想的印章雕刻艺术原材料。整个欧洲帝国主义时代,都弥漫着对异域物品的热情,一些青田商人抓住良机,从19世纪、20世纪众多商业展会中展示的中国商品中专门挑选了青田石小雕像和摆件进行推销。初代移民中的一些华侨最初就是作为中国工艺品流动商贩在欧洲开启事业之旅的,可能在出发前就拥有一小批青田石物件存货,以便销往海外,保证至少拥有起步的资本。此后,他们也开始通过当地批发商进行其他种类商品的供货业务,从一种商品过渡到另一种商品,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直到整理出一条手工或商业流水线,然后能接触到一些高端的人群,这样就可以为同乡亲友提供富足的生活,并且来欧洲投奔自己。

从历史的角度看,浙江南部的移民行动无疑是中国大陆向欧洲进发的最重要的迁移行动。此外,也有一些移民可以从民族、语言和文化方面定义为“来自中国”,但实际上他们在到达欧洲国家之前已经移居到了其他不同国家。这些移民的行为或许在一些欧洲国家,如英国、法国、荷兰和葡萄牙等,具有纯粹数字性的重要性。上述这些实际上都是在历史上拥有亚洲或美洲殖民地的国家,而这些殖民地在此前就已经有了重要且历史悠久的华人群体,如法属印度支那、荷兰的东印度和西印度公司、马来西亚的英国殖民地、新加坡和香港地区,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饱经折磨的非殖民地化过程为已经在东南亚扎根了数个世纪的中国人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在此期间,或非殖民地化过程后,大部分来自这些殖民地的华裔移民都迁居到了相应欧洲帝国的大城市周边。

意大利自然而然就成为这些来自中国大陆,尤其是浙江省的移民大潮的主要目标之一。虽然并不是第一个被移民行为涉及的欧洲国家,但意大利如今已经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移民数量最多的国家。

大概最初吸引青田县移民来意大利的契机就是1906年的世博会了,当时中国皇家代表团也受邀出席。没落中的大清帝国只申请了一个小小的渔业展馆,虽然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但同时也不乏讽刺的声音,如《信使报》于1906年8月20日就已表示担忧:“奇怪的黄色危机形态:欧洲被炸鱼侵袭了吗?”一些青田商人在经历了法国巴黎和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后,最终在米兰世博会就意大利的访问之旅,向全权机构提出投诉,称在这些展会期间中国人经常被不严肃、不尊重地对待。

第一阶段最著名的移民之一就是吴乾奎,他来自方山乡的龙现村,于1905年至1906年造访比利时和意大利,推销自己的商品(青田石小雕像和名贵绿茶)。像吴乾奎一样的人,他们亲手编织了商贸关系网,比如与意大利进口商签订合约、引进中国和日本的特色商品,然后将米兰列入未来同乡移民可以落脚的城市名单中。10年后人们也看到,这些与展会密不可分的联系也让青田县华人的命运与所谓的“洋葱店城”连接在了一起。这一地区是紧邻沃尔特门的城郊聚居区,历史上是连接城市与郊区的锁链。这里集中了很多小型手工作坊,还有带凉台的公寓,沿着整个区域的中轴——卡诺尼卡路分布,过去属于圣三一教区范围。这个地方距离世博会和之后其他许多展会的举办地森皮奥内公园只有几步之遥,非常便利,因此对于奔波经商的人们来说是个舒适的落脚点,可以轻松寻觅到住所与伙食,而且价格低廉。

世界大战标志着中国与欧洲之间越发兴旺的商业联系戛然中断。如果从欧洲角度解读中国移民,就要追根溯源到当时向法国、英国输出的数量可观的中国工人,他们中的一部分到工厂做工,替代被征兵到联盟军的本地工人,或是分配到西部地区做挖掘战壕的人员。这些来到法国、英国数量超过十万的工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山东籍的男人,来自青田县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实际上,前往欧洲的浙江移民潮流是在中国小分队参加盟军力量(尽管并非参战国)之后不久才开始。韩国人和中国人大量涌入日本,主要作为廉价工人和劳动力,但中国人中也有一小部分是青田县出身的流动商贩。20世纪20年代,他们主要贩卖雨伞和中式工艺品,似乎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就是亚洲实现现代化的具体表现。

在大时代的洪流里,海外华人成为国外城市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坚强勇敢精神传承到了下一代……

《中国人》为“米兰世界城市—02号中国”活动的创新成果,读者将从中体会到华人百年移民的坚忍精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